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科幻电影中的高科技,科学家拍电影果然够硬核
盘点科幻电影中的高科技,科学家拍电影果然够硬核上次环球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实在扎眼。美股接二连三熔断,使最开始不明觉厉的国内吃瓜网友,开始有了点习以为常的感觉;搬着板凳嗑着瓜子,等着啥时候来个第五次。但在第四次熔断之后,网上冲浪看的热闹里,却隔三差五地开始出现「经济危机」四个字。
2020年3月9日之前,89岁的巴菲特还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3月18日,美股因标普500指数盘中跌超7%,再次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
为10天内第四次熔断。
巴菲特还是太年轻。
美股接二连三熔断,使最开始不明觉厉的国内吃瓜网友,开始有了点习以为常的感觉;
搬着板凳嗑着瓜子,等着啥时候来个第五次。
但在第四次熔断之后,网上冲浪看的热闹里,却隔三差五地开始出现「经济危机」四个字。
实在扎眼。
上次环球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
当时的国际金融秩序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也未能幸免。
可不想再来一次。
此次美股市场震荡主要是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波及;
而08年的经济危机起源于金融系统的内部问题。
今天鱼叔推荐给大家的影片,就来聊聊经济危机背后的故事——
《监守自盗》
Inside Job
本片导演,是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查尔斯·弗格森。
他做过政治科学家、讲师、研究员、作家。
但一直有个电影梦。
于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武器和超级大脑,投入影视创作。
作品一贯以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尺度巨大著称。
2007年上映的《一望无际》(No End in Sight)是他拍摄的第一部纪录长片,以伊拉克战争为主题。
一出手就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拍摄的第二部纪录片,便是这部讲述2008年次贷危机背后真相的《监守自盗》。
还找来了马特呆萌来配解说词。
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轰动。
一举拿下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成语「监守自盗」,意为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用来形容08年经济危机,再适合不过。
因为这场导致全球三千万人失业,五千万人再次落到贫困线以下大灾难,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
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国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缓解了社会矛盾,重振国民经济。
这段历史,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一课,大家应该都学过。
然而如此发展几十年后,经济增速开始放缓,陷入发展瓶颈。
于是,里根开始实施宽松政策。
先后解除金融管制和储蓄放款公司的管制,以刺激市场。
以前,储户的存款,银行是不能随意挪用的;
但解除管制后,放款公司被允许拿储户的钱进行风险投资。
这也就是给了投资机构非常大的发挥空间。
整个八十年代,美国金融业爆炸性发展,华尔街的人疯狂揽财。
片中提供了一个参考实例。
70年代,一名证券交易员的薪资不足以养活家里的三个孩子,还得晚上去兼职当列车员;
而到了80年代,此人的收益直接达到了数百万美元。
90年代,克林顿政府更是直接废除了《格拉斯-史迪格法案》(反垄断法)。
金融市场规模近一步扩大,垄断加剧,行业权力高度集中。
这也意味着。
一旦某家巨型公司出现状况,就可能威胁到整个系统的稳定。
再之后,金融衍生产品也应运而生。
这是一种由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自由度更高、灵活性更大。
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没关系。
鱼叔给大家掰碎了讲,保证你们看得懂。
假如,你想买房子,但钱不够怎么办?
答案:贷款。
因为牵涉数额巨大,还款周期长,所以审批标准一般很严格,需要提供充分的收入证明。
贷款者一旦还不上钱,那就是亏本,所以必然决策谨慎。
但开发成金融衍生产品,就不一样了。
借款公司把你的「债务」直接卖给投资银行,先保了本;
投资银行又把收来的各种「债务」,包括房贷、车贷、学贷等等,打包创造成担保债权凭证(CDO)卖给投资客。
也就是说。
购买CDO的投资者,等同于是买了你的债务权。
你每个月上交的房贷实际上并不是给贷款银行了,而是分散给了这些投资者。
一条金融食物链就这么诞生了。
对于借款公司和投资银行而言,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还不还得起房贷。
因为风险已经转嫁给了千千万万的普通投资者,自己只要当个中间商收取手续费即可。
而为了更多盈利,他们开始不断放低贷款要求,只求能有更多的债权去打包成CDO转卖。
贷款的人越多,他们反而赚得越多。
最夸张的时候,数据显示,一个美国贷款买房者实际支付的金额只有房产总价的0.7%。
100万的房子,你付7千就可以了。
事实上,相比稳定靠谱的贷款者,投资银行反而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没钱的人。
因为首付越低,利息可以更高。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美国房价以不可遏制之势疯狂上涨,造成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
民众越来越买不起房,越来越多地去贷款,支付越来越多的利息;
也就有越来越多的CDO被打包出售,华尔街的那帮人赚越来越多的钱。
三年的时间,美国的抵押借款金额增加了近四倍。
但投资者也不是傻子,烂尾买卖不可能愿意做。
这时候就需要评估机构登场。
投资银行直接高价买通评估机构,就算是50分的垃圾也标成100分的高档货。
全部打上最高投资安全级别AAA。
这等同于是贴上了「权威认证的稳赚不赔」标签,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客下场。
3A级别几乎等同于政府债券的安全评级。
因此,很多购买该产品的,是一些退休基金(养老金)。
危机爆发后,相当多的老年人直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密西西比公务员一年退休金1.8万美元
高盛员工一年平均薪资60万美元
高盛某高层2005年薪资1亿1千万美元
但这还没完。
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看到了毫无节制出售CDO的风险性,于是又推出「信用违约交换」。
也就是让投资者给CDO投保。
你怕投资收不回钱?那就来投个保险。只要按季度交钱,投资有问题,咱们给您安心赔。
CDO市场规模有多大,AIG就可以靠卖保险赚多少钱。
而且与一般保险不同的是。
手中没有CDO的投机者也可购买保险,对赌别人的CDO。
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
比如你担心自家房子会着火,投了保险;
这本来是一锤子买卖。
但是AIG把保单公开出售后,我如果看准了你家房子之后会着火,也可以跟着投保。
一幢房子,可能50个人投保。
其中,你是真担心着火,自己亏损;
而另外49个人是盼着你家着火,可以分钱。
你知道这里面最骚的漏洞是什么吗?
就是卖给你房子的人,知道房屋设计有漏洞日后必定着火,所以下巨额投保。
这就是美国高盛公司干的事。
他们一边大量出售CDO,投资者推销自家的产品稳赚不赔,疯狂敛财;
一边又砸了几个亿来对赌自家的CDO会崩。
经济危机爆发后,千万投资者血本无归;
无数老百姓失去工作,被强制收走房子,流离失所。
而高盛拿到了610亿的保险赔偿金。
这610亿哪里来的?
美国政府为了稳定市场,拯救AIG而拨款的财政支出。
1500亿纳税人的钱,又进了华尔街。
而纳税人们当时都在干嘛呢?
4500万美国人要靠食品券生活,近500万家庭失去了房子。
美国、欧洲的失业率上升到10%。
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新加坡出口衰竭,跌落谷底。
在中国,也有超过一千万农民工失业。
在听证会上,始作俑者们一个个坚称自己完全没有预料到,也不希望走向这样的结果。
借钱的人有损失,社会有损失
我们也有损失
但事实上,他们并无损失。
要么是在危机爆发时迅速辞职,要么是将资金提前转移。
人均分到了好几个亿。
公司可以倒闭,员工可以裁减,但高管们的钱不能动。
尽管这些钱明明都是从底层搜刮来的。
他们一手制造了这场危机,却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
让全世界无辜的人为他们买单,他们失业、失去积蓄、流离失所。
2020年,美股熔断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尚不能定论。
而且与次贷危机也是完全不同的机制。
中投公司原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李克平说:
「不可低估,也不可不防,因为这是一个动态发生变化的。」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则认为:
「看起来这一次全球衰退难以避免,但是总体上引起系统性金融崩塌的可能性还偏低。」
我等吃瓜群众非专业人士,或许也只能上网看看新闻,听听段子。
但不懂并不意味着离我们遥远。
疫情期间,高度防控所连锁引发的经济下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都在触目惊心地上演着。
复工复业、恢复经济的号召越来越响。
如何恢复经济发展,重振市场活力和刺激消费动力,都是后续得长远考虑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疫情愈演愈烈也仍对中国有着直接影响。
再宏观的概念,归根结底,影响的还是民计民生。
到头来的成本。
都是我们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