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面对“卡脖子”的制约障碍,细化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强现代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政策措施,创新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菁英计划”、“双培工程”等人才计划,示范带动县(市)实施“星火计划”、“回归故里·筑梦家乡”等一批人才计划,以创新政策推动人才引进、引得“孔雀西南飞”。为建强人才支撑,始终紧扣重大战略构建人才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跟进出台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意见和教育、卫生、农牧等13个专项方案,以及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定向培养、人才招引等“五大工程”,全方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州委书记带头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职责,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联系走访专家人才,召开人才发展大会,推动“县管乡用(校聘)”改革等重大工作,示范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加大人才发展投入,用心、用情、用力营造了

蒲博 人力资源报记者 陈胜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推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放大人才“基本盘”,激发人才“新动能”,做好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各项工作,团结和支持全国、全省、全州各类人才为凉山的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为构建“一核一谷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贡献新的力量和智慧。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1)

完善党管人才新格局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党管人才、不断压紧人才工作政治责任,是开创凉山州人才工作新局面的源头动力。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党管人才政治优势,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人才引育管用牢牢抓在手上,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成立由州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至40个,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和州委重点工作考核,每季专题研究部署,每月重点跟踪督办,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2)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州委书记带头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职责,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联系走访专家人才,召开人才发展大会,推动“县管乡用(校聘)”改革等重大工作,示范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加大人才发展投入,用心、用情、用力营造了大抓人才、抓大人才,求贤若渴、尊贤重才的浓厚氛围。

打造全链条政策体系 全面提升人才支撑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全力打造适合人才生存发展生态体系。制定出台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编制保障、“百人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实现了高层次和基层基础、就业和创业、个人和团队、体制内和体制外各类人才的全覆盖。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3)

为建强人才支撑,始终紧扣重大战略构建人才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跟进出台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意见和教育、卫生、农牧等13个专项方案,以及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定向培养、人才招引等“五大工程”,全方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卡脖子”的制约障碍,细化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强现代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等政策措施,创新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菁英计划”、“双培工程”等人才计划,示范带动县(市)实施“星火计划”、“回归故里·筑梦家乡”等一批人才计划,以创新政策推动人才引进、引得“孔雀西南飞”。

提高改革创新加速度 厚植人才成长新沃土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靠改革增定力。不断探索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职务能升能免、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努力让各类人才迸发新活力。

加快推动西昌市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和宁南、雷波、盐源3个州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积极探索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流动、使用等机制,着力解决基层人才量少质弱、引留困难、服务断档等问题。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4)

积极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出台教育、卫生、文旅、农业农村领域“县管乡用”“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支持县(市)在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才评价、薪酬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该项措施已推动3万余名基层教师竞聘上岗、2000余名基层卫生、文旅、农业农村人才“上挂下派”。

在推行人才定向评价机制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重点在教育、卫生、农业等13个职称系列(专业)领域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评聘制度,截至目前,州内取得“双定向”职称共计911人,其中高级876人,中级35人。

不断探索考核退出机制,通过倒逼机制,推动教育卫生人才队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组织实施全州教师业务素质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重要参考,累计取消187名教师评优资格,推动全州教师业务能力素质提升。针对乡村医生55%无医学背景、21.8%未取得相关证书情况,凉山采取对原有村医整体解聘、统一招考方式,按需配齐有医学背景、有相关证书专职村医3783名、配备率达到98.7%。

因才施策集聚天下贤能 人才规模结构持续优化

聚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好重大人才计划、活动、项目,广开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来凉山干事创业。

不断强化“高精尖缺”人才集聚,通过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配套保障1000个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每月2000元岗位激励资金等政策,直接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100余名。实施选调生、顶岗实习等计划,2017年以来招录基层选调生800余名、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200余名,招募顶岗实习大学生200余名。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5)

不断夯实基层人才基础,通过用好放宽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学历、职称资格、招聘权限等特殊支持政策,举办“攀西经济区专场招聘会”等大型引才活动,加大“三支一扶”、“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才专项计划招引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为11个原深贫县招录招聘各类人才1.9万余名。

持续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通过换届,从优秀农民工中选任村“两委”成员6565名、村党组织书记1043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485名。

瞄准重点领域培才育才 赋能蓄能激活发展引擎

面对全州人才素质偏低、结构不优等“老大难”问题,坚持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注重多渠道、多维度、多方式培育、锻造人才。

围绕教育卫生、财会金融、规划建设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实施定向培养工程。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2077名、农村实用人才1491名、在岗乡村医生689名。制定凉山“菁英计划”实施办法,实施凉山创新领军人才、凉山名师等11个项目,给予每名入选者1-10万元资金资助,遴选支持本土高层次人才120余名。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6)

大力实施在职培训工程,系统部署开展“一乡一全科”“一户一名技术能手”等专题培训近20项,分层分类培训基层干部、专技人才、乡土人才35万人次。组织22万人次参加“脱贫攻坚凉山实践”“凉山大讲堂”等专题培训,选派千余名紧缺专业人才赴外学习研修,试点实施“青马”工程培养40名优秀青年人才。

大力开展实操培训行动,依托帮扶人员建立全域结对帮带机制,培养本土“成熟型”人才4000余名。创新实施“双培工程”,依托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培养优秀农村青年3000余名。开展电商创业扶贫培训实操大赛,培训乡村电商人才2.7万余名。

不断深化人才援助协作 科学配置各类人才资源

做大人才总量,除了培养本土人才,还必须用好外来人才。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下,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走进凉山、扎根凉山、建设凉山。近年来,凉山着力抓好帮扶力量配置,坚持用最精锐的部队打最艰苦的仗,科学配置5900余名省内对口援藏援彝、东西部扶贫协作、综合帮扶等干部人才,统筹选派560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专职副书记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并将70%以上的帮扶力量安排到村,成为破解瓶颈制约、增强造血功能主战场上的中坚力量。综合帮扶工作队干部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在平均海拔2400多米的龙沟乡,建成250余亩的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并协助研发出“黄金茶”,使当地种植黄芩的亩均收入提升至5000元左右,直接带动龙沟乡100余户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辐射带动1000余人增收致富。对接广东佛山和浙江湖州、宁波、省内对口帮扶市等开展“组团式帮扶”,选派帮扶专业技术人才880余名,建成“校联体”21个、“医联(共)体”11个。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7)

为深化人才开放协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协同等战略,与成都、攀枝花、宜宾等市州签订区域干部人才协同发展协议,2019年以来,互派交流挂职干部人才200余名,联合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700余人。主动推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13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产业发展、研修培训等项目900余个,建立上海交大西昌基地、数字农业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产业基地120余个,柔性引进使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0余名。

在推动人才服务基层方面,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整合省、州、县三级力量,统筹推进科技扶贫(下乡)万里行、“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人才五进”等系列服务基层活动,采取组建专家服务团、巡回服务小组、攻坚队等方式,推动万余名优秀专家人才进村入户开展智力援助、培训指导等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培训各类人才20万余人次,一大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科技特派员川农大教授郑阳霞通过配方施肥、引进新品种等手段,有效解决雷波马湖莼菜叶腐病问题,推动当地莼菜产业“重获新生”。

倾心倾力提供贴心服务 努力营造栓心留人生态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加强人才激励保障,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大气候”,为人才成长播撒阳光,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环境,营造栓心留人生态,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坚持“重实绩、重实干、重一线”用人导向,先后出台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6条措施、关心爱护干部8条措施,实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晋升选用”计划,州县累计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表彰表扬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才4000余名,培养四川杰出人才2名、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25名。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8)

在强化服务保障方面,州本级设立1000万元年度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州财政年度人才投入5000万元以上。建设人才发展综合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等人才发展平台,累计建成人才公寓3100余套。积极推广“凉山英才卡”制度,整合提供子女入学、旅游出行等十余项服务,州县发放“英才卡”2000余张。认真落实安家补助、岗位激励资金等政策,兑现人才安家补助、租房补贴等9000余万元。

大凉山第二次人才引进(四川人才工作这十年)(9)

不断强化氛围营造,常态化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州级领导带头联系人才103名,组织350余名高层次人才赴成都、深圳等地研修疗养,抓实团结引领服务工作。以“凉山人才周”活动为牵引,举办“才聚凉山·智兴产业”乡村人才振兴等高峰论坛,召开工业经济、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示范带动行业部门、县(市)开展主题论坛、人才评选、创新创业大赛、校地合作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次。推出《战地盛开的索玛花》《王小兵: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第一书记》等一批优秀人才典型或案例,凉山人才活动品牌的彰显度、影响力不断增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风尚不断形成。

功以才立,业由才广。追赶发展的凉山,千舟竞发,劈波斩浪;矢志发展的凉山,呼唤人才,成就人才。凉山州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人才强州战略,不断汇聚八方英才,激发智力引擎,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人才聚集地、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地、乡村振兴人才聚集地,奋力开创新时代凉山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加快绿色崛起,加速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