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发展与成长认识(看清职业发展规律)
个人职业发展与成长认识(看清职业发展规律)她的故事让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重新燃起了希望。职业发展,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在今天的时代里,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自由的跳槽、转行、创业。但是,选择越多,我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却越发迷茫和困惑了。孙玲的故事在网络上被成千上万次的转发和评论。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的女孩子,甚至可以说起点非常低,仅仅凭借自己坚韧不屈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人生逆袭。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孙玲通过跳槽换工作,月薪从3000元涨到6000元。同时她一直在学习英语,并且顺利拿到大专文凭和深圳大学的自考本科学位。2017年,孙玲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到美国参加计算机项目学习。2019年,29岁的孙玲结束了在美国的项目学习,在硅谷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工作内容是负责服务谷歌,工作地点在谷歌的办公楼,年薪达到12万美金。这一年距离她离开湖南农村整整过去了10年。十年里孙玲的变化
孙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湖南农村女孩。2009年,年仅19岁的她高考落榜,和小伙伴一起来到深圳打工,成为流水线工人中的一员。
一年后她从工厂辞职,用辛苦攒下来的钱,报名参加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软件课程。她白天学习,晚上6点到11点到肯德基打工赚房租和生活费。就这样刻苦学习了一年,终于成功应聘到一家IT公司,成为月薪3000元的白领。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孙玲通过跳槽换工作,月薪从3000元涨到6000元。同时她一直在学习英语,并且顺利拿到大专文凭和深圳大学的自考本科学位。2017年,孙玲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到美国参加计算机项目学习。
2019年,29岁的孙玲结束了在美国的项目学习,在硅谷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工作内容是负责服务谷歌,工作地点在谷歌的办公楼,年薪达到12万美金。这一年距离她离开湖南农村整整过去了10年。
十年里孙玲的变化
孙玲的故事在网络上被成千上万次的转发和评论。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的女孩子,甚至可以说起点非常低,仅仅凭借自己坚韧不屈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人生逆袭。
她的故事让很多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重新燃起了希望。职业发展,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在今天的时代里,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自由的跳槽、转行、创业。但是,选择越多,我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却越发迷茫和困惑了。
孙玲的故事看似是一个励志的传奇。其实,如果我们懂得生涯规划的理论,能够认真把握好职业发展中每个阶段得重心,也可以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加海阔天空,前途无量。
我们每个人的职业发展,按照年龄和收入的增长,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定位期、适应期、发展期、转型期和平衡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也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职业发展的生涯全景图
定位期一个初出校园的年轻人,准备进入职场,对工作不了解,做什么方向不清楚,这就是“定位期”的状态。
在今天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职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百六十行”,恐怕三千六百行都不止。如果只是海投简历、跟风别人选职业、或是等着家里安排,都很难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无法发挥出个人的优势。
我们该如何做好职业定位呢?美国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中学时代就开始写程序,具有卓越的软件编程能力。在哈佛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心理学与运算科学的扎克伯格,创建了Facebook网站。因为网站运营出色,以及看好社交网络的未来趋势,他辍学全职运营网站,终于将Facebook做成了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很多人会说,我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扎克伯格那样优秀。不过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从他身上学习职业选择的方法:他从少年时代就专注于培养自己某方面的技能专长,编程、心理学、预算科学,这些都是创建社交网站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做的事情。用网络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是他的兴趣和价值所在。
我们在定位的时候,也要做到知己知彼,多了解自己,多了解行业。一次成功的定位,会影响到我们职业发展的几十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次选择的结果。
适应期经过慎重的职业选择,我们进入梦寐以求的公司。然而初入职场的美好幻想,一旦遇到真实的环境,马上面临的就是第二阶段的考验:适应。
有一个词用来形容职场新人非常贴切,叫做“蘑菇效应”。它是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已经能够自己接受阳光了。
职场“蘑菇效应”
职场新人因为没有经验,资源和能力不足,总是被忽视,被要求做一些繁杂又不起眼的工作。很多人在这时候,会认为是自己选择的公司和职位错了,于是频繁的跳槽,每份工作时间都非常短暂,却又次次都碰到同样的境遇,始终不能度过适应期。
“适应期”是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放平心态,把它当成对意志和耐力的打磨。更重要的是,沉下心来多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
发展度过艰难的适应期,我们已经能在工作中独立承担职责,渐渐进入了漫长的发展期。
在发展期里,我们会遇到绝大部分常见的职场问题。例如:如何获得晋升,如何带领团队,如何克服职场的倦怠等等。问题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只需要牢牢把握住四个要素:职业要求、个人能力、个人需求、职业回馈,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找到根源来解决。
职业发展模型
职业要求:职业要求就是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的具体要求,才能有的放矢的提升个人能力,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回馈,满足个人需求。职业要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比如用符合公司文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隐性要求。我们要勤沟通、深观察,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个人能力:个人能力不足会导致职场上升受阻,也会带来焦虑和压力。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能力,明确差距,制定目标,然后一步步的提升。对于非常不擅长的能力,要有策略的回避或者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
个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我们希望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如果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会产生情绪失落和厌倦。
职业回馈:职业回馈是个人能力满足职业要求,所获得的回报。我们在评估职业回馈的时候,不能只看薪水高低,还要考虑未来发展空间,以及情感回报、生活平衡等多方面,全局性的思考。
发展期是职业生涯中时间最久的阶段。每次遇到问题,我们不妨从四个因素出发,看看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个因素,出现问题的又是哪个因素,一步步抽丝剥茧的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四个因素协调统一,才能实现职业的成功和个人的幸福。
转型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从事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比如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购买股票,一生钻研经济学和会计学,几乎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任何一份资产负债表。然而也有一些人,会在职业发展中,重新定位和选择职业。比如美国总统里根,之前的职业是演员,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
美国总统里根
几乎每个人在职业发展中都会遭遇挫折和逆境,但是这些外部原因不足以让我们做出更深层的改变。转型一定是发自内心的,随着对自己认知的深入,调整新的赛道。
转型是又一次职场的定位。唯一区别就是,我们对自己和职场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必等待万事俱备再开始行动,而是先行动起来,慢慢锻炼自己的相应的能力,在新的领域中逐步适应。
努力找到适当的职业转型方法,是充满艰辛的。但是这一过程可以增加我们重塑自我的成功概率,并且可以使我们从工作中找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平衡平衡也是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职场中年人,身上肩负着多层重任,在公司忙工作,回家还要教育孩子,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如何平衡职业和生活,就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按照生涯领域顶级大师舒伯的观点,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许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时具有许多色带。在每个阶段都有重点的角色和任务。如果我们不能承担好当下最重要的角色,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甚至遗憾终生。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
人生的成功不止有一个标准,除了职业发展的高度,我们同时也在追求生命的宽度和温度。平衡就是让我们关照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把精力投入到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物上。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基础,也关系到人生价值、成就的实现。甚至,它影响着我们每一天是否能过的快乐。心理学发现,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制约,而是能主动地去思考和计划,进而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生涯不等于生命。生命是客观的存在,生涯的存在却是个人主观意识所认定的存在。当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时,生涯才开始“如影随形”。——《生涯咨询与辅导》金树人
我们的职业发展,像是一段漫长的旅行。如果能在出发前认真看看地图,了解到我们即将遇到的情况,并且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就可以在路上观赏到更多的美景,收获更加美好的记忆,让旅行更轻松、更从容。
作者介绍:山药红豆,80后写作者,终身学习践行者。专注于读书分享、生涯规划和能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