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一个时代结束了。 ——《神雕侠侣》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

散了又聚,

人生离合,

亦复如斯。

——《神雕侠侣》

2018年10月30日,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

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

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一位与金庸渊源极深的女子,

在两年前的同一天,

也离开了人世,

她就是金庸的梦中情人,

——夏梦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3)

这让人忍不住唏嘘,

原来金庸和夏梦的缘分,是一场:

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生,

但求同月同日死。

未来的每一年10月30日的祭奠,

都同时属于他们两个人。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4)

▲金庸和夏梦为数不多的合照

01

“西施长什么样我不知道,

不过她至少要有夏梦之姿,

才算名不虚传。”

金庸的江湖里,快意恩仇、侠义天下,

也不乏儿女情长,爱恨离别,

他的笔下,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

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

出尘不染是与非的王语嫣,

她们天然绝色、美若天仙。

而据传言,这些绝代美人的原型,

都是一个人,那就是夏梦。

金庸有一句名言:

“西施长什么样我不知道,

不过她至少要有夏梦之姿,

才算名不虚传。”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5)

类似的句式,

在金庸的笔下曾反复出现,

如小龙女首次出现在江湖人士面前:

“那白衣少女一进来,众人不由自主地都向她望去,但见这少女脸色苍白,若有病容,虽然烛光如霞,照在她脸上仍无半点血色,更显得她清雅绝俗,姿容秀丽无比。常人往往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一女子之美,但天仙究实其美如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却不自禁都涌出‘美若天仙’四字。”

在金庸笔下,

她是小龙女,是王语嫣,

是可望不可即的“神仙姐姐”,

是每个江湖少年心目中的“梦中女郎”。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6)

夏梦到底有多美?

从她早年照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她的惊艳。

她被称为“中国的赫本”。

一向毒舌的亦舒评价她:

“一个演员能令观众仰慕这么些年,真不简单,

且又是最挑剔、眼睛雪亮的观众,

她无论时装古装,俱美得咚的一声。”

大导演李翰祥说:

“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

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7)

与现代的“网红”不同,

夏梦珠圆玉润、肤若凝脂,

她的美,属于那个年代:

大气端庄、清秀明艳,亲和自然,

而且身材高挑挺拔,全身上下无可挑剔。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8)

金庸一生,

从不讳言对夏梦的倾慕。

据他的一位挚友说:

他爱夏梦爱得如痴如醉。每当人们提起夏梦的名字,他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幅画面:仲夏月夜,一轮如水晶如温玉一样皎洁的圆月,挂在天鹅绒般湛蓝色的夜幕上,空气中可以闻得到淡淡的、带一点甜味的桂花香。那是他的仲夏夜之梦,这个梦,总是和一个名叫“夏梦”的香港女明星纠缠在一起。

可无奈情深缘浅,

兜兜转转,倾慕,终成遗憾。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9)

02

“跟当年唐伯虎比

我金庸还差得远呢”

夏梦原名杨濛,

1933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文艺之家。

母亲是当时有名的大美女,

祖父是个老戏迷。

夏梦完全遗传了母亲的美貌,

又受到了父亲家族的艺术熏陶。

耳语目染下,夏梦不仅样貌出挑,

而且能拉二胡唱戏段子,艺术感非常好。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0)

1947年,夏梦随家人移居香港,

1950年,17岁的夏梦跟同学一起,

参观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时被老板相中,

自此踏入演艺圈,

夏梦这个艺名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

《仲夏夜之梦》,意为“圆梦”。

那时的电影演员少有身高超过170公分的,

夏梦身材高挑,又艳而不媚,

故一进入电影公司,

就让制片人如获至宝。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1)

1951年,

夏梦拍摄处女作《禁婚记》,一炮而红,

这部电影获得当年的华语港片票房冠军。

此后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先后主演了四十多部影片,

《白日梦》《娘惹》《孽海花》等,

红遍香江、南洋。

在大陆,每有她的影片上映,

影院外总是排起彻夜的观影长龙。

据说倪匡当年在上海看《新寡》,

看完一场散场到街上站半晌,

心想:“怎么会有这样好看的女人!

不服气,再重返场看一次。”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2)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3)

当时的大明星是林黛,

但由于她经常耍大小姐脾气,

谦逊的夏梦就自然受到大家的青睐,

她与石慧、陈思思并称“长城三公主”

她身材姣好,打扮时髦,

穿着的衣服总能引起大家的效仿,

用今天的话说,是不折不扣的带货女王。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4)

更难得的是,人气水涨船高,

但夏梦却仍然待人谦和有礼,重情重义;

当时有别的电影公司出三倍高的价钱挖她,

夏梦都坚决留在了长城影视公司。

不仅如此,纵然美誉加身,

她却只想过安宁的生活,

自出道起,她给自己约法三章:

不为人剪彩、

不应邀外出吃请、

不拍内容不健康的戏。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5)

金庸评价她:

“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这样的女子,世间能有几人,

所以身边不乏众多追求者,

而金庸,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1953年,金庸刚和第一任妻子离婚,

他化名“林欢”,为长城影视公司写剧本,

他为夏梦量身制作了古装片《绝代佳人》,

大获好评,还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但那时,还没有人太过注意。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6)

▲古装电影《绝代佳人》

1957年,金庸刚完成《射雕英雄传》,

红遍大江南北, 是名满香江的才子,

此时,他却加盟了新组建的长城影片公司,

只因为当家花旦,是夏梦。

这段时光,在武侠大师金庸的履历上,

或许不值一提,

但对于金庸本人来说,

或许是最难忘,最幸福的日子。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7)

当时有朋友调侃金庸已经是名作家了,

还“屈尊”来长城当编剧,

金庸也开玩笑道:

“当年唐伯虎爱上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

是玩笑还是真心话,几分真假,

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吧。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8)

03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但无奈的是,

金庸有情,夏梦无意,

这份爱注定可望不可即。

因为早在3年前,夏梦21岁时,

就与林葆诚先生结婚了。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19)

林葆诚是个商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两人相识于1953年拍摄的《姊妹曲》,

当时在茶馆拍摄,缺一个扮演教师的演员,

林葆诚恰好经过,毛遂自荐,

两人就此相识。

林葆诚早就对银幕上的夏梦非常爱慕,

见到本人后更是受宠若惊,

没想到夏梦没有任何大明星的架子,

对任何人都礼貌相待,

而林葆诚的忠厚和坦诚,

也让夏梦十分欣赏。

没多久,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时轰动一时,被传为佳话。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0)

金庸把埋在心中的情感犹豫再三,

还是告诉了夏梦,

夏梦听罢,只说,

“今生今世难偿此愿,

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金庸明白她的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便把这份爱意,深深埋在心底。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1)

但是在感情上,

金庸终究只是个凡人,

他放不下,也不想放。

1960年,创办《明报》之后的金庸,

仍然放不下他的电影梦——一个关于夏梦的梦

他和导演胡峰合作,

导演了电影《王老虎抢亲》。

在《王老虎抢亲》中,

夏梦反串周文宾,潇洒倜傥,

女扮男装时还不时流露出男子气概,

让影迷津津乐道。

这部电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掀起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热潮。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2)

离开电影界后,金庸在报业大展拳脚,

创办《明报》不久,

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行,

他便开辟了一个专栏《夏梦游记》,

专门报道夏梦的行踪游记,

一连十多天登载夏梦写的旅行散文和小说。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3)

更别提,他的笔下的女主人公,

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

《射雕英雄传》里的冰雪聪明的黄蓉,

《天龙八部》里只貌若天仙的王语嫣,

《神雕侠侣》里冰清玉洁的小龙女,

她们的美丽、纯真、聪慧,

恰如夏梦的翻版。

金庸早已把他对梦中情人的相思,

融进了他的作品,

使得夏梦的艺术生命,

在另一个领域得以延续。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4)

04

斯人已逝

所有爱恨,终归尘土

1967年,拍完《迎春花》后,

夏梦宣布息影,

决定随丈夫移民加拿大,

她一直都是这样智慧而懂进退的女人。

离港当日,

金庸在《明报》写了一篇社论

《夏梦的春梦》作为告别词,

字里行间仍掩饰不住那份,

无可奈何又恋恋不舍的痴情。

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电影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奋斗的历史,夏梦肯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回,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遁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留不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们谨此为她祝福。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5)

旅居国外多年,

夏梦和林葆诚一直恩爱有加,

家里不挂任何剧照,

两人生儿育女,默默老去,

过着平凡夫妻的生活。

而金庸的婚姻之路却非常坎坷,

虽然他慢慢成长为报业巨子、

武侠小说泰斗,名声也远远超过的夏梦,

但他离了两次婚,

最后娶了小他29岁的服务员林乐怡为妻。

晚年的金庸有点自责的说:

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跟我离婚的太太有一位,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6)

1979年,夏梦返回香港创办青鸟影业公司,

监制了许鞍华执导的《投奔怒海》、

严浩执导的《似水年华》等影片。

82岁时,夏梦依然优雅,

当人们问及她和金庸的往事时,

她只用了一句,

“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来回应。

2016年10月30日,

夏梦去世,享年83岁。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7)

三毛曾经说:

“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琢磨不透,既可以让人上天堂,又可以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对‘情缘’的描写。”

佳人远别,

金庸苦恋多年,

终未修成正果,

只留下一个终生怀念的梦。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8)

1963年金庸写《天龙八部》,

“神仙姐姐”王语嫣跟小龙女气质相近,

曾经有记者问过金庸:

王语嫣是不是就是照着夏梦写的?

金庸回答:夏梦哪有王语嫣聪明?

言下之意似乎是在说,

王语嫣最后知道拒绝了慕容复,

选择了爱她的段誉,携手共赴大理,

但是夏梦呢,

她不知道爱她的是我啊。

不过,等到新版时,

金庸对局部进行了修改,

王语嫣拒绝了段誉,

段誉也终于明白,选择了释怀。

人生走过大半,金庸也终于想明白了。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29)

相思无用,

唯别而已。

可能就是因为这一段无望的爱,

才成就了金庸对人世间

这复杂又难解的“情”的描写吧,

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30)

就像《神雕侠侣》里的程英道:

“三妹,你瞧这些白云

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如今先生也已逝去,

所有爱恨情仇,

终将入土为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