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从事外交工作)
(熊向晖从事外交工作)熊向晖作为负责外事的工作人员,也参加了工作组,一起赶赴郑州。听说毛主席要去郑州,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临时组成的工作组,也赶赴郑州做准备工作,并做好了迎接毛主席的准备。新中国建立以后,熊向晖跟随周总理从事外交工作,尤其是在毛主席身边,曾亲眼见证了新中国逐渐地打开了外交的局面,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越长,就越能感觉到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1960年5月,应我们国家的邀请,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位朋友到北京来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参加完节日后,这些外国朋友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全国各地开始参观。当时去郑州的人比较多毛主席在天津海河岸边的中心广场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动劳动节后,按照预定计划准备南下视察,考虑到当时国际友人齐聚郑州,毛主席预定行程中也要途径郑州,因此临时决定,下车会见那里参观的外宾。
“毛泽东的举止风范,是我一生难以忘记的。”
晚年的熊向晖家里一直珍藏着毛主席送给他的雪茄,墙上还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尽管我们所熟知的熊向晖,是作为后龙潭三杰潜伏在国民党军阵营中,和周总理有着很深厚的交情。
图|熊向晖
不过事实上,毛主席与熊向晖的交情也很深。
新中国建立以后,熊向晖跟随周总理从事外交工作,尤其是在毛主席身边,曾亲眼见证了新中国逐渐地打开了外交的局面,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越长,就越能感觉到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一篇新闻稿里的三处改动”1960年5月,应我们国家的邀请,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位朋友到北京来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参加完节日后,这些外国朋友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全国各地开始参观。当时去郑州的人比较多
毛主席在天津海河岸边的中心广场与当地群众一起欢动劳动节后,按照预定计划准备南下视察,考虑到当时国际友人齐聚郑州,毛主席预定行程中也要途径郑州,因此临时决定,下车会见那里参观的外宾。
听说毛主席要去郑州,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临时组成的工作组,也赶赴郑州做准备工作,并做好了迎接毛主席的准备。
熊向晖作为负责外事的工作人员,也参加了工作组,一起赶赴郑州。
当时河南省委预备安排毛主席在省委招待所居住,并开辟楼下的一间会议室,用来让毛主席接见外宾,熊向晖赶紧同工作组的同志一道,将会议室布置成了接待室。
尽管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但陪同毛主席南下视察的杨尚昆,还是对现场的布置感到了不满。
图|1960年11月8日 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外国新闻工作者
5月7日上午,杨尚昆到省委招待所检查布置工作,一进接见厅,就提出意见:
“这种布置官气太重,主席喜欢同会见的朋友靠的近一些,这样显得亲切。讲台上只为主席放一把椅子,通道两侧的桌椅环绕讲台形成半圆形,第一排要紧靠讲台。”
刘宁一、熊向晖赶紧按照杨尚昆的话做了重新布置。
果不其然,下午毛主席一到,现场气氛立时火热起来,许多外宾都生在哪毛主席伟大而又谦虚,外宾没有一个不到的,即便是有病,也坚持要来。
虽然事先已经估计,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时间可能不长,但实际上由于气氛过于浓烈,最后谈话持续了4个小时。
毛主席送走了非洲朋友后,熊向晖也到了食堂准备吃饭,这时刘宁一急匆匆走了过来:
“主席指示,今天会见非洲朋友要发表消息,等你去写。”
熊向晖也顾不上吃饭,两人立即赶往毛主席的办公室。
一进门就看见,毛主席正靠在长背木椅上休息。见熊向晖来,毛主席也没有同他们客套:
“不握手了,坐吧,今天让你做回秀才,桌上有烟,自己拿着抽。”
毛主席简单的同他们谈了会见外宾时谈论的事情,并嘱咐熊向晖:“今天要再发表一次消息,写上非洲朋友讲话的要点,写上我讲话的要点,要表明我们的反帝立场,不要长,要快,半个钟头够了吧。”
图|1960年8月22日 毛泽东等与出席民主党派中央会议的代表在一起
熊向晖简单考虑了一会儿,用圆珠笔快速在纸上写起来,写完了以后做了个别的增删,一共写了四段,然后做了一点简单的修改,因为毛主席要的比较急,熊向晖也没有直接另外誊抄,就直接转交给刘宁一,刘宁一又交给杨尚昆,最后落在毛主席手里。
等熊向晖拿回这篇新闻稿以后,除了上面刘宁一、杨尚昆做的几处简单修改外,毛主席主要改了三处地方。
第一段中,“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毛主席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这几个字,改成了“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把最后“伟大”两个字删掉了。
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他们热情地称赞了中国人民在自己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第一段末尾,原句“他们表示,拉丁美洲人民要团结起来”,毛主席删掉了“要”字,在“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之前,加上了“一定会”。
第二段开头,“毛泽东主席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毛主席将“称赞”改成了“友谊”。
毛主席见熊向晖认真地看着稿子,询问了一句:“你有什么意见?”
熊向晖仔细考虑了一会儿后,对毛主席说:
“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主席对第一处的修改,我不理解。”
毛主席笑了笑:“有什么不理解的?”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拉丁美洲朋友的原话,完全符合事实,我不理解为什么主席那样改。”
“人家那样说,我们不能那样写。”毛主席摇摇头接着说道:“我们搞了这么些年的建设,不能说没有成就,但说伟大成就,就不符合事实,一穷二白的面貌还没有改变,有什么伟大呀”
图|毛主席与贺龙
熊向晖仍不理解:“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这符合事实吧。”
“为什么一定要说毛泽东的领导呀!”毛主席似是加重了一些语气:
“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我把唯物史观的精髓概括称一句话,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你不赞成?”
听到毛主席疑惑地问自己,熊向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唯物史观并不否定接触的领导人的作用。”
“你这是半截子唯物史观。”毛主席耐心地讲解道:
“领导人和人民不能分开,而是人民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就包括了你们,也包括了我,如果脱离了人民,做官当老爷,那就不能包括,领导人和人民也不能等量齐观。今天我向拉丁美洲朋友讲了,你在稿子上也写了,人民是决定的因素,应当突出决定的因素,不应当突出非决定的因素,就是说,应当突出人民,不要突出个人。”
一席话,令熊向晖恍然大悟。事后这篇新闻稿刊载于1960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和各大报纸第一版上,而原文熊向晖一直珍藏着。
图|熊向晖晚年
晚年的熊向晖回忆起这件事,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并将毛主席批示修改的原稿也拿出来影印了一份。公开出版。
毛主席谈“successor”(继承人)蒙哥马利1958年退出现役,1960年5月第一次来华访问。毛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都亲切接见了他。
因为第一次来华太匆忙,只有5天的时间,所以蒙哥马利约定,1961年9月5日由香港到广州,再次访问中国,这次预计停留20多天的时间。
这一次,毛主席、周总理没有先接见他,而是先让蒙哥马利在中国几个城市转一转,熊向晖则是参加了李达上将的陪同小组,准备听一听蒙哥马利说什么。
熊向晖在参加接待工作时,注意到了一个情况。
蒙哥马利在各处,很愿意与群众讲话,在包头和太原,他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随意地向三个人(学生、工人、农民,服务员)突然问了个问题:
“你最拥护谁,你最听谁的指挥?”
几乎所有的人不假思索,都回答:
“是毛主席。”
后来在延安参观一家医院时,蒙哥马利还开玩笑地说:
“听说中医、中药很生气,你们应该鼓励中医为毛主席研发一种长生不老药,中国很需要他,中国人民离不开他。”
图|蒙哥马利访华
蒙哥马利这句话,可以说是在为接下来的问题铺垫,后来在西安、三门峡访问期间,他还是在不同的场合,随意地问了三个人问题,只是他却突然变了问题:
“除了毛主席意外,你最拥护谁,你最听谁的指挥?”
被问的人很明显楞了一下,不仅回答得慢了许多,而且回答也不尽相同。
蒙哥马利后来又絮絮叨叨谈了很多,熊向晖并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将话题岔开,回到北京后,熊向晖将与蒙哥马利一路同行的事情,报告给了周总理。
9月22日下午,周总理的秘书浦寿昌给熊向晖打电话,两人在北京饭店碰面以后,按照周总理的吩咐去找了毛主席,并且还带去了周总理的话:
“让熊向晖明天给主席当翻译。”
尽管熊向晖确实是从事外交工作,但并不是专职翻译,这次安排确实是大出乎他预料之外。
熊向晖与浦寿昌紧急飞往南昌,向毛主席汇报了一些有关蒙哥马利的事情,毛主席只是在一旁抽烟,偶然插几句话。等到汇报完了以后,毛主席问了一句:
“英文里的继承人是什么?”
熊向晖答:“successor。”
毛主席让熊向晖写在纸上,看了好一会儿:
“success这个字我知道,意思是成功,怎么加上or,就变成继承人了?”
浦寿昌在一旁做了解释,毛主席摇摇头道:
“这个名词不太好,我一无土地,二无房产,银行里也没有存款,继承我什么呀?,红领巾唱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叫接班人熬,这是无产阶级的说法。”
“英文里没有同接班人意思相近的词,翻译过来还是叫successor,习惯上理解为继承人。”
毛主席摇摇头:“这个元帅讲英语,不懂汉语,他是客人,就用继承人吧。”
“这个元帅过去打仗很勇敢,打败了隆美尔,这次在北京也很勇敢,讲了三原则,谁是我的继承人,为什么他不敢问呀?”
毛主席并不讳言继承人这个话题,慢慢地又谈到了生死的话题:“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须战略观察!”
“我随时准备见马克思,没有我,中国照样前进,地球照样转。”
9月23日晚上6时,毛主席在东湖会见了蒙哥马利,这次会面,蒙哥马利并没有谈及继承人的问题,本来只是安排见了一面,但毛主席在24日凌晨5时通知,决定当天下午再同蒙哥马利谈一次。
这一次两人谈的就透彻了许多,当蒙哥马利问及继承人是谁时,毛主席十分坦诚地告诉他:
“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毛主席同蒙哥马利谈了几个小时,临走时还把事先写好的一首《水调歌头.游泳》词一首,赠给了蒙哥马利。
毛主席的果决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两件大事中,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本身是在预料范围内,也是中美两国努力多年的结果,但让毛主席也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会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熊向晖曾亲身经历过两个过程,对此依旧有清晰的记忆。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到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适当的时间访问中国。
但也就是在中美同时发表公告的前一天,以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为首的18国祥联合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合法权利的决议草案,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为争取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努力着,但因为有以蒋介石集团为首的代表反对,加之美国从中干预,几次表决均遭到失败,不过随着我们在外交上逐渐打开通道,到1970年底25届联大会议上,“支持中国案”首次获得了多数票的支持,这也表明了中国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斗争已经接近了胜利。
图|基辛格访华
1971年10月20日,基辛格第二次抵达中国,为尼克松访华做具体安排。
而就在基辛格抵达后不久,联合国准备召开第26届联大会议,对两阿提案进行表决。
针对基辛格的到来,毛主席曾问了一句:
“联合国大会开始辩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为什么尼克松让基辛格在这个时候来北京?”
叶剑英回答:
“大概他认为美国的两个提案稳操胜券。”
所谓的“两个提案”,当然不是真的两个提案,而是“两个中国”的提案,也就是说美国同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又保留下以蒋介石集团为首的台湾代表。当然为了能够确保在联大开会投票中获得完全胜利,美国故意将提案一拆为二,即中国代表权的重要问题提案以及双重代表权提案。
美国积极在联合国炮制“两个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接受。
根据联合国大会的规定,提案只要超过半数就能成立,而与两项提案差不多内容的提案,在1970年投票表决时获得51票,按照1971年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至少能够得到61票,而根据联合国当年131个会员国家,过半数需要66票。
也就是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至少需要获得66票,我们依然可能失败。
“就算能过半数,那个‘重要问题’一通过,就要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驱逐蒋介石集团。”
图|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现场一片欢腾
毛主席考虑到,如果美国“两个提案”获得通过,中国即便是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那么限于美国“两个提案”,蒋介石集团也不会被驱逐出联合国,美国在联合国炮制“两个中国”的阴谋也会得逞。
“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
10月26日上午,基辛格动身回国。
原本基辛格是计划25日归国,不过考虑到联合国要表决议案,周总理与基辛格一直会谈到26日凌晨才结束。
联合国的表决大会也将在那时候开始。
就在基辛格的飞机起飞后不久,外交部值班室直接打电话到机场,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
熊向晖一直是睡到了下午5时,才接到通知,要求他晚上7点半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才知道了在联合国上胜利的消息。
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在联合国表决提案时,美国要求先就“重要问题提案”表决,并且还获得了高票数的支持,而一旦表决通过,驱逐以蒋介石集团为首的国民党中国代表就要过三分之二以上票数才可以。
但该提案在表决中,仅获得了55票赞成,59票反对,15票弃权。
美国“重要问题提案”没有获得通过。
联合国大厅里,呼啦一下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在表决“两阿提案”中,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两国缺席压倒多数通过了这一决议草案。也因为两项提案获得通过,美国另外一项提案“双重代表提案”自然而然地就遭遇了失败。
“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遇最惨重的失败”——美联社评。
原本按照毛主席估计,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还有可能遭遇失败,但没想到的是,居然大获全胜,这证明“两个中国”在联合国没有市场。
当天晚上九时,在中南海主席住处,灯火辉煌。
图|中国代表坐上了联合国席位
毛主席笑得合不拢嘴,尽管那时中国对进入联合国还毫无准备,但毛主席几乎是立即就做出了决断:
“我们派代表团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熊向晖当代表,开完会就回来,还要接待尼克松嘛。”
那会儿黄华才刚调任驻加拿大大使馆不到四个月,就被叫了回来,不仅要当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还要留驻联合国当中国常驻安理会的代表。
“我对美国的那根指挥棒,还有那么多的迷信呢。”
毛主席一生很少预料错事情,唯独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但毛主席能够以极大的魄力,当机立断选择派代表参加联合国大会,无疑也说明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具备的胆识与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