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评很差却又好看的电影:看了这两部电影
一部影评很差却又好看的电影:看了这两部电影我有啥资格写影评哈?(哭......)尤其枪心的是,波米说《寄生虫》玩的那些小技巧,在奉俊昊以往的电影里几乎全部都已经玩过了,没有任何新意。言外之意,我眼里的“完美”《寄生虫》,它丫根本就是奉俊昊最差的一部电影呗。看完这电影,我心里赞叹,不愧为奥斯卡最佳,人家就是牛逼!大写的服!然后准备写篇影评,写之前,手一贱点了“反派影评”,一看果然有开《寄生虫》的一期。一听,我顿时傻眼了。“反派”一出手,我眼里的“完美”《寄生虫》,人家随便一顿砍,起码20个 的缺点或不足,而我,一个想当影评人的小白,竟然一!个!缺!点!也!没!看!出!来!
今天看了两部韩国电影,一部是奉俊昊的《寄生虫》,因为它拿了2020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另一部是李沧东的《燃烧》,因为它拿了戛纳电影节史上评分最高分。
我的观影感受,一个词形容就是:被暴击......
◆ 暴击01
《寄生虫》非常精彩,如蟑螂般的底层一家人,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儿子进入到一个有钱人家里当家教。然后这“蟑螂一家”开始苦心攻略并一步步实施,最后竟然将一家四口人全部打入这上层家庭:爸爸当司机,妈妈当保姆,儿子当英文家教,女儿当美术家教。就像寄生虫,一家人寄居在这大别墅里。
看完这电影,我心里赞叹,不愧为奥斯卡最佳,人家就是牛逼!大写的服!
然后准备写篇影评,写之前,手一贱点了“反派影评”,一看果然有开《寄生虫》的一期。
一听,我顿时傻眼了。“反派”一出手,我眼里的“完美”《寄生虫》,人家随便一顿砍,起码20个 的缺点或不足,而我,一个想当影评人的小白,竟然一!个!缺!点!也!没!看!出!来!
尤其枪心的是,波米说《寄生虫》玩的那些小技巧,在奉俊昊以往的电影里几乎全部都已经玩过了,没有任何新意。言外之意,我眼里的“完美”《寄生虫》,它丫根本就是奉俊昊最差的一部电影呗。
我有啥资格写影评哈?(哭......)
◆ 暴击02
昨天遭遇的第二个打击是,被捧上天的《燃烧》。
《燃烧》在戛纳没有拿到大奖,可它却拿到了戛纳电影节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真正的无冕之王。
这个角度看,《燃烧》在豆瓣的评分8.0分,可算是大大被低估了。
我抱着景仰的心情去观影。
《燃烧》全长2小时20分钟,才看到40分钟我发现上眼皮已经越来越频繁地碰下眼皮,困意阵阵袭来。这节奏慢慢慢慢得好像在看台湾的文艺片,根据弹幕纷纷给出的提示,我也开启了1.5倍速,才终于把点一个给看完。
看完后我在心里给《燃烧》打分。明明就是很简单的剧情啊,很普通的男女主啊,有点悬疑有点惊悚,都很普通啊。所以最后评分应该在6分左右吧,真的不能再多了。
我特别沮丧。沮丧的不是《燃烧》怎么这么差,我可没这样的底气去破除那些权威带来的光环。我的心情像什么呢?
何广智在《脱口秀大会》上有个段子,他说:“像我们这种长得不好看的人,当我们被剪了一个很丑的发型时,我们也是不太敢,怪罪于理发师的。”
我给《燃烧》评6分,可人家明明是戛纳最高分神作啊,我也不敢“怪罪”这电影不好看,更不敢“怪罪”那些吹捧的同行是不是都是“红包影评人”。
那么剩下的真相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压根没看懂!
我连一部豆瓣8.0、戛纳最高分的电影,都看不懂!
我有啥资格写影评啊!(again哭...)
◆ 暴击03
等心情平复一点了,我去找我的闺蜜小楠吐槽,实际上是想求安慰。
然后,吐槽就吐出了今天的第三个打击。
她说当面听我聊电影那么有趣,可是写的影评她不想读说的影片她也不想看......
她质问我:“我就不能写得有趣点吗?”
借用李诞的一句话:有不有趣我自个不知道吗?可这不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啊朋友们!
一天之内,在我的影评人之路上遭遇了惨烈的三连击。心情非常沮丧。
◆ 暴击04
小楠安慰我,送了我一个“香港电影十年专题”的一个付费课程。
我赶忙去洗耳恭听。
节目里有一个“港片十年十佳”的评选环节,我根据音频整了下面这份影单,今天第四次被暴击!
28部上榜电影里,我竟然有15部(黑色字)压根听都没听过!这是怎样的一种崩溃呢?
后记:
我很羡慕那些短时间内就坐拥几十万粉丝的同行们。人家一篇图文推出来,1天时间可能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阅读量。
我呢?一篇影评,常态就是几十几百的阅读量。目前为止,最好的一篇9516,写的吴孟达;最差的一篇只有6,写的张艺谋的《影》。
沮丧吗?当然沮丧啊。
不服吗?我服,我很服。
今天的“四连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阅片量少、电影解读很肤浅、文字驾驭力很弱。如果我还想成为一个影评人,这道路有多“路阻且长”?
凭这一份热爱,我还能走多远呢?
又或者是,我真的还要继续写吗?
#影视杂谈#
(本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