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更震撼的是深藏在木头里面精巧严谨的榫卯结构,传达着大巧不工,浑然天成的意境,让人感觉妙不可言。家具的榫卯结构起源于建筑,至宋代达到顶峰。一整栋大型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不靠一枚钉仅是一枚枚榫卯挽手维系,就能紧紧扣在一起,实属精巧。红木家具根在用材,魂在于榫卯。榫和卯结合的天衣无缝,实用性和牢固性远远优于现代家具的胶和螺丝,并且拆装容易,运输方便。据凯华所述,古典家具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还兼具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长期以来红木家具一直就是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其木质本身拥有千变万化的纹理,似高山流水,又如水墨云雾,于有限空间内传达出无限的想象,处处渗透出超然物外的宁静从容,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神思之境的追求。爷爷之后,父亲的耐心指导更进一步强化了凯华对于木匠手艺的热爱。父亲原本比较擅长对收集修复破旧的红木老家具。这主要得益于青县的地缘因素。青县地接多省,北

编者按: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积极参与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家正在创业路上执着追梦,勇于创新创造,为沧州经济建设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公众号从本期开始将以《民营视界》封面人物为基础,推出我市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社会氛围。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1)

郭凯华,30 斜杠青年,红木非遗传承人、鸟巢体育场家具赞助商、沧州市人大代表,少年老成,沉稳干练。他的祖上一直从事红木家具工作,1993年,他的降生适逢父亲投资建厂,他的名字亦是公司商标,做大做强凯华家具是家族代际传承,更是郭凯华个人的职责使命。

三代传承

青县自古便有制作红木家具的传承,凭借京杭大运河的便捷运输环境,许多运往宫廷制作家具的红木材料都会在此烘干晾晒、初加工,因此青县汇集了一批能工巧匠。郭凯华的爷爷传承祖上衣钵,普普通通的一块木料到了老人手里,几经敲打,变幻无穷。或是哄逗孩子的玩物,或是精美的生活器具,神奇的木工手艺让小小的凯华大呼精彩,无形之中,也是对凯华的红木工艺启蒙。

爷爷之后,父亲的耐心指导更进一步强化了凯华对于木匠手艺的热爱。父亲原本比较擅长对收集修复破旧的红木老家具。这主要得益于青县的地缘因素。青县地接多省,北京、山西、山东等地旧时官宦府宅较多,古旧家具急需匠人修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青县匠人风靡回收老旧家具,低价入手,修修补补再高价卖出,完成资本积累。凯华的父亲眼力很高,别人眼里一件平平无奇的破旧家具,他却能看到岁月深藏的价值。他们的镇店三宝之一——明代凉榻,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父亲辛辛苦苦淘来,修补完成并收藏至今。据父亲回忆,他是在北京门头沟一农户人家发现的这件凉榻,往来几次得以购入,彼时凉塌通体覆盖灰尘,塌面凹陷糟乱,完全不见一丝神采。针对破旧部位,父亲和专业师傅几经研讨,翻找古籍,集中修补,终于使其重新焕发光彩。此件凉榻通体采用海南黄花梨制作而成,用料厚重,色泽柔和,天然纹理曼妙,腿部雕饰明代盛行的树皮纹络,层次丰富,皴皴成纹。据相关专家考证,此凉榻已有400余年历史,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件黄花梨浮雕树皮纹凉榻,尺寸纹饰与此件如出一辙。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2)

自小浸润古木香气,几百年上千年的红木木料让郭凯华有着异于其他青年的稳重老成。紫檀沉静肃穆,黄花梨温润柔美,鸡翅木犹如羽翼,乌木恰似老者……这些具有千年灵性的红木,让他深深感受着生命的深邃与静简之美,在这份凝天地精神于一身的沧桑浩荡面前,还有什么能让人浮躁起来呢?从小就伴着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长大,他对这些木料的颜色、纹理和味道了如指掌,早已坚定了一生追寻的信念。

毕业后,郭凯华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同时拜师学艺,跟着师傅学习古玩鉴别,尤其对木制品的鉴定颇有心得。学有所成后他便一头扎进工厂,跟着木匠师傅学习手艺,从木料烘干到雕刻组装,每个环节他都亲力实践,与此同时,他还大量研读古典家具的书籍,多次带着工厂师傅们去故宫、博物馆等地学习参观,拜访红木国家标准第一起草人杨家驹、故宫博物院原研究员胡德生等等红木家具界的先辈大家,如此种种,更加深了他对红木家具的着迷。

据凯华所述,古典家具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陈设品,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还兼具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长期以来红木家具一直就是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其木质本身拥有千变万化的纹理,似高山流水,又如水墨云雾,于有限空间内传达出无限的想象,处处渗透出超然物外的宁静从容,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神思之境的追求。

更震撼的是深藏在木头里面精巧严谨的榫卯结构,传达着大巧不工,浑然天成的意境,让人感觉妙不可言。家具的榫卯结构起源于建筑,至宋代达到顶峰。一整栋大型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不靠一枚钉仅是一枚枚榫卯挽手维系,就能紧紧扣在一起,实属精巧。红木家具根在用材,魂在于榫卯。榫和卯结合的天衣无缝,实用性和牢固性远远优于现代家具的胶和螺丝,并且拆装容易,运输方便。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中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卯相接,家具上没有一根钉子,构件之间却能严密扣合。这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也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工匠精神,号召大家踏下心来,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创造全新的民族精神。红木家具这个行业恰好诠释了这份精神的内在力量,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工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通过一道道工艺的打磨,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这份匠心具有一种让人沉醉的美。我愿意用一生去追寻。”郭凯华说。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3)

守正创新

郭凯华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凯华家具,接班后的他主要做了两件事,那就是工艺上的守正与营销上的创新。

“红木家具制作传承到今天,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工艺和样式上比较成熟和固定,创新的意义并不大,对于我而言,沉下心来守住这份工艺更重要。”

然而,在当今任何事情都追求快速发展的时代,慢下来谈何容易,尤其是红木家具行业,因为历史深厚,种类繁杂,价格昂贵,各种利益交叉,使得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小的红木作坊,不做榫卯,用胶水铁钉连接,味道刺鼻,还有的工厂以次充好,做贴皮家具,更有甚至,选用一些小众木料充当稀有珍品,忽悠消费者,利用消费者和从业者的信息差赚取高额利润。

郭凯华对此深恶痛绝。因为在他看来,每一家红木家具都代表着青县红木家具的整体品牌效应,顾客会因一家之害而对整体市场产生怀疑,所以他会不厌其烦地给顾客讲解红木知识,愿意将父亲珍藏多年的红木家具分享出来,使顾客了解每一件家具背后的历史文化,让顾客看得明白,买得放心。

除此之外,工艺也很重要。无论哪个行业,生产效率都是经营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而家具行里讲究的“工匠精神”与此恰好相反。就以木板雕刻为例,如果选用电脑雕刻机器,输入固定雕刻图案,一台机器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任务,雕刻工人需要大半天时间雕刻打磨。再以完成一把清代太师椅的雕刻为例,如果使用电脑机器,一天可以完成好几件,而人工完成一件就要一个多月时间。相比之下工作效率高下立段。机器提高了工作效率,却丧失了古典家具的“活儿气”。机器活快却千篇一律,刻板木讷,人工雕刻虽然耗费时间更久,雕刻完成的图案线条灵动,层次分明。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4)

对此,凯华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红木家具的雕刻讲究的是深刻含蓄,万物风流尽收刀底,每一刀都能留下余韵,一眼看去像是和人有所交流。目前,凯华工厂有60余位来自浙江、四川、江西等地的老师傅,平均年龄52岁,出厂的家具75%以上都是纯手工制作。

在公司的营销环节,他突破家具行业等待顾客上门、单件商品销售的传统模式,发挥自己设计专业特长,在客户中推广中高端全屋设计及装修制作。2019年他在天津接下了第一单家装业务,客户给他极大的信任,800多平米的房子,他耗时一年半,深思熟虑,精雕细琢,一边摸索一边实践,最终打造完成一套兼具实用简洁与古朴安逸的静雅居间。整体房间软装没用一根铁钉,全部沿用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所有家具与装饰都能随装随卸,利于长期使用保存,而红木家具特有的沉稳舒缓,也能达到大隐隐于市的感觉,让主人一回家便能返朴归真忘却尘忧。

如今,他的团队也更好熟悉家装业务的流程,时间成本大大缩短,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打造舒适环境。

科研申请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决定实施宪法宣誓活动,并于2016年1月1日在全国推广实施,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联系青县凯华家具,希望一起参与制作古典榫卯工艺的宪法宣誓桌。

宪法宣誓的崇高意义和相关领导的信任,让凯华郑重接下了这个项目。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凯华亲自参与桌子的设计和雕刻方案。桌子整体结构采用传统工艺,所有零部件全部以榫卯结构联接。桌子整体造型上大下小,突出桌面正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台面采用边卷帽檐,形似古人官帽,象征着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整体雕刻方案迎合宪法宣誓这一主题,选用莲花作为主题,象征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在底座腰线部位雕刻”万字不到头“的花饰,寓意着中华民族雄厚的传统文化与民间的长治久安。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5)

如今,凯华家具已经成为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宪法宣誓专用桌指定生产单位,后经多方推荐,全国多地政府机关争相购买。公司也因此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申请到了外观设计专利。

守好青县红木文化

红木家具是青县地域特征最为鲜明的文化之一,因大运河而兴,历经600余年无断代传承,以流河镇为中心,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活跃着上千家家具制作的企业。青县也由此成为北方重要的红木古典家具生产基地,是中国古典家具“京作”工艺的发祥地之一。

“做好传统企业,发扬红木文化从来不是一家企业一个人的事情,这需要一个系统的情怀。一家独大不是春,百花争放春满园。所以我希望我们这里所有的企业都能守住行业底线,健康发展,这样才能使青县的红木文化永久传承下去。”

郭凯华虽然年轻,但是思想老成,虑事长远,很有担当。刚过去的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红木行业也是如此,尤其一些微小企业,抗压能力很差,许多濒临倒闭的边缘。鉴于红木行业整体货品价值较高,积压较重,变现困难,郭凯华凭借经营多年积累的辨别鉴定经验,率先与银行进行沟通,整合行业内部的抵押担保业务。此项业务由郭凯华出具鉴定结论供银行裁定放贷款额,此举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助力行业良性发展提供。目前,凯华已为周边16家企业提供鉴定结论,银行累计放贷1.5亿,成为沟通企业与银行的桥梁,获得一致好评。

徐建平明清家具(人物专栏匠心之美)(6)

开放自家收藏也是郭凯华宣传红木文化的创新之举。一直以来在当地从业者中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那就是金屋藏娇,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珍藏的老物件公之于众。郭凯华的父亲也不例外。

接过工厂之后,郭凯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劝父亲把老祖宗留下的这批珍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这些藏品数量稀有,样式雕工都非常精美,无不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是这个行业的财富。以前父亲只是与特别亲近的人分享,从没向外界展出过。这里有奇货可居的心理,也有担心同行偷艺的狭隘偏见。郭凯华最终说服了父亲,做成当地第一家明清红木家具展馆。开馆那一天,许多从业者、爱好者争相赶来,一睹这些藏品的风采,而他更是亲自当起了解说员。如今,展馆已经成为红木爱好者的聚焦地,除了从业者在此交流经验、增进手艺,还成为文化界、书画界各种交流活动的承接地,为传扬红木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除了展示藏品,交流互享,为了推动红木文化的发扬,郭凯华还有更多的创新之举,新建成的大运河非遗馆,有凯华的捐赠;作为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对于青县红木文化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研发红木艺术品做为活动伴手礼;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在青少年中传播古老的榫卯文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创业路上每一步的探索和守护,都源于郭凯华对于红木文化深深的热爱,这份热爱也会一直伴随着他、美好着他生命里的每一天。同时也相信时刻专注红木榫卯文化,踏实肯干的他,在传承红木文化的事业上越做越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