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努力工作)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积极心理学(哈佛幸福课努力工作)心理医生问,明天你要做什么,他说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像一个空房间,像在湖中央游泳,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做不了。书中提到,1981年一个叫NN的病人,在一次车祸中伤到了额叶。《哈佛幸福课》丹尼尔·吉尔伯特/著丹吉尔·吉尔伯特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预见未来。这是由生理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叫额叶的东西,它的功能与计划、焦虑有关,是人实现预见未来的关键器官。现代医学中额叶切断术是一种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常规疗法。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小心,让额叶受了伤,那你整个人会平静下来,同时你的计划能力也就没有了。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等我……,我就幸福了、满足了。
各类成功励志、治愈类书籍也经常告诉我们:只要你努力学习、工作、多赚钱、买了房子、车子,组成家庭,幸福就来了。
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写了一本书,《哈佛幸福课》,他系统阐述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关于幸福的错觉。
《哈佛幸福课》丹尼尔·吉尔伯特/著
思考未来——人类幸福感的源泉丹吉尔·吉尔伯特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预见未来。这是由生理决定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叫额叶的东西,它的功能与计划、焦虑有关,是人实现预见未来的关键器官。现代医学中额叶切断术是一种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常规疗法。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小心,让额叶受了伤,那你整个人会平静下来,同时你的计划能力也就没有了。
书中提到,1981年一个叫NN的病人,在一次车祸中伤到了额叶。
心理医生问,明天你要做什么,他说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像一个空房间,像在湖中央游泳,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做不了。
那为什么说,思考未来是人类幸福感的源泉?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考未来能够让我们愉快。
二是思考未来能够预见痛苦,促使人们采取主动,进行预防和心理建设。
三是思考未来可以产生控制感。
“想象中的美好”成本低、自由度高,谁会不喜欢呢?
忍受不了眼前的苟且,想象未来的诗和远方的田野,无可厚非。但我们常常误以为想象中未来的幸福感等同于实际的幸福感,那就是刻舟求剑了。
作者认为有4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
(1)现实第一原则
这是大脑的生理特性,它认为感知现实是首要和最重要的职责。因此,当大脑接收到现实和想象两条指令时,大脑会自动忽略想象的指令,即借用视皮层进行想象的要求会被明确拒绝。
书中提到一项研究,是调查人们对自己生活是否满意的。调查结果表明,如果被调查者生活的城市那天天气好,他们就说自己生活比较幸福。相反则说不太好。
这说明,人们把现实的感觉当成预感。想象未来时的感觉,通常是我们对现在发生事件的反应。
(2)不顾时间条件的限制,把未来当成现在
作者认为我们是如何判断自己对将来发生事件的感受的呢?想象这件事现在发生,是什么感受。
书中有一个调查,要求人们选择第二天早上吃意大利肉酱面,还是下午吃意大利肉酱面。结果表明,如果被调查者当时是空着肚子的,他倾向于选择什么时候吃都行,而当时不饿的人则表示什么时候都不想吃。这说明,我们思考未来感觉的参考坐标是当下的感受。
(3)忽视对现实有心理免疫,错误估计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要求被试者预测自己在某种情况下的感觉,比如失业、失恋、考试不及格等,实验对象常常会高估自己感觉的糟糕程度和持续时间。
作者认为,人在创伤面前,恢复能力非常强大。当体验、经历足以让我们感到不快乐时,心理免疫系统就会开启,提供更积极的观点,让人们尽快恢复心理健康。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免疫系统不会在细微的伤害面前起作用,比如嫉妒、伤心、生气等。所以我们经常也会有这种感受,在大的挫折、痛苦面前我们会很快复原,但是在一些小事上,很难恢复心理平衡。比如,你可能原谅了另一半出轨,但看到家里的一堆脏衣服、脏盘子,你会很生气,很难心平气和。
(4)根据记忆来预测
为什么说根据记忆来预测是错误的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记忆不会保留过去体验的完整记录,而是编辑、删减,只保留关键信息。所以,这就导致我们在根据过去的经验、记忆预测未来的时候,常常会犯错。
第二,回忆不寻常事件的倾向是我们总是犯同一种错误的原因之一。我们更愿意记住最好的和最坏的事情,而不是概率最大的事件。
第三,记忆特别重视最后的情景。记忆对一系列事件最后出现的情况比开始和中间部分清晰得多。在回顾过去幸福或者痛苦经历时,这种倾向更为强烈。比如,如果夫妻双方因为感情破裂离婚,不管之前有过多少甜蜜,双方只会记得最后的不幸。
第四,记忆会低估或者高估我们的幸福度。感受不像历史事件、新闻报道那样会留下各种事实依据,所以我们的头脑必须更多地依赖理论来构建关于感受的记忆。而这些理论根植于刻板印象。书中有这样一个调查,亚裔美国人通常认为自己不如同等情况下的欧洲裔美国人幸福。于是,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研究对象一周都带着一个能够记录当时自己感受的仪器。这个仪器记录下的数据表明,亚裔美国人其实比欧洲裔美国人的幸福感更高。但一周后,研究对象在回忆自己的感受时,亚裔美国人则报告自己没那么快乐。
所以,根据记忆来思考判断未来的幸福感并不可靠。
作者认为依据他人的经验作预测,看看现在正在做这件事的其他人是什么感受,是解决人靠自己预测幸福出现偏差问题的关键。
很简单,但是真正这么做的人很少。
原因在于我们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比如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比同学聪明,大部分生意人觉得自己肯定能赚大钱。即使做的事情和别人一样,我们也认为自己独一无二。所以,尽管想象力有缺陷而且容易犯错,我们还是会依赖想象力,很少采纳别人的建议、借鉴别人的经验。
综上所述,在想象、预测未来幸不幸福这件事上,靠自己容易产生错觉。
多看看别人的经验,可能就有准确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