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手语怎么表示(明月几时有打成)
七月手语怎么表示(明月几时有打成)“‘副高’会瞄准时机反扑,杭城仍将是晴多雨少的天气,只有27日、29日到30日局部会出现一些弱阵雨,最高气温也会噌噌上涨……”2点45分,5位面试者陆续走到台前,背对着投影幕布,开始用手语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结束后,需要现场根据一段气象快报同步打出手语,展现自己听音播报的能力。【1】“25~30℃可以这样比划”,是一次招募,也是一场课堂下午2点41分,毛董莱来到中心,一身黑色西装外套,一头马尾辫,素雅而干练。刚到现场,她立即投入准备工作。她从事志愿服务已有十多年,是知名的“最美手语姐姐”,手语姐姐团队创始人,同时也是这次招募的主面试官。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马庆隆
“这是晴天,这是阴天,这是下雨,这是地震……泥石流怎么打?等等……我再去确认一下!”
22岁的谭凤玲富有节奏地挥动着双手,紧张复习着手语中几个常见的气象术语。
今天(9月28日)下午,在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包括谭凤玲在内的5位面试者,马上要投入同一个岗位的面试:手语气象主播。
【1】“25~30℃可以这样比划”,是一次招募,也是一场课堂
下午2点41分,毛董莱来到中心,一身黑色西装外套,一头马尾辫,素雅而干练。刚到现场,她立即投入准备工作。
她从事志愿服务已有十多年,是知名的“最美手语姐姐”,手语姐姐团队创始人,同时也是这次招募的主面试官。
2点45分,5位面试者陆续走到台前,背对着投影幕布,开始用手语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结束后,需要现场根据一段气象快报同步打出手语,展现自己听音播报的能力。
“‘副高’会瞄准时机反扑,杭城仍将是晴多雨少的天气,只有27日、29日到30日局部会出现一些弱阵雨,最高气温也会噌噌上涨……”
一段不到1分钟的片段里,气象术语一个接一个地“袭来”,不少年轻的面试者应接不暇,要么反应慢了,在一些地方落了拍,要么手势转换太快,有的动作变了形。
当然,也有几位面试者,节奏顺畅、动作老练,把这段复杂的播报内容基本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引得面试官频频点头。
每位面试者结束考核,面试官们都会口手并用,耐心指出她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你的形象仪态很好,但是有些动作太小了,电视手语播报对视觉要求很高,放开点会更好。”
“你的词汇量很丰富,但你要学会缩减信息,抓住气温、日期这些关键点。”
全部面试结束,她又把几位面试者招呼到一起,交流手语播报的经验。“‘25~30℃’我们其实可以这样打……”面试者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默记。
【2】宝妈、特教、在校生……
面试者背景不尽相同,却有着同一心愿
“做手语翻译,多帅啊!”
作为面试者,谭凤玲表现出超越常人的乐观和淡定,在其他人紧张备战面试时,她还在和好友插科打诨。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谭凤玲今年还就读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手语翻译专业,9月初才实习,抱着“拓宽自己”的心态,她报名了此次面试。
“课堂上学到的,用到服务项目实践中,才发现还有很多不足。”
记者注意到,交流时,她还是停不住手上的动作。“学了这个专业后,养成习惯了。”
她坦言,一开始父母看到她这个“职业习惯”,不是很适应,直言“在家里为什么还要打手语”,后来才慢慢接受。“我觉得这是他们对我的一种支持。”
面试者里还有一位名叫“云”的女士,40多岁,她声音清亮、快言快语,是面试现场的“控场王”。
2013年,“云”还是一个职业宝妈,机缘巧合接触到听障人士的圈子,她开始学着融入这个群体。从那时候开始,她的“家庭线”之上,新增了一条手语翻译“事业线”。
“我学了9年,都是以练代学,没有固定的教室和老师,就是在和听障朋友的日常交流里学会的。”相处熟了,听障朋友有点急事难事就会想起她,一来二去,手语翻译服务能力提升很快。
和“云”这样的爱好者转型不同,毛毛是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她今年26岁,在萧山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做特教。“我平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中心里0~6岁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
2014年4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毛毛是学校第一届学生。2018年毕业后,她一直在特教职业中磨练,也始终没放下手语翻译的学习。“这几年手语翻译教育的变化很大,每年都会更新很多内容,说起来,我现在要反过来向学妹们学习了!”
不同的年龄、职业、教育经历,几位面试者却走向了相同的志趣。
问及为什么来参加气象手语主播的招募会时,她们给出了差不多的回答:“尝试新领域”,“想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当年报专业,报了手语翻译,就是想做点不为大众所知,但又能服务大众的职业。”谭凤玲补充。
【3】“手语姐姐”毛董莱:
气象手语主播要求高,难在节奏感、转换力
在手语翻译行业内,气象手语主播意味着专业技能的“全面升级”。
“培养一个手语翻译,需要5到8年的时间。要培养出一个中等水平的气象手语主播,更难得。”毛董莱介绍,“最难的就是把握播报时的节奏感,还有把口播内容快速转化成手语的能力。”
毛董莱还谈到近几年新闻播报的变化。“主播偶尔还会加入一些唐诗宋词,这对手语翻译的要求很高,需要用手势来意译,而不能直译。”
“比如‘明月几时有’,你不能真的打‘月亮什么时候有’,而是‘什么时候我能看到天边挂出一轮月亮’。”毛董莱圆润地比划出一轮明月升起的示意动作,脸上快速挂起一副陶醉的神情。“手语也要表达出诗意。”
诗词、故事、新闻、会议……手语翻译看似只要一双手,但这双手却要承载起听障人士极为丰富的场景类别。
不过,最为听障人士日常所需要的,还属生活类的手语翻译服务。
为了解决听障人士日渐多元、频繁的服务需求,2021年6月,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研发了“手语姐姐”远程翻译系统,打破了手语翻译服务的“次元壁”。
截至目前,系统连线次数超过3000次,公众服务点已铺开328处,集中在医院、银行、车站、高铁站、机场、公证处、派出所、社区等公共场所,配备手语老师70多名,有超过38000人参与手语翻译培训。
“工作日上午9~11点,下午1~3点是系统服务的高峰时段,最常见的求助场景就是医院看病和银行办事等。”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