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这本书很好读,即使像我一样对日本知之甚少的人,也能轻易将我们脑中对日本的一些模糊印象——和服、茶道、神灵...... 与书中有趣的艺术家工作室一一配对。事实证明,一本好书堪比一次旅行。而且保罗的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任性游走的背包客自由行,而不是一次有板有眼的团队游。因为它给我的最大的惊喜,并非是某一位特别突出的艺术家,而是让我看到,原来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有这么多遍地开花、脑洞奇妙的创意人。他们可能躲在偏远的小渔村里,或在东京的旧库房中,埋着头,认真地一点点做着自己着迷的设计。日本,可不只是草间弥生的圆点点、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和在原研哉带领下正成为越来越多都市青年美学标杆的无印良品。今年,我依然没把有限的旅行额度献给日本,但有幸遇见了一本有趣的书——《窥视工作室:日本篇》。作者保罗·巴贝拉(Paul Barbera)是一位来自澳洲的职业摄影师,也是我开头说到的“日本常旅客”之一。2014年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

何大大推荐| 总 第 2186

这几年,我身边慢慢多了一批“日本常旅客”——这是我给这些朋友起的名字,他们每年三番五次奔赴日本:冬日滑雪、春日赏樱、秋天看枫叶渐红,夏天绝不错过令人热泪盈眶的花火大会。即使不踩着任何特殊节日,偶尔刷到个特价机票,手拿三五年签,也能周末打个飞的,去东京目黑区的设计师店里扫扫货、去京都的神社里静静心,或者纯粹为了买几只可人的磁碟瓷碗背回家。

说实话,日本到底有什么令人着迷的呢?每次有点时间,我总是优先跑去欧罗巴,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探究日本的机会,以至于经常被身边的朋友嘲笑:你怎么连日本都没去过!

终于,去年冬天借工作机会,匆匆而过大阪京都。短暂的一瞥,只是搂到了几根日本文化的皮毛,但往后再读到、聊起来和日本有关的什么,它至少在我脑袋里不再只是一个人云亦云、徒有其表的空壳了——如果说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告诉了我什么,那就是永远不要对一个你从未亲自前往过的地方,做出斩钉截铁的评价。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2)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3)

我眼中日本的日与夜,都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细节 / 图:鸟鸟

今年,我依然没把有限的旅行额度献给日本,但有幸遇见了一本有趣的书——《窥视工作室:日本篇》。

作者保罗·巴贝拉(Paul Barbera)是一位来自澳洲的职业摄影师,也是我开头说到的“日本常旅客”之一。2014年,保罗第二次来到日本,忽然就舍不得走了,当即决定在这里休假住上一阵(论自由职业者的任性,唉)。保罗毫不吝惜对日本文化的痴迷,他有过一段精辟的总结:“日本人对皇权的感觉像是英国君主制,对美食的热情堪比意大利人,态度的傲娇不输法国人,设计感悟可与斯堪的纳维亚人比肩,而工程实力唯有德国人可与之媲美。”

就这样,保罗亲自联络、采访、拍摄了三十余位日本创意人的工作室——这里的“创意人”是广义的,包括了插画师、服装设计师、鞋履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建筑师、雕塑家等等。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4)

事实证明,一本好书堪比一次旅行。而且保罗的这本书,绝对是一次任性游走的背包客自由行,而不是一次有板有眼的团队游。因为它给我的最大的惊喜,并非是某一位特别突出的艺术家,而是让我看到,原来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有这么多遍地开花、脑洞奇妙的创意人。他们可能躲在偏远的小渔村里,或在东京的旧库房中,埋着头,认真地一点点做着自己着迷的设计。日本,可不只是草间弥生的圆点点、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和在原研哉带领下正成为越来越多都市青年美学标杆的无印良品。

这本书很好读,即使像我一样对日本知之甚少的人,也能轻易将我们脑中对日本的一些模糊印象——和服、茶道、神灵...... 与书中有趣的艺术家工作室一一配对。

01

依偎自然

大卷伸嗣

在对大卷伸嗣的采访中,保罗记录下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就住在这吗?”语气中带点难以置信。

那是因为,在东京艺术大学任副教授的大卷伸嗣,除了授课,其他时候都躲在三浦市——一个距东京车程两三个小时的小渔村。他的工作室,是自己和一位传统日本木匠师傅一起盖的,屋子前面就是捕捞金枪鱼的渔船。

大卷伸嗣毫不隐瞒这间工作室的种种“不便”,耿直得有些萌:“冬天的晚上,工作室非常冷,得穿好几条裤子才能扛住严寒,继续通宵工作。”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5)

大卷伸嗣拍摄的大海 / 图:@shinjiohmaki Instagram

那为什么还住这里?

转折发生在2011年3月。日本本岛北部发生灾难性的地震,大卷伸嗣原在东京的工作室和家都遭到了毁坏。那次,他突然意识到事物的脆弱和无常——这话说起来轻飘飘的,可大自然的威力,只用显现那么一次,就会让你永生难忘。与此同时,大卷伸嗣还意识到,久居城市的人们究竟有多么迟钝:“世间万物,每分每秒都在不断变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当你身居都市文明、远离自然,就容易忘记。”

于是,他选择索性把自己丢向荒野。一个渺小的人,在海边,每时每刻,你都将自己置于大海的手心里,大风一吹,你房子就摇晃得厉害。他就要这种敏感,这种近乎奋不顾身的危险:“对我来说,保持对周遭世界的敏锐触觉非常重要,而当你住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屏蔽下,你的知觉是瘫痪的。”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6)

工作中的大卷伸嗣 / 图:书内插图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7)

大卷伸嗣的工作室内 / 图:书内插图

日本岛国的地理处境,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文化、性格、宗教。与其说他们惧怕自然、崇敬自然,不如说,他们是在依偎自然。他们学会了读懂大自然的心思,看它眉头是不是皱了。一些原本无形的概念,也在这番越来越细腻的揣测下,逐渐有了实体。

大卷伸嗣创作的“临界之气(Liminal Air Space - Time)”,就是基于对“转瞬即逝”概念的体察。出生于纺织品商人家庭的大卷伸嗣,这次选择了他最熟悉的介质,寻找到一种世界上最轻的纺织品。通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风,让薄薄的纺织品在空气中舞蹈,制造出可视化的空气运动。他希望将“时间”“声波”这些明明存在却看不到的事物,依附实体呈现在眼前。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8)

临界之气 / 图:shinjiohmaki

很少有人思考,要怎样才能看见空气和时间;但更少被人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要看见空气和时间?只是使用它们,还不够吗?但当你真的看到“临界之气”时,也许你会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因为事物并不总和你期待的结果如出一辙。

你可能觉得空气在从窗外飘进来,可这团白色幽灵却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动;你或许认为时间流逝很快,但望着它悠然飘忽的样子,好像时间被操控成了慢动作——原来,时间竟一直都是以这样的速度流动的吗?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9)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0)

临界之气 / 图:shinjiohmaki

还是那句话,没有亲眼看到的事物,没有亲自前往的地方,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不定,那只是你的一种错觉。

02

新旧和服

高桥理子

在京都出差时,我和同事一直在街边兜兜转转,想拍到一个穿和服的姑娘。好像这样一来,就能有一张很“日式”的照片。我很佩服和服拥有的那种活力——不是穿着它会把人衬托得多么有活力,而是作为日本的传统服饰,直到今天它仍然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可以日常使用的、有潮流感的符号,活跃在我们的时代里。

所以我几乎一下就喜欢上了高桥理子,以及她个人品牌下的、新颖的和服。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1)

高桥理子在她的工作室里 / 图:书内插图

高桥理子是那种外形很“经典”的日本姑娘:浓黑长直发、一刀齐刘海,像小时候亲戚旅行带回来的日本布偶娃娃,或是动漫里随时准备拔刀的凌厉武士。她自己设计和服、自己做模特,整套视觉会让我们这些外国人大呼“太日式了”,可她自己说,很多日本人认为她的设计“非常北欧”。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2)

高桥理子设计的和服 / 图:takahashihiroko.jp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3)

高桥理子品牌的和服模特,都是以她为原型的 / 图:takahashihiroko.jp

采访时,保罗问她:“你认为是什么造就了和服的独特性?” 高桥理子说:“是和服所蕴含的约束,以及在约束中表达自由的方式。”也是从这段采访中,我第一次知道,在上千年的和服进化史里,和服的线条、轮廓、面料、缝纫手法没有任何变化,但它的纹样,却依据主人的品味而始终更新迭代、花样频出。

高桥理子说,日本人就是这样的,努力在环境的限定下找到乐趣。有意思的是,当高桥理子决定设计新式和服时,并没有大改和服的轮廓、面料,她依然保留了这些根深蒂固的部分,同时又为原本有着天马行空发挥空间的纹样,自己加上了两个限制条件——圆圈和线条。也就是说,她只用这两种元素的组合,来衍生出无限种和服纹样。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4)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5)

高桥理子设计的和服 / 图:takahashihiroko.jp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总之这个做法,也让我觉得非常日式呢。

03

与神共舞

京太郎

日本是一个对“妖怪”情有独钟的国家。他们将妖怪视作一种文化,有记载妖怪种类的书籍,会举办妖怪画展,甚至还在许多高校人类学专业下面设立分支,正式授课研究妖怪。我曾经为了写稿,就去读过一本《日本妖怪大全》,它的作者是世界妖怪协会的会长、日本当代妖怪漫画鼻祖水木茂先生。

这本书用漫画道出了日本妖怪的“本质”:它们不是夜半索命的冤魂,或伤害人畜的恶鬼,而是我们身边的各种小物,比如一只油灯、一把伞、一口锅、一只木鱼...... 归根结底,还是日本岛国的地理环境所致,通过将一木一物幻化出灵性,来提醒人们节约资源,珍惜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6)

日本室町时代的《百鬼夜行绘卷》作者不详 / 图:wikipedia

京太郎,就是一个喜欢画妖怪和神灵的艺术家。

京太郎原本叫恭子。小时候,恭子家附近有个动物园,里面有只名叫京太郎的大猩猩,恭子常去看它,觉得彼此惺惺相惜。从那一刻起,她就预感到,自己未来似乎会从事和神灵相关的工作。那如果有一天需要取个艺名,就叫京太郎吧。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7)

在工作室里的京太郎 / 图:书内插图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8)

京太郎工作室中的作品 / 图:书内插图

在保罗对京太郎的采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京太郎讲到,自己居住的比睿山附近是个极有灵性的地带:“有一次,我感觉到龙的存在。尽管我不能用眼睛看到,但我意识到了它的存在。”

从感受到龙的时候开始,京太郎逐渐着迷于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再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她认为,在这个个人信仰存在冲突的世界中,呈现一个无性别、无任何宗教或教条关联的事物,是件好事。

这么一说,我突然很羡慕她的妖怪。它们是多么自由,不受任何与人类相关的信仰、宗教所拖累,只是作为独立的奇异生物,在这偌大的天地间畅快呼吸着。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19)

日本最美艺术家(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20)

京太郎的神灵们 / 图:kyotaroaworks.tumblr

日本陶艺家、美学家北大路鲁山人曾说:“钟表不走了,就只值金属的价。”意思是静止的文化,无论过去多么灿若星河,对我们都是无用的。

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但我的确佩服日本设计和艺术的活力。我佩服他们出其不意的创意,更惊讶于他们奇特创意下,严苛得近乎枯燥的日程表与工作流程——早晨起床、步行上班、一整天都在工作室里、直到深夜...... 甚至有那么几位艺术家,在面对保罗问出“如果另选一个城市生活会是哪里”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时,都只是冷淡地答道:“因为我一天到晚都在工作,所以其实住在哪里都没差吧。”其中一位就是安藤忠雄。

正如尼古拉·弗米切提(优衣库时尚总监)在书的序言中所说,西方的工作室随意自由,但日本工作室更为结构化,整个流程细致而一丝不苟。也许这才是最“可怕”的吧,当多少艺术家正以难以捉摸的脾性任性消磨着天资时,日本艺术家,却像对待工作一样埋头苦干,把那些本可能早已生锈的钟表,重新拨动了指针。

购买指南

《窥视工作室:日本篇》

30余位日本艺术家的工作室

这才是我想拥有的完美创意生活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购买

插画与品牌设计合作独家销售文案

盗文必究,无授权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进入购买页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