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从渠道冲突看电影票房分账:电影资金办票房注水

从渠道冲突看电影票房分账:电影资金办票房注水电影《叶问 3》的至今唯一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查实的“票房注水”案例。今年3月,《叶问 3》在内地上映,刷新首映日票房纪录,并在不到半个月内完成了 7.9 亿元票房。但微博网友贴出的一张某影城(光谷天河店)的实时售票图显示,该影城从凌晨0:56起,间隔10分钟放映一场《叶问3》,票价高达203元。 背后的资本推手现行的行业规定是电影净票房的57%归属给院线和影院,43%归属发行方和制片方。净票房是指总票房刨去5%的电影专项基金、3.3%的流转税及2%到3%的数字设备费之后,剩下的票房。虽然看似是两套票房分账系统,但上述之情人士称,创新的签约方式可以让影院在放映前就收入相应票房,做到“落袋为安”。同时,对较小的院线和独立影院而言,非黄金档的上座率很有可能是少于全场15%的上座率的,对他们也是不小的吸引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汉文则认为“票房注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

从渠道冲突看电影票房分账:电影资金办票房注水(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白金蕾据新华网的报道,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副主任李东表示:“目前热映的所有票房比较高的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经济观察报就此求证熟悉的发行方人士,对方称:“这种事是民不举官不究”,间接认可了李东的说法。

票房分账新模式

针对新华社指出的一些影片方为了提升电影排片率,用降低自身分账比例,将自己的票房收益返利给院线和影院的问题。上述之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影院的创新签约方式。

这种创新的签约方式,具体是发行方(或制片方)对影院非黄金档的票房进行保守估计,通常为全场票房的15%左右,并提前以部分资金预定这些票房。放映结束后再根据实际的上座情况,给予影院相应补偿,据称最高为全场票房的28%。

现行的行业规定是电影净票房的57%归属给院线和影院,43%归属发行方和制片方。净票房是指总票房刨去5%的电影专项基金、3.3%的流转税及2%到3%的数字设备费之后,剩下的票房。

虽然看似是两套票房分账系统,但上述之情人士称,创新的签约方式可以让影院在放映前就收入相应票房,做到“落袋为安”。同时,对较小的院线和独立影院而言,非黄金档的上座率很有可能是少于全场15%的上座率的,对他们也是不小的吸引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汉文则认为“票房注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制片方和院线私下达成协议,在影院非营利时间段,比如零时到清晨6时这一根本没有观众的时间段,以包场的方式冲高票房。另一种则是非在营利时间段,片方提前买下影厅里的部分位置,而实际观影时,并没有真实的观众。

背后的资本推手

电影《叶问 3》的至今唯一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查实的“票房注水”案例。今年3月,《叶问 3》在内地上映,刷新首映日票房纪录,并在不到半个月内完成了 7.9 亿元票房。但微博网友贴出的一张某影城(光谷天河店)的实时售票图显示,该影城从凌晨0:56起,间隔10分钟放映一场《叶问3》,票价高达203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介入调查,结果显示《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和自购票房的现象 查实的票房累计为 8800 万元。伴随票房造假事件的披露,《叶问3》背后的资本运作“黑箱”也被揭开。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场,刘汉文解释道:“有的影院甚至暗中把约定分账少的电影票房转移到高分账的电影上,从而获得更高收益。这样贴钱的目的是在电影上映的最初几天拉高票房,造成观影‘火爆’的假象,让影迷跟风购票。”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涛表示,票房数据造假,让电影市场深受其害。不仅是有的影院为票房注水,还有些影院偷瞒票房、挪报票房,造成票房流失,直接导致票房数据失实,影响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判断,甚至已经影响到行业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李春教授认为,票房潜规则盛行的原因,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监管不到位。如果纵容这一行为,将极大地扰乱正常的电影票房秩序,给未来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路在何方

2016年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主体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对违法者将根据情节奉、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

姜涛表示,针对目前国内电影票房注水情况,相关部门将开展专门针对电影市场的专项治理,拿出更严厉的措施。电影局将建立“影院经理的黑名单制”,一旦数据作假,则不能再获录用。此外,在影厅安装摄像头,人数误差在1%之内是允许的,误差在2%之间,就会报警。

“尽管《电影产业促进法》对虚假票房出重拳,但也要看到,类似现象的发生,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国内电影制作、发行机制不灵活以及市场竞争不充分等。”李春认为,除加强电影制作、发行的事中事后监管,还需要从分级制入手,进一步深化电影体制改革,让国内电影走向良性竞争轨道。(部分内容整理自新华社《专家表示:“票房注水”现象呈“常态化” 应深化体制改革促良性竞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