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十年来,文物考古科技保护成果丰硕。马家塬遗址、李崖遗址、王洼墓葬考古发掘持续推进。毛家坪遗址、圪垯川遗址考古发掘先后启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大地湾遗址、马家塬遗址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全省4处,天水2处),张家川县圪垯川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甘肃2处,天水1处)。市博物馆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十年来,文物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文物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日臻完善,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文物安全隐患及文物安全能力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古建筑消防安全、长征文物、文化资源、传统村落、革命旧址、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等专项行动相继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逐步实现双赢。文物安全保护三级网络体系健全。1337处文保单位责任人公示公告全面完成。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217项重大项目工程前置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取得成效。十年来,文物基础保护不断夯实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石窟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交相辉映、源远流长。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1)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文物工作方针贯穿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全市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文物本体基础保护进一步夯实,保护性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提升,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文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十年来,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从抢救第一到保护第一,先后争取到位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8 亿元(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1.6亿元),实施文物保护修缮、抢险加固、保护性设施建设、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项目工程201个,文物保存状况得到历史性改变;申报“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项目、文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黄河流域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217个。大地湾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成功列入甘肃省“十四五”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

十年来,文物基础保护不断夯实。相继开展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石刻文物等专项资源调查;编印了文物保护工作法律法规、不可移动文物、馆藏珍贵文物、革命文物、开放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等资料汇编;编制文保单位保护规划12个。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天水市“十三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规划》《天水市“十四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天水市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天水市“十四五”普法宣传发展规划》《天水市石窟寺保护实施意见》《关于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3)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4)

十年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9家国有博物馆、1家纪念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博物馆由12家增加到105家,馆藏文物由7万余件(套)增加到11万余件(套),位居全省第三,临展由31次增加到128次,各类教育活动由392场次增加到3918场次,参观总人数由162万人次增加到3100万人次。文创产品由无研发至252种。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亮相“国家宝藏”,市博物馆 “陶罐和铁罐”、市民俗博物馆 “活版印刷”列入甘肃省示范教育项目。麦积区、武山县、张家川县博物馆新馆相继建成,天水市博物馆、甘谷县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博物馆文创、数字化、云展览等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目光,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5)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6)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7)

十年来,文保单位晋等升级成效显著。第七批、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晋升及第七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晋等升级成果显著,麦积山石窟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由13处增加到21处,排名位居全省前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由28处增加到50处。天水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麦积区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大地湾、清水县、张家川县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馆。

十年来,文物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文物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日臻完善,文物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文物安全隐患及文物安全能力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古建筑消防安全、长征文物、文化资源、传统村落、革命旧址、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等专项行动相继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逐步实现双赢。文物安全保护三级网络体系健全。1337处文保单位责任人公示公告全面完成。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217项重大项目工程前置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取得成效。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8)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9)

十年来,文物考古科技保护成果丰硕。马家塬遗址、李崖遗址、王洼墓葬考古发掘持续推进。毛家坪遗址、圪垯川遗址考古发掘先后启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大地湾遗址、马家塬遗址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全省4处,天水2处),张家川县圪垯川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甘肃2处,天水1处)。市博物馆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10)

十年来,文博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文博专业技术人员由21人增加到226人,其中研究员(正高) 3人、副研究员33人、文博馆员92人、助理馆员98人。安保人员由367人增加到1100人。文博队伍力量的壮大为文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辱使命、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再续华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