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女讲师(29岁金融美女海龟亲述月薪4万港币的金融工作心路历)
金融分析女讲师(29岁金融美女海龟亲述月薪4万港币的金融工作心路历)先说说香港的大陆势力吧。这个完全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二线大城市。在香港基本分为三种背景:1.港人,2.大陆直接来香港读书以及之后留下工作的,3.大陆人在西方读书有一定工作经验然后来香港工作的。说回香港的大陆势力和金融专业细分。工作越来越轻鬆,大家知道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吧。你在任何一个领域做5年,你就是专才了。工作时长9点至6点,中间一小时停盘。收盘以后比较灵活。有一个小房,月供15000,生活舒适。爱好健身,做饭。哈哈这个再说下去像证婚了各位看官谁管你什麽爱好啊好麽...下集说说香港的大陆势力和金融行业里的情况哈。
八妹说:本文作者现状,29,女,坐标香港,对冲基金交易员。月薪四万港币。13月底薪,分红不定。本文是她分享的一些心路历程,有感情有职场,ps:有海龟背景的朋友看完应该会很有共鸣。(本文超级长,八妹决定先贴出一部分,如果大家有要求表示没看够,八妹会做第二期。。。)
本文作者:于小漏 笑容不错吧~
为了挑起各位看官的兴趣,先普一下我们现在在香港的状况~
这是来香港的第三年。我一直都在一家对冲基金(有小伙伴们对对冲基金不太了解的可以要求我解释),老板是大陆背景的二级市场投资人。来香港以前就拿的这家公司offer,现在还在。
工作越来越轻鬆,大家知道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吧。你在任何一个领域做5年,你就是专才了。工作时长9点至6点,中间一小时停盘。收盘以后比较灵活。
有一个小房,月供15000,生活舒适。爱好健身,做饭。哈哈这个再说下去像证婚了各位看官谁管你什麽爱好啊好麽...
下集说说香港的大陆势力和金融行业里的情况哈。
说回香港的大陆势力和金融专业细分。
先说说香港的大陆势力吧。这个完全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二线大城市。在香港基本分为三种背景:1.港人,2.大陆直接来香港读书以及之后留下工作的,3.大陆人在西方读书有一定工作经验然后来香港工作的。
倒著说。第三类,是最吃香的。不论是从小在外国生活,还是十几岁就去了,还是大学在西方国家读的,还是后来去美国英国哪儿再镀研究生金的,你破门先捡到砖了。但是,有些砖瓷实,有些不好使,这个要看两个关键因素:1.亮晃晃的文凭是不是名校给的...这个很直接,但是现实就是这麽骨干。2.这个更有话语权,就是你在海外的工作经验。老实说,这个刷掉一大批同胞。这段后面用本人实例亲证。
对了,薪水,如果你达到以上两个条件,你的起薪就是你之前那份海外工作的薪水上浮20%以下。以我自己为例,之前在澳洲年薪4.5万,当时过来年薪358000港币...上浮10点吧。这时你的起点已经追平欧美了。
第二类,大陆人来香港读书然后工作的...这个十有八九变港飘了。港飘,就跟北漂似的,根据学校和本科还是硕士,起薪小有不同,差的15000吧,好的不到30000(这个还是要好的文凭并且有大陆金融工作背景的)。我的一个同事,比我大5岁,港科技大MBA,上MBA以前有大陆金融分析工作经验,来我公司起薪23000一个月。(相比我当时进来27500,她比我大5岁)
最后,港人。这里我说的是港人在香港读大学然后在香港找工作的,同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一辈子没离开北京的。一般他们家庭条件一般,不然直接变成第三类,西方留学工作类。他们比较勤奋,靠工时取胜,爱跳槽,但是不爱承担责任,多为下属。薪水月薪20000至30000浮动。低了他们跳槽的毛病又来了,高了,他们只是干活,不敢担责任的人老板不爱给高了。我们这里后台都是港人,工时比我们长,创造的duty比我们少,不是核心工种。
以上都基本套用于我认识的其他公司,外资行(这里不是银行哈,是券商业务和投行)基本为海外背景的攻佔了,我只认识一个香港本地人当时毕业就给收进来的...那时候年景真好啊...
由于香港房价稍有和大陆不同,给各位看官一个心理概念吧。
香港的消费比较贵在两个:房租,交通。
房租,如果一套房子,2室,40平米(噗,大家鄙视了),大约17000至22000。有时候15000也行但是那就是地点,环境,什麽都达不了标的旧楼了。如果分租两个人,每人接近10000吧包了水电。我们现在住的,出租18000一月起吧。
交通也贵一些,每天20吧,公共交通。
其他消费力和北上广持平。就是谁这麽算来,假设一个人月薪15000,那麽一定要和合租,除去房租10000后,消费力相当于北京去掉住房消费后的5000吧。如果北京合租4000一个月,那麽15000的港薪相当于9000人民币吧。
那如果你一个月40000,那你当然不要和别人合租喽,那减去20000租金,相当于北京房租后收益20000,那麽加上北京的独立房租8000,那就基本相当于北京拿28000一个月吧。
各位如果觉得我说的有所偏颇,欢迎讨论~
当然,我自己买了房子,月供就比房租便宜了5000,所以手头再宽裕一些吧。
再更一集吧,那就是金融行业细分。
金融业,你对一个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债券或者股份。每个再成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二集市场都有买方,由卖方。股票买方比如最初期的天使投资,种子期的VC,上市前的PE,甚至cornerstone的各种公募不公募基金,二级市场上的大小mutual fund,Equity fund,包括更多衍生品的hedge fund,等等股票市场卖方呢,比如一些出售小公司调研的第三方机构,比如投行,比如赚佣金的股票经济业务,还有很多。大体上,持有股份的就是甲方吧,为甲方服务的就是乙方。
我在的是一个私募对冲基金,二级市场中国概念。如果有小伙伴已经选择了金融界,不了解细分行业对自己的发展的优势和限制的,欢迎留言,我会更细解释,现在说怕你们都不爱看啊...
开八自己...
原产北京,85年的白羊座,很有行动力的妹子(85年你还妹纸,你要脸麽还...)父母原产地都不在北京,楼主父母太忙,所以从小和姥姥姥爷在部队大院长大,比较少和同龄小伙伴玩儿,不太会交流,致使从上初中搬回和父母住,去全新的环境上学(我当时跨区所以没有小伙伴了) 都非常的不适应。上了初中就比较叛逆,人格分流期,流的哪哪都是找不著北,初中险些没考上本校高中。我妈让我这麽一吓,生怕我三年以后考不上大学,给我送出国的念头就在她脑子里扎根了。
我对出国简直是迫不及待。我初高中都在北京外国语,看著身边很多童鞋出国(以后再88他们的生活),我这麽不合群,太盼望有一个新环境治力打造一个新自我了(噗)。02年,我妈终于一咬牙给我送一全南半球最古老的教会女校,座标悉尼。
我爸妈是搞技术的知识份子,钱没多少,那个纯真的年代倒是还有一些尊重的...我妈是老一辈海龟,再怎麽捨不得我,还是坚定要我出国。16岁临走的最后一个晚上,她抱著我哭得没有睡觉。
来把我的楼正回来!
上了4周的语言就考过了可以上高中了。澳洲高中两年,11,12年级。这个确实仰仗了初高中上的外国语学学校。一开始对话基本还是渣吧,每次看鬼妹看Simpson的时候咯咯笑,都只能半笑半酷的从鼻孔哼出一个哼字...也是醉了。
不过我脾气很倔,倒是从不觉得低人一等。当地一个鬼妹眼睛有斜视,对华人不客气,对著我喊另一个华人女孩的名字,我就问她你是个你说话呢麽?我怎麽觉得你眼睛我不知道看哪裡呢...
女校,住宿,你们想歪了的事情呢,呵呵很容易有的,8起这个来得另起一个小黄楼。不过一对一聊天多了,口语就越来越好。
当然你如果学习不好活得再嚣张你只能挨打了。老实说我注意力比较爱集中,上课听讲互动,或者一整晚不睡刷课本都没问题。感谢这两年让我有了自学的好习惯。
马上眼看高中要报志愿了(是的,你们不要以为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悉尼是全州大排名第一名给100分,往后类推,也是要报志愿的),去读什麽专业呢? 我当时想的是去学化学,一是我化学学得好(即使都是英文的),而是想想以后上个药厂,坐坐lab 多cool啊,穿个白大褂,拉一手好风。
我当时有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同年级男性朋友,我们这个女校的兄弟男校的(都是牛逼家的孩子啊)。我们俩老是打电话,他不住校,一个人在bondi junction 的公寓楼住,他是南京军区大院的孩子有时候下学我去找他玩儿。我知道你们想多了,不过我俩没好过,你们有过那种年轻时候真的就是对玩什麽,想什麽逼格比较高而没有想过谈恋爱的时候麽?
我跟他说我想学化学,本来希望他必须碉堡了的同意,然后我俩一起考这个专业进去rock and roll 没想到他说不好,他说你不就是想证明你牛逼麽,走小众麽,哥告诉你,你进去就发现一批人都这麽琢磨才进去的,你这智商,牛逼中不算牛逼的,你得进商科,你看不上别的学商的,你才好进去装牛逼嘛...
唉,可以有呦...于是我就没节操的速度改了从商了,为了标志我的牛逼(你们尽情鄙视我年轻时「装逼」的黑历史吧),我比较矫情的选了当时全国唯一有金融专业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当时是这样的。要分最高的是医科和actuarial studies就是精算。精算澳洲只有四个学校收,国立,nsw,MQ,还有一个是墨尔本U吧。这个真的算是商科中的战斗机了。考进去就是精英了,读出来(有荣誉学位的)更是人中龙凤了,认识三个哥们干这个的,我在澳洲的时候年薪4万5,他们已经7万了...
本科当时是没有金融的,大多是bachelor of commerce 再金融专业,只有当时国立有bachelor of finance,声称是他们一个specialist degree 你们到现在也应该知道,楼主当时的逼格,看到special这个字已经是深深地陷入了...
楼主一路走来,身边曾经一起开始的多数已经放弃了金融这个专业,而走到这里,又认识了一些不同路径但汇到这里的朋友。这一路分岔很多,走到今天,圈子裡竟没有一个老同学了。(可能我们学校还是次了点吧,我看哥大在这儿能凑出个校友会...)他们当中曾经有人比我更有才华,但是一样熬不过那个最艰难的时候。
我想我在这个香港金融圈不是一个最typical的故事,因为我从小没本事做成一个目标性非常强可以削减了脑袋的人,现在事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还有很多一路上能做更好但是没有的做到的遗憾。
我的故事并不是顺风顺水,但是这样我才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讲的故事。希望你们看了各取所需,如果都不需要,希望给正在坚持的小伙伴一点鼓励,给想要找回曾经专业的你一点勇气。其实道路有很多,在于走的人。
播回主线,上大学!由于澳洲高考全年算分,这一年都是比较紧张的。在各种熬夜和假么事事的抽了人生唯一的两根烟表达到位忧郁和操劳以后,楼主还是顺利的考了92,在别的洲这分可能渣了点,但是在NSW,也算是半个好学生了,稳稳高出了国立大学金融学士的录取线。
这里我要谈谈关于商业/金融/经济/统计 这些科目选专业和学位的事情了。
这里我说学位就是bachelor of 什么什么,如果是专业,就是 bachelor of ...major 什么什么。
一般专业一些的高校(除教学外主要有研究任务的),商学院的规划是要细分的。拿我们学校做比方:colleg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就算是ANU(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简称) 商学院的统称吧,下面有四个学院: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
school of economics
school of finance actuarial studies and applied statistics
school of management
很多人混淆金融和商科的概念。其实金融在整个商学院里面是非常偏数学计算的,也是为什么把金融和精算/应用统计放在了一起。
可能很多人想的金融嘛,就是告诉你以后券商,投行,银行,都干什么,然后你学了就可以进去赚钱钱呗。
我觉得对于学习金融来说,business/economics是基础,statistics是工具,finance本身是渠道。你的终极目标是资本整合,让资本以最有效的方式到达一个最需要它并能生产回报的地方。说白了,你就是大自然搬运工~
所以,乖,好好学习,财务和经济不能不练,而统计建模则是最终帮你从其他从业者中提炼出来的好朋友。
如果你是一个还没有开始迈入金融专业的孩子,(在这里我只是说本科的学习,关于金融专业的后期再教育和工作,我后面会再认真谈过)让我稍微不幸一点的告诉你,你在金融专业课上大学的知识有很大的可能性在你工作的前三年中用不到20%。但是如果你发现超过了这个,可能你已经觉得倒过来,学的远不及需要用的了。我想这时是你该请客的时候了,因为恭喜你,这意味着你可能真的找到了一个金融的核心工作。
如果你们有人看不下去了希望寻找快速答案,拜托你那我还要不要学金融啊?!这个只能你等我把这个楼都盖完再总结了。如果没这个耐心呢,建议放弃。图找工作容易可以试试财会和business,觉得自己确实身有异骨,人中龙凤之像呢,绝对可以挑战一下经济和精算统计(建议功力不行,拿不到全部前几的还是自行退下吧)。而金融,呵呵除了眼光,从来都要折磨你的耐力。
说几个不同同学现在的事业发展状态,事实说事!
A B C,AB都是我的同学,C呢比我小一届。
最好的,当属A吧,男,年纪比我大一点,成绩不错,和我持平,平均分保持在credit distingction 左右,英文略不如我。大本毕业以后回上海一段时间,在一家期货公司实习,一年后再回到国立读了一个金融管理硕士,后在国内一家期货公司当分析师。从未有海外工作经验,薪水在一万左右(是的,就是输在海外工作这)。最近一次联络,表示想要离开分析师行业想进企业。哎,分析师的瓶颈算我一个坑,以后我会老老实实回来填的。
B,男,年纪相仿,我觉得比我刻苦,专业挺过硬,CFA竟然明晃晃的在大三就一次考过了一级(楼主这个渣大三失败了以后就放弃了,这个容后面再起一层)。哥们在重庆生活,有个相爱的女朋友。毕业后在澳首都区找了一个类似财务的工作,就是处理处理paperwork联系客人之类的。因为没有金融相关,他又惦记自家女友,一年后就收拾行囊归国了。在重庆一家小券商干了一年,月薪竟然4千多(剥削阶级你们是人么),他觉得越来越远离了自己金融的目标和梦想,最后放弃,在当地做起了服务业当了私营老板。
他是我一直的朋友,楼主敬重他的专业才华,从在首都区舍不得他离开,到后来舍不得他就此放弃金融。但是现实就是这么骨干,期待和干劲会在等待中磨损,而你的专业会要求你继续投资时间精力和梦想,这时你的cost不止是金钱,和你的机会成本,你要付出的,是和家人的相伴。他和他的初恋姑娘一路走来,从一个好男友,到一个好爸爸。其实通往幸福的路有很多,每个不放弃的小伙伴都值得祝福。
C,比我小一届,由于他是在首都区读的高中,考上国立是非常容易的~他本来读精算,但是一年不到就中途转换战场,成为了众多精算转commerce的学生之一。为了提升逼格再休了经济,又休了金融,但是逼格有,成绩就不太行。现在迷失于各大高校中辗转,找工作不理想,回国内定位不清晰,读博分数又不太达标,只能边打打工,边换换学校读多几个文凭,走一步算一步。
大学毕业之前,我拿的出手的工作/实习,大约有三个。
一是在大一的时候,承蒙朋友看得起,觉得我英文不错,介绍我给一家首都区的旅游公司打工。说是旅游公司,不过不是干带着他们到处转转的美差,我得去给他们在开会的时候做口译。澳大利亚首都区是澳的政府官邸以及各大政府部委所在地。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非盈利性的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学术机构。那时候有很多来自中国的政府或者行业团队来首都区访问,有些团员会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但是如果和澳相关部门开会,还是得找外援。我不幸就是这外援品种...前一天接到活儿,就得上网脑补各种专业词,想在想起来,什么种植业,建筑设计,专利保护法,都脑补过。第二天临开会前把我从学校接上直奔会场。楼主一贯是个比较不要脸的女汉子,现在想想记得当时也经常手心发汗,紧张的两眼发黑,前一天睡不着觉。
还有一个是在北京的一个券商营业部。父母的面子,送进去实习。当时我大二放假,专业学的很一般,现在想想那时候的金融在脑子里全是碎渣渣,完全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会儿比较喜欢在前台整整开户啥的,跟着其他两个小妹子,混的熟的不得了,没少把彼此本来就没多少的感情史反复八八。但是还有很多时候要在大户室里发发呆,当当小催巴,看看满眼飞舞的红红绿绿表现很专注的样子。过了这么无聊的两天,就打算放弃装逼,在实习的时候看看书,然后把从业资格给考了,也还能算是办了件事儿。
再有一个就比较牛逼了。那时候我有一个大哥哥(不是亲生的计生办撒手),比我大10岁吧。你们都知道的,七零后是骑上电商快马的一代。是的,我这哥也骑上了。他在美国当时正在谈合作,美国那边有一个合作方在一个小城镇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做个人投资咨询的。我这哥可能是也想我以后能帮到他,可能更是想帮助我,就安排我去他这个合作方的投资咨询公司上半个月班然后看我愿不愿意留在美国。
这一步我感觉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节奏。在还有半年就毕业的07年夏天,我一个人跑到美国Missouri去实习。虽然是个很小的家族办公室,但是老板实打实的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他对我的专业要求很严,总会给我布置课后读物(虽然下班后我都是和他太太一起体验当地美食民风完全没有时间),每天教我新的事情,带我去见他schedule里的每一个客人,校长,医生,政府大秘,和我讨论我事业和学习未来的发展。他的太太则抓紧一切我的剩余时间带我去特别美好的餐厅,去买精美的东西,去当地的大学。他们和一些有良好教育的中产美国人一样,关注健康,热爱家庭,乐善好施。他们善良,美好,在他们所有的言行之中。
我和他们共度了我在国外最美好的时光,以致于临走的时候我和他太太竟然都哭了。他们希望我半年以后毕业就回来,不论是在那里继续上研究生,或者就在公司里做事。
而今时今刻,一晃7年多,他们的一对儿女已经离开了家,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我依旧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夫妻的容貌,他太太第一次见我时穿的鹅黄色裙子,他们领养的phoenix是一只火灾中幸存的狗狗,记得他们两个孩子的生日,记得我们一起看的电影,甚至记得起我们一起吃过的五六家餐厅的布置。现在想到,心中依旧对他们充满感谢,一个遥远的家庭对我的欢迎,帮助和肯定。
其实整个周末楼主都在想到底要不要把我的故事用最真实的版本呈现出来,还是一个精简的“职场”故事。人生走的每一步,即便是事业的选择,选择的终究也是一种生活状态,而考量的因素也绝不会只有事业。
楼主也有黑历史。是的,黑到我足以在情感或者极品标签下面开一个楼完爆这个贴的点击率。我没勇气在情感开楼,想象需要面对一大波金光圣母辩白自己已经觉得很无力。但是考虑了一个周末,还是决定就在这个故事里把全部都码出来,希望保留这个帖子一贯真实,中肯,有信息量,充满正能量的风格。(喂!黑故事也可以有正能量的好吧,你们得注意往犄角旮旯里面找嘛~)
从美国回来,我赤裸裸的陷入了深深的抑郁症。
那时我体重急降,到达了我初中前的水平。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证明这不是一个由我人脑臆想出来的完全如梦境般的世界。如何证明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谁知道几年后会有一个叫inception的电影教给你这世上有种东西叫陀螺呢)
很抱歉,那时候没有一个电影叫inception,而我的症状就是85%雷同女主角。任何试图证明他们的真实的人,都被我认为是我的脑子制造了这些人说这些话让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不真实。从开始和M的讨论(M是贴主的男票,澳洲土著),到去看心理医生他被我说到哑口无言只剩我喃喃自语。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太想知道真实,而证明真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梦里醒来。...就是死掉。
当然,没死。
当我意识到我的妄想症和求知欲已经严重威胁到生命时,楼主禅定二日,终于凭借其强大的精神智力(噗)成功攻克了这个哲学,宇宙,宗教难题:世界是否是真实的。
之后想起那时,我想我发病(神经病)的原因有几个:
1.吃的太少。
2.快毕业了,最后一学期overload5科,火力全开,压力过大。
3.这个我要说说我在澳大利亚的孤独感。几乎所有住在首都区的华人都觉得这是一个会把人活活闷死的地方,除了去电影院,你的娱乐生活基本靠网。购物5点关门,电视4个频道,卡拉OK两家,城乡结合部水准。但是这些浮云楼主都扛住了。我的孤独,来自于人。
M和我当时已经交往3年。就像之前说的,他来自一个海边的澳大利亚乡村小镇,对中国女人的认知停留在卧虎藏龙里的章子怡。而我的家庭在北京的部队大院里,由于父母从小到哪里都会把我带着,也算是见过一些市面。
我对于M来说,是大世界,丰富,神秘,但是有时候残酷而现实。而M对于我来说,是片草原,温柔,包容,空荡,任我随意做自己。我们非常close,彼此有很大的依赖。我是一个在爱情里比较理智的人(噗,看你到后面怎么吹),虽然他是我第一个男朋友,我还是可以看到我们间的问题:往大了说,是人生观价值观不和谐,而在生活里,就是让你无处遁形的孤独感。
只是上面提到所有的有关孤独,在那个时刻,我都没有好好的思考过。我把这些都归作homesick,对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思念。如果那时我有考虑过这种每日萦绕的孤独感来自于草原驰骋的自由,或者无处倾诉梦想的痛苦,或者因为爱和不舍而努力的迁就,也许M和我的故事会有更平和一点的结局。
2007年底,我在去美国,回北京工作和留在学校再读硕士之中,选择了最后一个。很多年后看来,这是我有关学业,做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楼主成了为数不多的坚持下来拿着bachelor of finance毕业的学生了。虽然后两年平均分达到70,但是金融整个在楼主脑子里还是零零落落的不成体系。
在master of finance master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和金融本科的荣誉学士学位里,我能选的只有可能是前两个:优秀但并不数一数二的成绩,没有帮我拿到荣誉学位的邀请函。
如果可以给小伙伴儿们一个建议,那就是选硕士的原则:学校硬;时间短;到手科目平均分高;以及尽量以实用为主。
如果留在当地,特别是进大企业,荣誉学士学位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回国就没几个土人认得这个牛逼的东西了。
楼主由于已经不错的金融本科背景,在硕士的一年里几乎称王称霸。投资学的project,别人9到10个人的通力合作几个月,楼主小组3人,一个字没让另外两个写也拿了全班前五。不论是复杂的衍生品定价,还是收购案例论文,金融在这一年瞬间make perfect sense。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本好书,读第二遍,你总有新收获。
楼主在那一年的造化不止于此。
每天早上的跑步,近乎严苛的饮食,在半年里让楼主又瘦了将近10公斤。
养长了头发,带上了牙套,寻找到自己的风格,我已经不再是之前纠结于逼格和宇宙问题古怪但是有些扭曲的女孩子了,而更贴近那个照片里的女孩,一个笑容温暖,乐于交流,追求美好的萌妹子。在那一年,我对自己专业,外貌,毅力的信心都同时飙高到了峰值。我想,我的青春找不到北的叛逆期,在那一年结束了。我碎片一般的人格,终于找到了主线任务,和谐的统一成了23岁以后的我自己。
没有想过,08年的海啸就在我最满意自己的时候这么说来就来了。
由于对自己专业太有自信了(请观众原谅一个毕业生的无知吧),硕士毕业后的最初,我的眼光全部锁在大企业的graduate program上。我的resume是经过学校老师改过的,我的成绩可圈可点,我有在美国投资咨询和中国券商营业部的实习经验,我和M怎么说也交往了4年,英文交流总也能让人接受吧,但是,现实就是,我每一个工作申请都石沉大海。
今天反过来想,这貌似的竞争力,其实有着不少问题。首先,我的标的就选错了。大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在大萧条的时候是最先被截流的。graduate program本身是公司为以后人力资本的投资。学生进去,2年内是投放不出产能的。现实确实是这样,许多audit和投行那年停止了graduate program的招聘,还有不少连之前招好的都赔钱退掉了。
再者是我的工作经验都属海外,并且和首都区(悉尼)产业不匹配。首都区以行政法务科研为主,根本和金融投资丝毫不搭边。少之又少的金融服务类公司,会把招聘任务外包给猎头,而我那时候完全还没有意识去和猎头公关。
第三个,这个就是硬伤了。海啸掀的就是你们搞金融的,市场没钱赚,你能有饭吃?
2008年底,我考完所有科目期末后的一个月,金融危机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曾经实习的美国投资咨询公司,也面临倒闭的风险。一切与金融相关都百废待兴,我的求职信也像石头投进湖里,一去不复返。
人还要过,饭还要吃。我决定去打工,边赚钱边继续投简历。
要找合理合法打工赚快钱的途径,没错,casino。
赌场实习
M(帖主男票,澳洲土著)的一个同事(当时他在国防部实习)曾经在casino做他们监控组的老大,M顺着关系,帮我介绍进了赌场。面试我的是负责VIP管理的经理,她看上去专业,性感,一面就把我收了,让我在前台负责一切和客人相关的文职。
不得不说,后面的十几层楼,可能要暂时性的跑题了。从这里开始,楼主要把之前说过的黑历史的坑给填了。(观众是不是都等不及了...)
柄着对围观群众认真负责的态度,楼主下面故事的主要情节:一个有男朋友的楼主和一个有女朋友的男人相爱的满城风雨最后私奔的故事...
在我在casino前台工作后的第三个月,来过一个男孩子。他对我的印象是文静,纤瘦,傻傻的,带个牙套。而我对他的印象是,抱歉,我真的不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了。
后来他告诉我,那第一次见面是他来赌场面试。几天以后,经理把他介绍给我:这是A,新同事,以后做我们的晚班。
这时候我才认真打量过他,黑西装的制服,华人,1米8几,身材高,结实匀称,浓浓的眉毛,内双眼皮,长得很正气,没有一丁点的坏。
A不是我train的。我负责前台白班,工作内容主要以接拨所有打来casino的外线为主,以及data entry和负责伺候所有晚8点前来消费的VIP们。虽然我当时已经是独当一面的老员工,很多新人培训都会由我来带,但是A的培训却没有一节是我做的。所以在他正式开始接我晚班的时候,我基本对他还一无所知。
我们交班的时间是15分钟。他7:45来,我8点离开。我最初对他的好印象是他从来不迟到,在其他接班的小伙伴匆匆忙忙赶在8点跑上来的时候,他总是45以前就从从容容的走过来。几个月中,我们的交流就仅限于这每天交班的15分钟。
A是天秤座。也确实有天秤座的气质,优雅,得体,充满神秘感。和他的交谈,他从不谈的很深,总是懂得分寸,所以很抱歉,三个月下来,我们还不真正算是朋友。他告诉我他也是ANU(国立,和我一个大学)毕业,和我同一届,但他读的是财务。在我读硕士的时候,他拿了荣誉学士学位。这里我着实惊诧了一下。请原谅我对荣誉学士的执念,可能是因为即便傲娇的我自己也拿不到荣誉邀请函的缘故,再怎么说葡萄是酸的,楼主在心里也还是弱弱的仰慕。
但是当时的现状是,两个“高材生”,都被困在这casino的前台了。我们只有尴尬的相视一笑,对彼此说:放心吧,面包工作都会有的。
可能有小伙伴觉得奇怪,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在首都区找工作。确实,几乎所有和楼主一起毕业的华人,都回国了。但是楼主有男朋友记得么?M当时拿到了经济学的荣誉学士邀请函(又是楼主对荣誉的执念),国立的经济是非常牛逼专业,荣誉学位是进学术或者入政府的通行证。
但是这么牛逼的证书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到了09年5月份,我在casino打工的第6个月,M赤裸裸的废掉了一门学课,而且不止他,他们一起读经济荣誉学位的三个人,只有一个勉强拿了pass。
老实说这是一个挺沉重的打击。M是我留在首都区没有回国不是唯一但接近唯一的原因。那时的我已经离开家7年多了,就像很多有着良好愿景的留学筒子一样,原本想的大本毕业就走,拖到了研究生,又拖到了找工作。姥姥姥爷年纪越来越大,回家总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M觉得很抱歉。不说这个会让他的transcript 很不好看,而是这就意味着他要再多加半年才能毕业。他一直比较怕我,更怕我父母,对于他来说我这个大世界的女孩儿和他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他努力希望达到我们全家人的预期,但是我爸妈还是不能理解是什么让他竟然可以废课。即使我没有做讨人厌的传话筒,必须承认我还是有一些失望的。
A从来没有问过我有没有男朋友,他是那种说话做事不会唐突的人,有次看到过M来接我下班,他就明白了。我也从来没有想对他掩饰任何事情(从他第一次看到我我就没有化妆..),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哥哥(比我大两岁不到),是我认识的唯一和我一样专业过硬,执着于首都区不回国,但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对他倾诉求职的挫败感,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还有负担我和M生活开支的疲惫。
也许他都没有意识到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心中有着鸿鹄安知燕雀之志的楼主,只能听得进比自己牛逼的人的劝啊。他告诉我他的荣誉学位读的也是天旋地转,成日熬夜赶论文,他女朋友出门打工,她回来他还在读书。
是的,小伙伴儿们我也听到了女朋友这三个字。当然,我并不吃惊,你见过没有女朋友的帅哥,有这么靠谱的么?
虽然A只是简单透露过一两次,我也大概知道了他女朋友的为人。她应该是个很能吃苦的女孩(不得不说楼主身体不好,又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一口气打很多份工,有点像扎根黄土能够为生活拼搏的那种人,完全不像楼主一样傲娇成性。单凭这一点,我就对他的女朋友有着一种好感(别喷我好么),觉得自己也应该像她学习,像她当时对A一样,好好打工陪M把荣誉学士读完。
说说楼主那时的状态吧。楼主167,穿衣显瘦,其实有肉。脸样子你们在3楼看见了,那时候比照片更年轻俏皮一点。严重的泪点笑点双低,好聊,拒绝承认作,但是确实傲娇的厉害。
上班基本不化妆,黑西装制服加马尾。牙套妹。出街一般化化妆,不时会被搭讪调戏(这个真的是因为楼主长了一张无公害气场很弱的脸),但是楼主从来都拿M当挡箭牌,不是那么容易上手的!
楼主和A,还有一个共同的同事,我们叫他G吧,G算是ABC,是帅哥(类似潘玮柏的帅吧),也比楼主大,有一群中国朋友,在首都区我们那一届算是颇为风云。由于G是楼主一手培训的,当时算是楼主的好基友。
G开始把楼主介绍给G的华人朋友,不时的拖着楼主参加他朋友圈里的杀人游戏。(现在想起来楼主的好基友注定都是摩羯男啊!真的是那种什么都能聊完全混迹在一起却不会动心的好品种啊!)
A则完全不和我们出去玩,他和我的交集基本还是那交接班的15分钟。虽然楼主是千年傲娇精,但是喜欢看热血漫画,战争电影,打射击游戏,聊政治经济,对男生基本免疫(楼主算是那种非常不容易心动而且感情很被动的女生)。
A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聊到了日本漫画,简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话题之门。one piece hunter hunter 棋魂,封神,一些给了我巨大触动的热血漫画,从来无法和M分享的感动,终于有A可以回应。他推荐我看的电影,比如第9区,也是分分钟复合我的口味,每次我激动的谈着电影细节的时候,他总是望住我的张牙舞爪,然后报以一个微笑。
即便这样,我们认识5个月,天地良心,我都没有多想过我们间的什么。
就像曾经说的,M是片草原,包容,给你足够的自由。楼主对他即使生气,发脾气,骂他,他也从来没有还过一句嘴。上硕士时有一次M把楼主的搅拌机弄坏了,不懂事的楼主把他大骂一顿,想起那是妈妈买了带过来的仿佛看到她舍不得我的样子楼主就充满了怨念(现在想想多可气的霸王逻辑)。我一气发泄完了,很久以后才发现M竟然不见了。从晚上八点到凌晨一点,完全失踪一般。楼主终于疯了,叫了邻居两个妹子,满校园的找却一个影子不见。我们实在找不到回了家中,坐在床上像被抽了筋的小白龙,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两眼发直又傻坐了一个小时,终于凌晨四点,房门一响,M进来了。当时的我不知道要气要骂还是要道歉,他就从身后拿了一束路边采的野花,楼主心里吃了五味草一般,一下子就哭了。两个妹子一声长叹,拍拍我俩肩膀,看看表,也是醉了。
其实M和我快乐的时光有很多。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过相依为命的男朋友,完全离开家里,经济独立,相互依存。认识他以前没有那么喜欢大自然,也没有那么多安全感。如果说M和楼主之间有多大的矛盾,或者不开心,并没有。楼主有的是挥之不去的孤独,M则是为了我而改变了自己的压抑吧。
6月,我的求职还是没有回音,但是我仍然没有放弃。casino人员流动大,领导把我提升成VIP经理,在周末最忙的日子里和customer service 的组员一起伺候VIP们。这让我和A的交集一下每周六多了6小时,晚上7点到早上2点。我被告知赌场要组织无厘头的活动,Hawaii 周,要我们穿夏威夷风格上岗。我说真的么?他们告诉我真的啊,我们都会穿,你也得穿哦!
周六晚上,当我化好妆,穿着coconut bra和草裙(因为我是唯一在gaming floor伺候VIP的,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和主题无缝衔接啊)出现在前台的时候,这帮焚蛋,竟然全还给老娘穿的黑西装制服!他们见到我都笑了,都说好看的很,但是都笑了。只有A,几乎直直的盯着我。我一脸无辜,完全被放鸽子的心情,A不换装这个我早预料到了,他从来就走那种酷酷的懒得配合你们的路线,但是别人,拜托你们,说到做到啊!
好在群众一致好评,老板们见到这么配合的傻妮子兴奋的不得了,恨不得当场给我发个爱党敬业的勋章,让我千万不要换,我才觉得没有那么尴尬,走了两趟gaming floor,和一些重要客人打了招呼,气氛倒也活跃起来。
G看到我这样,主动帮我扛了club的业务(本来我还要照看楼上的club),他是个很considerate的人,十有八九怕我穿这样在club出状况。照顾了下gaming floor,G就传话告诉我,A在前台叫我过去。
我见到A,他已经没有那么直直的望着我了,他笑了下,说怕我出事,让我上来前台帮他。这里楼主得说,楼主不是空膛穿的coconut bra啊,怎么这么多人觉得我要出事的节奏!楼主的coconut下面是有米黄色紧身衣的!
那晚上我们聊了很多,聊的主题不过那些,但是我觉得A看我有些不一样了,说不上来什么不同,可能就是以前更像一个哥哥,和他谈话总是觉得他妥妥的。那天以后有时候有点腼腆,有时候又呆呆的,神游东海的意思。
楼主感情被动,看上去萌蠢,但是楼主不是傻子...后来的A告诉我,那是他第二次为我动心。第一次因为他知道没有希望,已经在两个以月前把自己对我的喜欢浇灭了。
鼻子灵的小伙伴肯定闻到了什么味道,但是现实不是我们丢掉节操就坡下驴。在A心里,这次心动无非和上次的结果一样,无疾而终。生活还要继续,对我的喜欢他并不想表现出来。而我感觉到他一点点眼神的不同,害怕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难以控制,也速度进入防守状态。于是我们谈话的内容会让你们rather disappointed,两人像漂白一样常说到自己和另一半生活的好:他说他和女朋友买了房子(你没听错!他们买了房子!),买了音响,有一天逛街又买了狗。我说我和M安排好了月底去日本,给他看我做的功课,要去吃什么,玩儿什么。
6月底,我和M一起去了日本。那时的M虽然觉得不甘心,但是已经决定放弃继续为荣誉学士的拼搏,打算找工作了。在专卜爱情的地主神社,有两块大石头,相传如果两人从两端闭着眼睛向对方走去能够走到一起,他们就会永远相爱。他说我们也走吧,我说好。之后M又求个签,是个下签,我安慰他没关系啊走石头我们都走到一起了。只是我没告诉他的是,我作弊了,中间的一段,我是睁着眼睛的。
整个在日本的行程,我都有一种预感,M会和我求婚。终于,在我们住宿高野山佛院的那天晚饭,他在我们榻榻米的内室跪了下来,紧张的发抖。我说完yes,哇的就哭了,不是激动的,是我真的想哭。
我没有想过拒绝他,真的,也没有理由。我们生活了4年多,他对我百般迁就。但是在他说完那些话的之前我心中默念了一百个不要,还是沮丧的觉得逃不掉了。我就是觉得这个求婚情节不对,可能在人多的地方会更浪漫,可能地点不对,应该在餐厅里吧,时间不对,可能早上心情更好头脑会不会更少杂念?但是即便这样难受到胃里不舒服脸泪流下来,也没想过,会不会是人不对。
从日本回到首都区,casino的小伙伴们都说想死我了。G跟我说我们一个同事的欢送一直Hold着等我回来,让我定个合适我的时间。A见到我也特别开心,我激动的把路上的见闻告诉他,而他也激动的要我一定尽快把我照的照片带给他看。至于订婚,鬼妹们一口一个oh my god 都是幸福的要晕倒的表情,G则是淡淡的恭喜,A,我的印象是,他什么也没有说。
除了手上多了的钻戒,一切好像都没有改变。还好,都没有改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