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为确保好的场次和座位,一般需要提前买票。遇有新电影放映或节假日,影院售票窗口前常常派起长队,加塞、抢购、打架、等退票之事都是家常便饭。单位来客人,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常常以看电影作为招待。重要节假日,单位或学校都要买团体票发放,作为一种福利。一些大的厂矿企业、部队大院的内部礼堂,像机车工厂、裕兴化工厂、国棉一厂、国棉二厂等大厂的礼堂,也定期或不定期放电影。现如今很多影剧院已踪影全无,剩下的少数也都挪作他用了。当时电影票价便宜得惊人,位置最好的叫甲级票,两毛钱一张,较次的是乙级票,一毛五一张,还有丙级票,仅一毛钱。宽银幕电影则平均贵五分。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个学徒工一月的工资可看一百场电影。

在济南,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市民家中没有电视,文化娱乐极度贫乏,人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能进电影院、或是在露天看电影了,电影院无疑也是济南人心目中的天堂。

济南最早的影院是二十世纪初与商埠同生的位于经三路东首的“小广寒”,解放后成为市卫生教育馆,只放映卫生科教片了。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明星电影院

较早的还有三十年代建成的位于老城里旧军门巷的“新华”,经二路的“职工”(解放前叫“新济南”,文革时一度改为“工农兵”)、纬十二路的“明星”(文革时称“红星”)、大观园的“大众”、“大观”(曾经和商场一起改名叫“东方红”),以及珍珠泉畔的珍珠泉礼堂,十亩园的“解放影剧院”、青年桥畔的山东剧院、人民商场的“中国”,火车站附近的铁路工人文化宫铁路工人俱乐部(一度叫“铁路二七”),天桥北首的“光明”等等。

一些大的厂矿企业、部队大院的内部礼堂,像机车工厂、裕兴化工厂、国棉一厂、国棉二厂等大厂的礼堂,也定期或不定期放电影。现如今很多影剧院已踪影全无,剩下的少数也都挪作他用了。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2)

当时电影票价便宜得惊人,位置最好的叫甲级票,两毛钱一张,较次的是乙级票,一毛五一张,还有丙级票,仅一毛钱。

宽银幕电影则平均贵五分。按照当时的工资水平,一个学徒工一月的工资可看一百场电影。

单位来客人,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常常以看电影作为招待。重要节假日,单位或学校都要买团体票发放,作为一种福利。

为确保好的场次和座位,一般需要提前买票。遇有新电影放映或节假日,影院售票窗口前常常派起长队,加塞、抢购、打架、等退票之事都是家常便饭。

当时省城仅有《大众日报》和《济南日报》这两份报纸,而《济南日报》的报缝中刊登当日及次日上映(演)的电影和戏剧广告,字小小的,排得密密麻麻,大家仍争相传阅。

那时放映最多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国产黑白故事片,抗日、打“蒋匪”和抗美援朝的故事片占绝大多数,像《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奇袭》等等,更少不了搬上银幕的“样板戏”。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3)

由于这些片子反复放映好多遍,人们对影片剧情、人物、台词、插曲和唱段都烂熟于心。

平时孩子们游戏打闹时也会经常使用那些经典台词,什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地道战》);“不见鬼子不挂弦”(《地雷战》);“这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渡江侦察记》);“向我开炮”(《英雄儿女》);“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智取威虎山》)等等。

1975年以后,新摄制的国产彩色影片渐渐多了起来。像《决裂》《春苗》《第二个春天》《创业》《沸腾的群山》《艳阳天》《金光大道》《闪闪的红星》《青松岭》《难忘的战斗》《月亮湾的笑声》等新片相继问世。当时还发明了至今我也搞不清楚的“彩色染印法”,作为“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影片色彩鲜艳得夸张,人物脸部都像红透的苹果。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4)

在译制片中,那时只能看到苏联“变修”以前的早期电影像《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十分受喜欢。

而《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戏中戏”《天鹅湖》片段,则成为当时最吸引男人眼球的场景。

影片中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回到家安慰缺少食物的妻子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不要慌,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使当时连馒头都很难吃上的我们知道了苏联人不仅有“土豆烧牛肉”,还要“牛奶和面包”……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5)

《列宁在一九一八》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影片中,朝鲜影片占统治地位,像《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卖花姑娘》。

“欧洲的一盏明灯”阿尔巴尼亚,以其影片诠释他们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独特方式,像《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脚印》《创伤》等等。

稍显另类的罗巴尼亚则以其影片《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展示着齐奥赛斯库式的社会主义理念。

《沸腾的生活》中居然出现了身材丰硕的女郎穿着“三点式”在海水中嬉戏的场面,令当时的年轻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

也正是这些译制片,尤其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出品,使我们记得了毕克、尚华、邱岳峰、乔榛、李梓、刘广宁等著名的配音演员。

80年代济南老电影院,他们在哪里呀他们都老了吧(6)

光明电影院

那时在放映正片前,常常加映《新闻简报》,内容大都是毛主席会见外宾,西哈努克亲王到我国各地访问和工农业生产、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等新闻纪录短片。

如《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苏边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南京长江大桥胜利通车》等以及果树栽培等科教片。每集时长15至20分钟。

今天,很多电影院永远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仅存的几幢老电影院建筑也都改换了门庭。年轻的济南人在几幢超大的城市综合体中的一间间小型影院,继续做着美好的电影之梦。(来源:山东画报 记者:牛国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