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陈六子感情线(安利神剧大染坊)
大染坊陈六子感情线(安利神剧大染坊)在陈六子的管理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陈六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上,掌握了“制度权威性”这个原则。15岁的陈六子,果断说服干爹开除了染坊里唯一一个懂技术的师傅,原因是师傅道德不佳。30多岁的陈六子,因为看见有员工主动在雨夜维修漏电的电线,一开口奖励给了这个员工一年的工资;同时开除了那个有着“市长亲戚”背景的不负责的电工。面对股东家族的亲戚成员吕登彪,因为其有收回扣等小毛病,在多次要求董事长把他开除未果的情况下,果断用了“停职留薪”的方式,让他离开了办公场所,不再扩大不公平的影响。都说陈六子管人,有几把刷子。那么这几把刷子是什么?咱们从员工关系管理角度,结合案例来分析一下。第一、杀伐决断,善恶分明打造制度权威性
对于天生急性子的我来说,“追剧”这个词很少能跟我扯上联系。无论是老戏骨的史诗级大作还是流量闪耀的偶像剧,我都很少看全。懒惰和耐心缺乏是主要原因。然而在这么多年的吃瓜观众生涯中,有一部电视剧却是我每当困惑时都会重温的——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以至于24集的中每个人物的台词我都几乎能倒背如流。这部剧就是拍摄于2002年的《大染坊》。
这个剧讲述了一个叫陈六子的孤儿,从乞丐到工业家的成长故事。用现在的语境描述,就是“屌丝逆袭”本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专门去追了原著小说方才得知,这个所谓的叫做陈六子的“屌丝”,是事实存在的真人,这部小说也是真人真事的改编。
我之所以对这部剧痴迷,是因为在我看来,这部剧完全可以堪称现代管理实操的“教科书”。陈六子之所以能够从山东的某个贫瘠村落的最底层,一跃成为能让全国经济中心的大上海都震上三震的顶级工业家,无不依托于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周密的运营设计和精准的管理逻辑。而这些逻辑,别说在民国时期了,就是在当下的企业管理形式下,都是极为值得推崇和学习的。
今天,咱们单单针对其在人力资源管理逻辑中的“员工关系”管理这个模块,来学一点凤毛麟角吧!
都说陈六子管人,有几把刷子。那么这几把刷子是什么?咱们从员工关系管理角度,结合案例来分析一下。
第一、杀伐决断,善恶分明
打造制度权威性
15岁的陈六子,果断说服干爹开除了染坊里唯一一个懂技术的师傅,原因是师傅道德不佳。30多岁的陈六子,因为看见有员工主动在雨夜维修漏电的电线,一开口奖励给了这个员工一年的工资;同时开除了那个有着“市长亲戚”背景的不负责的电工。面对股东家族的亲戚成员吕登彪,因为其有收回扣等小毛病,在多次要求董事长把他开除未果的情况下,果断用了“停职留薪”的方式,让他离开了办公场所,不再扩大不公平的影响。
在陈六子的管理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陈六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上,掌握了“制度权威性”这个原则。
制度权威性不强,是很多员工关系处理不好的企业中的通病。这类企业一般制度流程一个也不少,但是缺乏执行力度。而这种制度权威性的“破坏者”,往往是决策层本人。我见过很多严格要求考勤的公司里,高管们往来公司都像在逛商场;我也见过很多口头上讲流程重签批的企业,老板动不动就跨级别指挥……
而反观陈六子,因为员工违规操作硫酸差点酿成重大安全事故,下意识的打了员工之后;要求财务支付给了被打员工两个月的工资。当财务笑着说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时候,陈六子却义正言辞的说:“不对!我打他是因为他错了,我给他钱是因为我错了,不是一回事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了。
先声明一下,故事背景是在解放前,那时候工人在工厂里受体罚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惩罚方式,咱们先别从“人权”上死较真了。
陈六子是看到吕登彪在工厂里打人之后,当下就立下了规矩,在自己的企业中,不能出现在厂子里乱打人的情况。
因此说,“我打他是因为他错了”这句话,说的是工人违规处理危险品,需要受到应有惩罚。
而“我给他钱是因为我错了”这句话,说的是陈六子自己,犯了在厂子里乱打人的错误,当然也应该受到惩罚这件事。
所以说,陈六子深知,制度权威性这件事,必须从决策层抓起,不能带头破坏规矩。只有上下一线,才能让制度在企业中“坚不可摧”。而员工所要的“公平公正”,也才能真正有所保障。
第二、识人断木,因势利导
建立内部流通机制,挖掘员工潜能
前文提到过两次的吕登彪此人,为人贪婪、懒惰、粗鲁而自私。因为是董事长的小舅子,陈六子在早期不得不“骂着用”。然而最终为了保证制度公平性,陈六子毅然决定让他离开工厂,以“停职留薪”的方式把他挂了起来。但是因为吕登彪这个人本性非大恶之人,忠诚度较高,同时有着“死皮赖脸”的折腾能力和“油嘴滑舌”的江湖气,最终被陈六子分派了类似商业间谍、职业“商闹”等的所谓“下三路”职能,反倒做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为陈六子的几次商战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岛孙明祖同陈六子的第一战,功臣是一个叫做王长庚的技术工人,技术娴熟为人忠厚。陈六子用他来“将计就计”,让青岛栈桥牌染色布差点从此消失。
陈六子在调研天津开埠染厂时,一眼就看中了两个职业经理人,而且也看出了天津开埠的平台不适合这两个人的发展,动了动小心思,就把两员大将收入囊中。
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组织中,人人都有才能,看你怎么使用和挖掘。
而我们大部分的管理者,总是被“首因效应”影响,对某些存在小问题的员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都忘记了一个物理原理叫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看不上某个员工的时候,他们是会有感受的。而一旦这种感受让员工形成了“客观印象”,我们的管理者就只能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被“歧视”的员工反而更加消极怠工,并洋洋自得——我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周而往复。
真正的员工关系管理专家,更喜欢用陈六子这种方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流动性,内部异动环节的加入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都指向尽力挖掘提升员工潜能的方向。真正做到“合适的坑种合适的萝卜”。让员工在企业中能感到自由和进步,最终达成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第三、运筹帷幄,有备无患
内部危机预警体制搭建
陈六子在15岁开除自己师傅之前,早就把师傅的核心技能学得滚瓜烂熟。保证了师傅离职之后染布店产品的成色不受任何影响。
陈六子在去济南开厂之前,早一年给定居在青岛的全体员工发了相当于2年工资的巨额的年终奖,保证了员工全体从青岛撇家舍业跟他到济南创业,开厂之后的人力资源迅速补给到位。
这是陈六子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危机预警体系”搭建的思路。
有人不服,说员工关系管理,狭义上不就是危机预警的合规管理吗?大部分企业做员工关系管理的第一要务是“劳动关系合规管理”啊!
唉!要不说我们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总是关注“狭义”呢。劳动关系的合规管理,在我看来,都不能称之为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基础中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最单一的东西。而真正的员工关系“风险预警体系”,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入离职的法律控制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市场,考虑人性,考虑从属感,考虑革新和“转头”中需要调动的队伍行进频率……
第四、德行兼备,内悯外宣
注重文化建设和雇主品牌推广
陈六子因为战乱离开青岛,到济南重新创业的时候,有能力的技术工人一个也没带,只带了两个因工伤残疾的断臂人。济南新厂建得富丽堂皇,两个残废一左一右站岗放哨。已经卸任的董事长皱着眉问陈六子:“这新厂都算济南一景了,你放两个缺胳膊少腿的,不煞风景吗?”陈六子说:“这你就不懂了,工人天天经过大门上下班,看见两个残废心里就会暖,这种人放在别的厂里就开除了,在我们厂里还养着,工人就觉得这个厂子有人味。来往的客商看见也会觉得奇怪,总想问问是怎么回事,问清楚了个个竖大拇指,这样一来大华不就出名了吗?”
看见了吗?这是天然的企业文化意识和品牌意识啊!
不但有善心,而且有善举,不但有善举,而且懂宣传,不但懂宣传,还会一石二鸟……
现代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总是纠结在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施上。知道文化重要,但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推广和实施,是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痛。连企业文化都摸不准,就更别提雇主品牌搭建了,甚至连雇主品牌是什么,也有很多人分不清楚。
在我看来,这两个方向的体系搭建,实施方式无非五类:一制度,二流程,三案例,四活动,五公告。制度流程的搭建实施就是文化的体现,这个企业主张什么限制什么,都在前两个要义中。案例就是一事一议,根据对不同事实的同类处理,来用回归统计法看出企业文化的选择方向,陈六子的残废站岗事件,就是这种案例文化推广形式。活动就是员工公开或私下的活动沟通、培训等行为,立体体现文化和雇主品牌,是从活动选择和密度等方向体现的。最后的是公告:视觉也好,案例分析公示也罢,都是文化推广到人的“最后一公里”。陈六子的这种直接把人放在门口的方式,也是文化公示的一种。
陈六子在有一次核算成本的时候算过一笔账:“咱们都是干印染的,这笔账很清楚,加坯布和人工,一尺的成本在一毛四。当然,咱们厂工人干劲儿大,干得快还不出次品,成本也得在一毛二。所以要卖这个价,咱们可以不赔不赚,他们就得赔两分。”
看看,他多懂啊。企业文化不虚无,这是直接能换来利润的!
第五、下得厨房,上得厅堂
基层体验和战略高度并行
创业初始陈六子和工人吃住在一起,食堂做什么他就吃什么,伙房多给他一块肉他都骂人,这让他在工人中的威信极大,也让他更深入的了解工人的家庭、生活情况。所以吕登彪作为直接上级都指使不动的员工,他却一发话就动。这不是权力的优势,这是领导魅力。所以他敢让低工资的王长庚去财大气粗的孙明祖厂里“下套”,而一点儿也不担心孙明祖会使用高薪挖角儿的手段“策反”王长庚。
就在董事长都以为陈六子跟工人吃住在一起是因为“天生叫花子”命的时候,陈六子忽然让财务给董事长和二太太定下了半年的五星级酒店,目的是为了让董事长去“截留”来自东北的大客户。
是对自己小气对外人大方吗?不是!这是既能入地又能上天的绝世能力啊!低可以低到最底层,深入了解员工需求,自下而上整改流程,同时能规避食堂等采购类职能部门吃拿卡要之风。高能站在长远的眼光里看待市场成本利润率,用高投入获取高回报。
很多人的员工关系管理,要么陷入不能落地的悬空状态——天天含口号从来看不见实际行动,总说打造员工“幸福感”却连员工申请个微波炉都要拖上好几个月;
要么就缺乏战略眼光——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员工拓展搞了不少,除了让员工第二天醉的上不了班造成大量请假,同时花费了大量活动成本之外,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其实,真正想要把员工关系管理好,其要义必然要在战略高度之下,落地执行细则。把员工关系管理当做一项正式的工作来考虑,对员工的需求要向对领导的要求一样——迅速反应、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对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建设。
结尾再次安利一下这部剧,所有管理职能的朋友都该看。真是一部神剧,百看不厌。
你们看过吗?有什么更多的理解,也可以给我留言呢!
The end
文字来源
老孙-大师兄来了
(原创)
图片来源: 网络(侵删)
想看到更多大师兄的文章?
关注文章右上角的蓝字:HR花果山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HR花果山
(ID:gh_a73ef64e9d11)
.HR玩家 自媒体联盟成员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