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外事外语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宁波外事学校)
宁波外事外语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宁波外事学校)俞浩奇:对此,我们充分发挥了学校艺术类专业设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基础等三方面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校企合作共同营造具有技能特色的校园文化。2020年学校嘉年华开幕式中,一个名为《刀剑如梦》的学生舞蹈节目引爆全网,累计点击率1000多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在线学习:新《职业教育法》提出相关要求,优化立德树人的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学校是如何理解和实践的?在线学习:新《职教法》中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一方面,宁波外事学校都有哪些举措,取得的效果如何?俞浩奇:学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立足国际视野,以多语种为支撑,以艺术、语言、信息为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宁波外事学校这种国际化办学特征
宁波外事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核心,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做出了应有贡献。
文/《在线学习》 特约撰稿人 马修
宁波外事学校校长俞浩奇
宁波外事学校(宁波市文艺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有四大专业群,基于8个语种的涉外经贸专业群,涵盖音乐、舞蹈、影视表演、地方戏曲的艺术专业群,中职本科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群以及中澳合作办学的TAFE专业群。日前,围绕宁波外事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等主题,该校校长俞浩奇与本刊进行了对话。
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 凸显特色在线学习:新《职教法》中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这一方面,宁波外事学校都有哪些举措,取得的效果如何?
俞浩奇:学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立足国际视野,以多语种为支撑,以艺术、语言、信息为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宁波外事学校这种国际化办学特征明显的学校,培养很多外向型人才,将来要面向世界各地、走向世界各地,更应注重立德树人。学校与《在线学习》杂志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建设与培育工作。该中心由专人负责,10余位教师参与其中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培养思政明星教师,推出有影响力的精品课。联合主办或参与“课程思政新年研讨会”等多种全国性的活动,宣传展示典型经验。
学校成立“芝兰”班主任工作室,对标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扎根德育实践,让班主任们能够同发展、共进步,连续两届荣获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金奖。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健康快乐、自信阳光、具有良知德行和审美教养的学子,近三年,学校有618名学生32个团队在各级各类评比比赛中获奖。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等称号,多家主流媒体已刊登对学校的宣传报道30余篇。
在线学习:新《职业教育法》提出相关要求,优化立德树人的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学校是如何理解和实践的?
俞浩奇:对此,我们充分发挥了学校艺术类专业设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基础等三方面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校企合作共同营造具有技能特色的校园文化。2020年学校嘉年华开幕式中,一个名为《刀剑如梦》的学生舞蹈节目引爆全网,累计点击率1000多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将美育、体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将劳动教育体系化、课程化。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开辟“开心农场”,帮助学生们树立劳动价值观。新增3个社会实践基地,成立5个学生志愿者团队、60余个班级实践团队,已成立6年的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市级十佳社团。
宁波市文艺教育指导中心设在学校,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研发、师资培训、艺术研学、艺术教育数字资源整合等,打造开放平台,服务全市大中小学艺术教育,赋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2021年3月,宁波外事学校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这是宁波市文联在市直属学校中首家下设单位。学校还发起成立了宁波市青少年艺术教育共同体,致力于艺术发展共建共享,及本地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等。
在线学习: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开放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学校如何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
俞浩奇:宁波很早就提出职业教育是服务型教育的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宁波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断强调,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构建“国际开放枢纽之都”大格局。宁波外事学校围绕宁波市中心工作,在中东欧开展了合作办学、文化教育交流以及推进小语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等工作,助力于宁波市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办学模式在线学习:宁波外事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您觉得中职学校产教融合面临着哪些现实问题?
俞浩奇:积极融入宁波“港产城文”发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获评2021年教育部优秀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在宁波市商务局和教育局支持下,开展的小语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项目,依托小语种教学优势,牵头成立了中国(宁波)“小语种 ”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联盟,是宁波首个将“小语种”切入产教融合的联盟。建立中东欧跨境电商专业服务平台,集合联盟内各级院校教学资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国内各类企业员工和院校师生,开展语言、电商、人文等多领域教育培训,同时也将学校培养的人才输送给相关企业或机构,助力宁波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超千亿城市。另外,文化艺术方面,学校甬剧表演被评为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艺术专业为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师生参与宁波市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等机构的节目编排和演出;同时,这些团体的老师也经常到学校授课,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和市场接轨。
中职产教融合也面临着“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众多相关行政部门的协调和支持,目前学校还缺少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联动。另外,企业的不同发展周期,对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企业用人的时间,与学校教学安排和实习阶段也会出现一些矛盾。
在线学习:产教融合中,在“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使用机制等方面有哪些做法?如何推动企业和职业学校人才的“双向流动”?
俞浩奇:在“双师型”教师方面,首先,强化校企多方协同培养,推动教师“下企业、做任务”;其次,重构职校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让教师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主体,为每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适合的路径;最后,拓宽职校教师补充渠道,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制度。“双向流动”的难度比较大,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员工,他们的工作量通常比较饱满,所以很难“流动”,回过头来看,多年前的行业办学,在这一方面要比现在有优势。
以全球胜任力讲好中国故事在线学习:宁波外事学校倡导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在牢固学生知识和技能基础方面,大致是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俞浩奇:学校充分发挥国际化办学特色优势,立足培养技能人才的全球胜任力,探索了“54321”培养模式。5项策略,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提供全球性跨文化合作、交流与实训的平台,构建融语言、艺术、信息与技术的综合课程,开展多主体、数字化、过程性学生发展评价,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全球胜任力课程的能力;4大项目,开展实施“育”“训”“学”“赛”;3个循环通道,文化、技能、人才;2个平台,宁波—中东欧小语种跨境电商技能服务中心、宁波华沙肖邦音乐大学艺术教学中心;1个目标,打造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新高地。把学校将近10种语言的教学能力,同面向国际走出去的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融合和转化过程。例如,“全球胜任力”与小语种跨境电商的结合,培养能够适应世界各地在中资和外资企业发展的人才,既懂语言又懂业务。
在线学习:学校采取国际化合作办学方式,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请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
俞浩奇:2011年,学校组建中高职贯通、中外合作办学的宁波TAFE学院,被澳方誉为“中国境内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TAFE项目”。学校牵头组建宁波文艺教育指导中心、宁波青少年艺术教育联盟,与多所国际著名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为芬兰西贝柳斯学会宁波音乐艺术教育基地、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艺术学校合作基地。2016年,学校建立海外分校中罗(德瓦)国际艺术学校,这是我国中职教育走出国门办分校的首次尝试。2021年,学校与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大学共同建立了宁波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大学艺术教学中心。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12月刊(总第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