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用行动温暖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驻进村民的心坎里)
扶贫工作队用行动温暖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驻进村民的心坎里)王恪,这位太原城里长大的“80后”,长相憨厚,脸上总是挂着笑。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马连滩村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到村民,他很自豪。王恪毕业于山西大学,有教育学和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及研究生学历。2008年,他在原省煤炭工业厅下属的山西省煤炭安全执法总队任职。2018年4月,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主动申请加入原省煤炭工业厅驻壶关县方善村扶贫工作队。2019年4月,随着全省机关单位机构改革调整,他来到省应急管理厅,又作为单位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在吉县马连滩村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的帮扶工作。2020年,原本王恪的扶贫任务已经完成,但目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他再次放弃了城市安稳的生活,留在了脱贫工作一线,还兼任了省直单位驻吉县扶贫工队的联络员。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扶贫工作队大队长侯利军说,“在扶贫工作中,王恪和扶贫队员们能扑下身子干工作,迈开双脚
在临汾市吉县脱贫攻坚工作一线,活跃着一群真情付出、乐于奉献、真心帮扶、实干为民的“80后”驻村干部,他们是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扶贫工作队。
“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家的生活状况改善了不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他们。尤其是王恪兄弟,年轻有活力,对工作、对村民都很热情,我们有啥难事都喜欢去找他!”近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采访时,建档立卡户冯长柱说。冯长柱口中的王恪兄弟,是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骨干。
舍小家为大家奋战扶贫一线
“你爸倒地上起不来了,咋办呀?”8月13日,在脱贫攻坚全省“十个清零”重要任务即将完成时,王恪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
“赶紧打120,送医院!”此时,67岁的父亲第二次突发脑梗,正在村里忙碌的王恪心急如焚。等他安排好手中工作赶回太原的医院时已是第二天了,赶紧陪着父亲做各项检查,与医生协商制定治疗方案。3天后,王恪急匆匆赶回村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将照顾父亲的重任交给不久前才大病初愈的母亲。
“实在是没办法!我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还得往医院送饭,照顾的事只能辛苦老妈了!”王恪说,由于驻村工作的需要,一直与家人“两地分居”,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柴米油盐等里里外外、大事小情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
8月26日下午,马连滩村下起了滂沱大雨,让驻村扶贫工作队猝不及防。“雨水已冲塌了北乐自然村路边的崖体,得赶紧去排查隐患,千万别发生自然灾害!”说着,王恪拿起伞和队友冲进了雨里。一直到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王恪忙完手头的工作,擦了擦身上的水,与山西晚报记者聊起这几年的工作。
王恪毕业于山西大学,有教育学和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及研究生学历。2008年,他在原省煤炭工业厅下属的山西省煤炭安全执法总队任职。2018年4月,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主动申请加入原省煤炭工业厅驻壶关县方善村扶贫工作队。2019年4月,随着全省机关单位机构改革调整,他来到省应急管理厅,又作为单位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在吉县马连滩村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的帮扶工作。2020年,原本王恪的扶贫任务已经完成,但目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他再次放弃了城市安稳的生活,留在了脱贫工作一线,还兼任了省直单位驻吉县扶贫工队的联络员。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扶贫工作队大队长侯利军说,“在扶贫工作中,王恪和扶贫队员们能扑下身子干工作,迈开双脚丈量马连滩村的每一寸土地。”
王恪,这位太原城里长大的“80后”,长相憨厚,脸上总是挂着笑。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马连滩村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到村民,他很自豪。
村民把工作队员当作自家兄弟
起初,一些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扶贫工作队员以为扶贫就是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帮村里开拓产业,为村民提供亲情服务……可真正投入其中,才发现扶贫工作并非这么简单:村民年龄偏大、部分人思想守旧、相互之间沟通不畅等,对待工作队的态度不冷不热,这都给工作带来了困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靠扎实行动走进他们心里去。”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责任,扶贫工作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迅速进入角色,开展扶贫相关工作。慢慢地大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想干好扶贫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把心沉下来,先向村民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获得他们的信任。这就要求大家把村民当自己的亲人,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贫困村民,总是要给予格外关注和照料。有人盖房子,队员们就成了义务搬运工;有人引水浇地,队员们就撸起裤腿跑前跑后;谁家漏水停电,队员们又成了维修员……扎实走访后,每位贫困户的家里总能看到扶贫工作队员忙碌的身影。
“工作队来之前,村里晚上没有路灯,现在每个自然村都装上太阳能路灯了;北乐自然村和南圪垯自然村以前只有土路,大家进出不方便,苹果根本运不出去,现在都修了水泥路;村集体以前只能依靠光伏发电的一点收入,想干事儿却没有钱,现在有了集体果园、农业合作社的收入和山西路平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劳务收入,村里有了活钱;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变好了,人居环境改善了,村里的产业多了,村民们的日子好了,生活也有了奔头!”王恪翻动着自己的工作笔记,提起与队友们共同取得的丰硕成果。而如今这样的成果也让村民对队员们格外信任与亲切。
“今天家里炖肉呢,来我家吃饭吧!”9月6日,村民冯学良做好了饭,热情地邀请扶贫工作队队员去家里做客。时间久了,在村民眼里,扶贫工作队早已不是那个省城来的扶贫干部,而是实实在在的自家兄弟,每到一户贫困户家,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接待。
短短一年多干了不少实事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2019年帮助全村建档立卡户参加了脱贫(返贫)保险项目;组织108位35岁至59岁的育龄期妇女参加了县进行的‘两癌’筛查;组织90位6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乡卫生院免费体检活动;成功为村里8名学生申请了国家‘雨露计划’支持资金每人3000元,还有1名大学生享受了县扶贫办的5000元资助,29名在校义务教育学生受到了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提起自己这一年多来干过的事,王恪如数家珍。
“我凭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学习培训奖励的道德积分,在‘爱心超市’换取了一套孩子的学习用品。”马连滩常家岭自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叶子高兴地说。据了解,去年,在当地县乡两级政府的指导下,马连滩村采用“道德银行”的管理理念,建设“爱心超市”,以“各方按能力捐赠 商品按需求定制 凭积分领取,根据村德民约以劳积分、以分换物”的模式,换取激励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特困户积极参与。
“在筹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运作和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重点要解决好‘捐赠什么、谁来捐赠、怎么分配’的问题。”王恪说,工作队积极与省应急管理厅煤炭执法总队联系,倡议单位同事们伸出援助之手,先后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170余件,帮助建立了爱心扶贫超市。王恪还创建了捐赠平台,号召同事们每年定期向帮扶村捐赠物资,确保“爱心超市”的稳定运行,用爱心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爱心超市运营以来,村里共组织村民义务劳动十余人次,奖励道德积分达500余分,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方面整治了村庄环境卫生的脏乱差,转变了群众的“脏、乱、差”思想;另一方面调动了群众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习惯,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说起村里的集体果园,王恪特别有精神:马连滩村耕地面积为2800亩,以苹果种植为主要产业,果园面积1800亩,挂果面积1200亩。工作队积极协助村里利用集体土地打造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王恪找来省农科院专家为果农指导,还帮助村集体成立了以苹果及其他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吉县申牛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探索网络销售渠道,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了村民向股民的转变。
“目前,集体果园还没到盛果期,明年就可以了,预计产值达200多万元。之前只知道村集体有企业、有资产,但是总觉得‘看得见,摸不着’。现在企业赢利就能分红,我一下子觉得就是自己的企业,盼着它不断壮大。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队的好同志。”村民刘长森高兴地说。
工作队还号召村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套种胡萝卜、南瓜等林下经济作物,同时牵线山西达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与村集体签订了“种植基地合同”,通过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增加村里的收入。王恪还积极联络太原美特好集团、太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学等推进对马连滩村的果蔬进行定点包销,对一些主打绿色健康地餐饮企业进行上门推销,当年胡萝卜销售为村里增加了十余万元收入。
王恪介绍,今年,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大收购商进村收购农产品。大家未雨绸缪,把提升销量工作做在了前面,建立了电商服务点。未来马连滩村将采取“电商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进行销售,使农民的产品销售渠道拓宽畅通,实现全村村民的稳定增收,带领群众致富。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脱贫不返贫,驻村工作队助力贫困户奔小康,慎终如始,一定要把各方面收官工作都做好,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全村的产业基础还不牢固,规模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工作队打算利用209国道边的交通优势,建立村里自己的果库和果蔬交易市场。如何做到脱贫成果不滑坡,工作队丝毫不敢懈怠,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的岗位上,一直为群众持续增收发展生产找路子、出点子,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为全面高质量的答好脱贫攻坚的“考卷”而不懈努力!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扶贫档案
马连滩村位于吉县县城东南方向的中垛垣上,紧邻209国道,共有8个自然村,分布在8条梁上,较为分散。该村有368户1184口人,2017年底已实现了脱贫摘帽。2018年至今,马连滩村出于巩固提升阶段,有建档立卡户114户,贫困户0,边缘户1户,脱贫监测户3户。
1.王恪(左)在马连滩村集体果园了解情况。
2.王恪在农业合作社小杂粮展厅。
3.王恪(右一)正在与村民商讨网络消费扶贫事宜。
(责编: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