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依托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真实场景下成长。以学生、学徒、准员工身份,校企双导师授课,完成认岗、跟岗、轮岗、顶岗四个阶段的学习。1-4学期根据课程安排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工学交替,5、6学期在企业轮岗、顶岗。在学生培养不同阶段,校企导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现场教学及岗位实践等,重点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施工、智慧工地管理、数字造价、智能监测等能力,实现了学生基本能力、专项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提升。二、创新“四阶段、四递进、多轮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领域优化升级需要,先后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98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按照水利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接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岗位(群)素质、
通讯员 王启田 李燕飞 张云清 赵黎
实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对传统水利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水利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水利精神,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领域专业知识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不适应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新时期水利人才的要求,制约了智慧水利的发展。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努力破局,通过传统水利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破解这一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传统水利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领域优化升级需要,先后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98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按照水利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接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岗位(群)素质、知识、能力的新要求,依据供给需求、资源共享理论,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构建了“水利工程 信息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确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近两年,学院对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6家水利类企业开展调研,访谈7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200余名毕业生,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调研报告。对接水利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水利精神的“水利工程 信息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水利水电工程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等岗位,明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四阶段、四递进、多轮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真实场景下成长。以学生、学徒、准员工身份,校企双导师授课,完成认岗、跟岗、轮岗、顶岗四个阶段的学习。1-4学期根据课程安排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工学交替,5、6学期在企业轮岗、顶岗。在学生培养不同阶段,校企导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现场教学及岗位实践等,重点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施工、智慧工地管理、数字造价、智能监测等能力,实现了学生基本能力、专项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提升。
三、 构建“四模块”为主体、“三网一平台”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
对接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围绕水利数字化转型升级,系统设计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增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BIM技术应用》等6门信息技术类课程,重构了《水利工程智慧施工技术》等12门专业课程,构建了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创新实践四个课程模块。校企共建“共享智慧云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双课堂”实施的移动互联网、教学资源数据互通的互联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物联网,形成了“四模块”为主体、“三网一平台”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融入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水利精神,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实践环节全方位育人、校园环境全覆盖育人。建成《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案例库和素材库。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水工建筑物》等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小型水库运行管理》2门课程为“全国水利行业终身学习平台”提供现代数字教学资源。出版《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水工建筑材料智能检测》等20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立体化教材。
四、校企共建基于“共享智慧云平台”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智慧水利实训基地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原有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6个实训场(室)数字化升级改造。水发产业(山东)集团公司等企业投资820万元,与学院共建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心、水利工程虚拟仿真中心、水利工程BIM协同创新实训中心、3S数据智能处理中心等16个数字化实训室(场)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利用“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共享智慧云平台”,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专项实训、实测数据与行业、企业、地域移动互联,数据互通,实现了场景可视、远程互动、实境监测,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实训设施功能由单一复合聚变增值,资源充分共享扩展赋能。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施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与实训模式,创设真实、仿真生产环境;校企专家联合开发“互联网 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了5类32个典型水利工程虚拟仿真软件和安全教育VR软件,开发了微视频、动画等3万余条优质资源,搭建了校内实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训练六位一体的开放共享平台,为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公众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
五、建立依托“职教集团 产业学院”的“校—行·企·地”协同育人运行管理机制
学院牵头成立山东省现代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共建北控水务学院、慧科产业学院、南方测绘学院,形成了学校(院长)-企业(总经理)、系部(系主任)-子公司(企业专家)、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项目部(项目经理)、专业教师(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四层级四对接”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校—行·企·地”共同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制订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等12项管理办法,搭建校企资源整合利用平台,制定教学管理、岗位培养等方案,对实施过程监督、指导,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培养具有数字化、信息化素养的水利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体制机制保障。
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显成效
产教融合育人实践硕果累累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解决了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智慧水利建设与管理不能精准对接、实训条件和资源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等问题,满足了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了人才供给质量,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传统水利专业升级改造探索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毕业生适应数字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近年来开展了数字化升级改造,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信息化岗位需求,受益学生1120名,毕业生在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山东水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就业率提高15%,有66名学生在刚果等从事国外工程项目。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8项。
二、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引领全国同类专业发展
学校作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中率先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学校牵头成立山东省现代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国家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全国优质水利专业、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建设专业、全国水利类专业评估中获得优秀。建成山东省水利工程与管理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品牌专业群。主持制订了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了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省级教学指导方案。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重点专业等项目16项。
三、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教师教学能力突破提升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建设了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培养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省级教学名师3人、职教新星5人。教师参加省级以上专业竞赛获奖67人次,编著工学结合立体化教材20部;承接省级教改课题20项、科研课题15项。教科研获奖35项、专利46项,软著16项,发表论文142篇。
四、拓展水利数字服务技能,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合作打造现代学徒制“大禹工匠”水利人才培养品牌,参与雄安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日照市小型水库高程联测-库容曲线测绘等信息化建设。完成智慧施工、工程检测、水质监测、灌区信息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库区移民、乡村振兴等技术服务134项,成果转化20项,受益单位615个,产生了广泛社会效益。开展全国水利行业“河长制”、信息技术、工程造价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社会培训25200余人,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和水利行业发展。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将主动迎接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挑战,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建成“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的技能型特色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