明星遭遇换角(屡遭换角险遭人艺淘汰)
明星遭遇换角(屡遭换角险遭人艺淘汰)50年代初期,北京人艺成立,黄宗洛就成为了其中的演员。而且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还颇受重用,还曾被安排在话剧《明朗的天》中扮演大学生陈亮一角。按理说这个角色与黄宗洛的经历极为相似,演起来应该比较得心应手才对。可惜的是,那时的黄宗洛对表演却并没有开窍。他一上舞台就紧张,念台词还口吃。无奈之下,导演只好将他撤换下来,让他改演一个特务头子。那时,很多人都认为黄宗洛根本不是一个演戏的材料,为此他还险遭人艺淘汰。黄宗洛于1946年考入到了燕京大学心理系,可是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无法在学校安心学习,于是就来到了解放区。而部队文工团的领导听说他是大明星黄宗江和黄宗英的弟弟,没有经过考试,便将他招入进了文工团,也就是说,黄宗洛之所以能成为演员,多少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原来,这与他的家庭有关,也与大哥黄宗江和姐姐黄宗英的影响有关。1926年9月26日,黄宗洛出生在浙江瑞安。他的父亲黄曾铭,是早年留学日本的电机工
后来,黄宗洛是这么说自己的,他说:“因为我长得不帅嘛,我有自知之明。我这一辈子哪都好,就是长得有点磕碜,天生不是当主演、台柱子的料。”
我想,黄宗洛之所以说自己“不帅”,是因为拿自己的大哥黄宗江和三姐黄宗英相比较的结果吧?年轻时候的黄宗江的确称得上是相貌堂堂,气宇不凡,而那时的黄宗英也是如花似玉,仪态万方,是众多人倾慕的对象。
可唯独黄宗洛,在几个兄妹中,的确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他小时候,性格闷,不爱说话,而且还口吃。长相呢,也不怎么好看。记得有一次,学校里举办演讲比赛,他和姐姐黄宗英都参加了。他原本将演讲稿背得是滚瓜烂熟,可是一上台,看到那么多人盯着自己,就瞬间傻眼了,什么词儿也记不起来,只剩下嚎啕大哭了。那次比赛的结果,他姐黄宗英荣获第一名,而他呢,却只能垫底。
可就算这样,黄宗洛却最终还是走上了艺术道路,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与他的家庭有关,也与大哥黄宗江和姐姐黄宗英的影响有关。
1926年9月26日,黄宗洛出生在浙江瑞安。他的父亲黄曾铭,是早年留学日本的电机工程师,是清末最后一科洋翰林。而他们的爷爷和太爷爷也都是翰林出身,也就是说,他出自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可是他的父亲黄曾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却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酷爱艺术,尤其是京剧。经常会带着自己的儿女去看京剧名家的演出。久而久之,这就在几个小人儿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而黄曾铭的大儿子黄宗江,率先就让这艺术的种子开花结果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对艺术的喜爱和天赋,后来考入燕京大学之后,他还组织了“燕京剧社”。而他的妹妹黄宗英也在哥哥的带领下,成为了一位电影明星。
黄宗洛于1946年考入到了燕京大学心理系,可是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无法在学校安心学习,于是就来到了解放区。而部队文工团的领导听说他是大明星黄宗江和黄宗英的弟弟,没有经过考试,便将他招入进了文工团,也就是说,黄宗洛之所以能成为演员,多少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
50年代初期,北京人艺成立,黄宗洛就成为了其中的演员。而且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还颇受重用,还曾被安排在话剧《明朗的天》中扮演大学生陈亮一角。按理说这个角色与黄宗洛的经历极为相似,演起来应该比较得心应手才对。可惜的是,那时的黄宗洛对表演却并没有开窍。他一上舞台就紧张,念台词还口吃。无奈之下,导演只好将他撤换下来,让他改演一个特务头子。那时,很多人都认为黄宗洛根本不是一个演戏的材料,为此他还险遭人艺淘汰。
这之后,临时被换角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次,这让黄宗洛感到非常郁闷。但很快他也就想通了。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先天条件并不太好,要嗓子没嗓子,要模样没模样,要想在舞台上绽放光彩,必须得独辟蹊径才行。演不了主角,那就演配角或者龙套嘛。
1951年,北京人艺排演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龙须沟》,黄宗洛得到的角色是一个路人甲,属于一个大群众。这次,他是卯足了劲,一定要演出一个不一样的龙套来。为此,他对这个角色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将人物的身份定位成一个卖酸梨的老人。而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他到街上专门去走访卖酸梨的小贩,还将自己装扮成剧中人的样子,沿街叫卖酸梨,直到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才做到了心中有底。
结果,这个群众角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从此,在北京人艺排演的剧目中,一旦有群众和龙套角色,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黄宗洛。
黄宗洛的真正成名,是在出演了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之后。他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的松二爷。精湛的表演,出神入化的演技,曾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剧中的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又引人深思。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最开始,这个角色也属于一个大群众,并没多少台词。而黄宗洛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使这个角色,成为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最经典的人物之一。据说为了演好松二爷,他自己花钱添置了众多道具,如鸟笼、茶碗、扳指等,使得人物更加丰满和传神。
说到松二爷这个人物的成功,黄宗洛认为与天赋无关,却与后天的努力、以及对表演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有关。他说自己的那种认真,到了邪性的地步,每次演出,他都会在化妆甚至道具的安排上提出自己的要求,力求做到万无一失。他觉得“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才能在观众看得到的地方放出光彩来。”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黄宗洛演了40年的戏,却从未演过主角,大多都是无名姓的龙套,但他独特的表演风格却令观众记住了他,并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龙套大王”。
黄宗洛第一次拍电影是在1962年,他在谢添执导的喜剧片《锦上添花》中,扮演了一个坐错车的旅客,戏份很少,但表演却很出彩。1981年,北影厂导演水华将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电影《伤逝》搬上银幕,也找到黄宗洛,让其扮演了老拔贡一角,令观众再次领略了他的银幕风采。
当然对于电影观众来说,真正难忘的,还是他在电影《茶馆》中扮演的松二爷,和在电影《田野又是青纱帐》中所扮演的丁花先生。《茶馆》这部电影汇聚了北京人艺的一大帮演技精湛的老艺术家,黄宗洛在其中毫不逊色,且独具魅力。而在《田野又是青纱帐》中,他的表演自然松弛,又自带幽默感,具有天然的喜剧色彩,所以观众十分喜欢。
时间进入90年代之后,貌不惊人的黄宗洛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却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峰,陆续在《我爱我家》、《寇老西儿》、《新天仙配》、《万家轶事》、《西游记续集》、《水浒传》、《大宅门》、《笑傲江湖》、《大栅栏》、《烧饼皇后》、《凤求凰》、《大清官》等影视剧中出演角色,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一位表演艺术家的深厚功力。
在黄宗洛的从艺生涯中,其实也曾有过演主角的机会,但却被他给拒绝了。他说,曾经有个大戏,就想请他演主角,但他却认为自己不是演主角的料,最终还是选了个费力不讨好的小角色来演。
黄宗洛演的那些小角色,千人千貌,个个都那么活灵活现。后来,有人问他的诀窍是什么,他答:我天生是个笨人,靠的只是笨办法,那就是笨干,苦干,傻干,凡事儿认真对待,别无他法。
我想也正因此,也正是因为他那种很“邪性”的认真,才使得这个天生条件并不优越的演员,最终成为了一名以演龙套著称的艺术大师。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人只要执着于某件事,并坚持到底,最终都能获得成功。正如黄宗洛所说:性格闷,不爱说话,长得也不大好看,最不是演戏的材料,就是我了。可正是这位“最不是演戏材料的人”,却成为了黄家几兄妹中做演员时间最长的一个。而且就算他没有演过太多主角,也同样凭借一个个小角色,而成为了表演大师,成为了备受尊敬的老艺术家。其影响力,并不在黄宗江和黄宗英之下。
2012年6月30日,黄宗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据了解,黄宗洛的妻子,也是一名演员,而且是北京人艺的一级演员,名叫尚梦初。她比黄宗洛小7岁,曾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出演过《龙须沟》、《日出》、《茶馆》、《蔡文姬》、《王昭君》等剧,以扮演儿童角色和少女为主。两人婚后很是恩爱,琴瑟和鸣,并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取名黄海涛,一个取名黄海波(此黄海波并非搭档海清主演《媳妇的美好时代》的那位演员)。
演艺界一直有一句话叫“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但我觉得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其实并没几个人。毫无疑问,黄宗洛就是其中之一。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说起他,我们的心中,对他充满敬意。那么在大家的记忆里,对这位老爷子的哪个角色记忆犹新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打赏,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DJ雅清团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会有彩蛋和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