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民生优先幸福满满)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民生优先幸福满满)五师双河市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抓好与人民生产生活相关的道路、绿化、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功能,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这十年,是五师双河市加快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十年。十年来,师市党委坚持不懈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生态、文化、交通等重点惠民工程落地落实。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持续反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师市党委坚持带头过紧日子,精打细算,保证民生项目、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数字记录了师市党委推进惠民工程取得的成效,体现出民生温度和幸福指数。民生项目实 百姓获利多
民生优先 幸福满满
——第五师双河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师市财政把最大增量投向了民生,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80%以上。”10月10日,师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实翻着“账本”对记者说。
民生事业的发展让团场职工群众尽享美好生活。
十年来,师市党委坚持不懈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生态、文化、交通等重点惠民工程落地落实。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持续反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师市党委坚持带头过紧日子,精打细算,保证民生项目、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数字记录了师市党委推进惠民工程取得的成效,体现出民生温度和幸福指数。
民生项目实 百姓获利多
这十年,是五师双河市加快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十年。
五师双河市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抓好与人民生产生活相关的道路、绿化、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功能,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
“多年来,师市逐年增加民生项目,尤其是近三年来,民生项目成倍增长。2020年实施民生项目15个,2021年民生项目增加到37个,2022年民生项目达到61个。”说起民生项目,师市发改委主任于海霞如数家珍。
生态环境修复、市政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地表水厂基础设施配套及设备购置、给排水及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停车场建设……这些项目涉及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生产发展和环境改善治理等。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实,师市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师双河市弹好发展、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奏曲”,让绿色成为五师双河市发展的主色调,贯穿于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蓝天就是保障。双河市建设始终围绕一个“绿”字。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双河已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自然生态景观。
八十三团聚焦保障性住房和抗震安居房建设,助力美丽连队建设。(董瑞歆 摄)
“这个小区房屋结构合理,设施齐全,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实在是太高兴了。”9月25日,八十三团职工卢磊又来到沙城嘉园小区,看他的新房。去年,该团1420套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建设,从打地基到新房建成,他有空就来工地附近转转,想着怎样装修。
环境整治、农村公路提等升级、老旧小区改造、供热设施提标改造、农村饮水管网维修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师双河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铆足干劲抓开工、抓进度、抓保障,力促民生项目尽早完工,尽早见效,一批批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竣工,彰显着师市党委“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民生保障实 幸福来敲门
十年来,五师双河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第五师双河市各部门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就业,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交流洽谈平台。图为师市党委统战部组织干部职工赴湖北省考察就业情况。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
“我们厂在五师双河市落地后,得到五师双河市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年都帮助我们招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线工人。”新疆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益林说。
多年来,五师双河市围绕“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主题开展招聘活动。
稳就业成效显著。2012年至2021年,师市累计新增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截至今年8月,2022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达99.5% ,落实就业去向率87.63%。
五师医院青年志愿者耐心向就医患者讲解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的好处,并帮助安装激活电子医保凭证。(杨晓坤 摄)
师市医保局在将博州人民医院、精河、温泉县人民医院等地方医院纳入到师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基础上,2022年上半年又根据群众需求及管理的实际需要,与博州蒙医医院、博乐市人民医院、博乐市维吾尔医医院、博乐市妇幼保健院签订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开通了相应的医疗费用联网即时报销业务。
博州现有9家自治州定点医疗机构与五师双河市医保局签订医保服务协议,开通了兵团参保人员就医结算,7家师市定点医疗机构与自治州医保局签订医保服务协议,先后开通了地方参保人员就医结算。
从异地住院费用结算拓宽到异地门诊费用结算,从垫付报销发展到异地联网直接结算,普通门诊费用、门诊慢性病、门诊大病跨省直接结算也由区域试点走向全面推开。2022年1至9月,第五师基本医疗保险异地住院已实现全国联网。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性病跨省直接结算、门诊大病跨省直接结算。
八十六团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打台球。(李豪 摄)
改善养老居住环境。师市投资9000万元建成了双河市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使“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得到保障。
2021年,双河市托养中心建成。这是师市为残疾人做好事的一个缩影。每年,除了落实好残疾人相关福利政策,师市残联还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建立特殊困难残疾人访视制度,不断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民生之本实 惠民举措多
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近年来,第五师双河市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两大核心任务,着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举措,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注入动力,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教师的成就感、家长和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上走出了铿锵脚步。
第五师高级中学学生在设备齐全的化学实验室听老师讲课。(董瑞歆 摄)
师市党委全面实施科教兴师和人才强师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21 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师市财政支出比例增长至12%。投资近10亿元建设的双河职业技术学校、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和幼儿园项目均已投入使用。
如今,在第五师双河市,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师市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科学谋划帮扶措施,扎实做好从学前到高校、从学生到教师的各项教育资助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0%;普惠性学前教育全覆盖,学前三年幼儿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入学率100%,三个满分成绩十分亮眼。
用好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先后通过线上线下,与黄冈教科院、十堰沙市区教科院、兵团一中等单位加强联系,用足用好资源,提升教学教研水平。
五师双河市高质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师市教育局连续两年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师市创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十佳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优秀学校”3所、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4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6所。师市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现有兵团名师工作室2家,兵团名班主任工作室1家。
师市进一步完善利教惠师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先后有10名干部人才援疆期满后选择留疆,终身扎根边疆,奉献五师。
十年来,五师双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绘就了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帮、贫有所济、孤有所助、伤有所治、残有所扶的幸福生活画卷。
(记者 冉红春)
来源 | 第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孙京京
责任编辑 | 李海霞 李芳芳
执行主任 | 毛艳
审核 | 何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