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体验周职途(迈过三年职初期)
职业生涯体验周职途(迈过三年职初期)文创讲究的是创意,三年中,为了让孩子们有不同的体验感,学校在项目拓展上动足了脑筋——从布面绘画到玩偶描绘,从生肖琉璃绘到致敬美术大师。特别是今年的“琉璃·绘之大师系列”,材料包既能让美术初级的孩子从临摹中得到快乐,也能让有美术基础的孩子发挥创作热情,实现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动起来的职业体验理念。如果说依赖计算机的信息类、虚拟类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迁移还算方便,那么手工制作类体验可就完全没了方向。以艺术文创类专业见长的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此时想起了线下体验就一直使用的材料包形式。校办公室主任贾洁婷介绍说,把创意带回家是学校职业体验活动的一个口号,这其中就用到了材料包,让孩子把文创制作带回家。没想到,当疫情促使体验转为线上,给孩子快递材料包成了文创职业体验得以延续的手段,也纷纷为其他职业院校效仿。类似新潮、热门职业的“微缩”体验,在今年的项目中还能找到不少。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推出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之人脸
随着新学年开启,2022年上海职业学校职业体验日活动落下帷幕。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职业体验日活动延续了往年两个时间段先后开展的传统,让上海市的中小学生充分获得职业体验的快乐。
这是上海连续第三年开展线上职业体验日活动。从2020年疫情之初线上体验项目应急上阵,到去年线上线下组合开展,再到今年所有项目全部“相遇云端”,上海各职业院校在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创新,逐年完善线上项目设计,满足孩子们的体验感,让职业体验这一职业教育品牌项目在疫情面前不仅没有沉寂,反而更加体现与新技术新专业的融合,探索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项目设计呈现职教大战略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与信息科技全面接入社会,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育。在今年上海职业体验日活动中,网络经济、人工智能、人脸识别、造船技术、制冷节能、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层出不穷,不仅受到孩子们的热捧,更体现了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趋势。
全媒体不是个新鲜概念,但什么样的职业可称得上全媒体,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用“动漫梦工厂——群星动漫·邀你共享”体验项目,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职业参考。在这个体验中,孩子需要发挥艺术创想,充分使用各种材料和制作手段,对自己心中的形象进行创意设计与推广。用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汪海英的话说,这个项目完整呈现了通过媒体策划、执行运维来进行形象推广的全媒体岗位,是全媒体这一新型职业的“微缩”版本。
类似新潮、热门职业的“微缩”体验,在今年的项目中还能找到不少。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推出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之人脸识别”,围绕着便是人工智能开发团队岗位经理这样一个真实岗位案例,展现和还原人工智能工程师完成人脸识别应用全过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校的“小小造船师”项目,聚焦了我国发展迅猛的船舶工业,让孩子在船模装配过程中感受国家的海洋战略;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生产线”项目,通过服务型机器人的介绍,由浅入深让孩子近距离接触现代化机器人智能工厂。
“云地互换”蕴含教学大智慧
从线下实地体验,到线上云端相聚,体验方式变化的背后,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正是职业教育长期积累的教学智慧,助力教师们打造孩子们喜爱的云端“模拟职场”。
一项成功的职业体验项目设计,首先离不开一所学校全方位的教学支持。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汪海英说,2020年第一次设计职业体验线上项目的时候,教师们可谓一筹莫展,因为不知道如何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化。线上教学的经验是否可以直接挪用过来?没有实训环境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设备?对着摄像头,另一头的孩子会认真体验么?从云端起步,所有人都是新手。
如果说依赖计算机的信息类、虚拟类体验,实现线上线下迁移还算方便,那么手工制作类体验可就完全没了方向。以艺术文创类专业见长的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此时想起了线下体验就一直使用的材料包形式。校办公室主任贾洁婷介绍说,把创意带回家是学校职业体验活动的一个口号,这其中就用到了材料包,让孩子把文创制作带回家。没想到,当疫情促使体验转为线上,给孩子快递材料包成了文创职业体验得以延续的手段,也纷纷为其他职业院校效仿。
文创讲究的是创意,三年中,为了让孩子们有不同的体验感,学校在项目拓展上动足了脑筋——从布面绘画到玩偶描绘,从生肖琉璃绘到致敬美术大师。特别是今年的“琉璃·绘之大师系列”,材料包既能让美术初级的孩子从临摹中得到快乐,也能让有美术基础的孩子发挥创作热情,实现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动起来的职业体验理念。
辐射举措体现援教大创新
线上方式的不断完善,让职业体验摆脱了空间距离限制,进而能服务到更广阔的区域。2018年,上海与云南建立了沪滇职业教育联盟,帮助云南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线上职业体验活动也随着联盟辐射到了千里之外的云南,当地孩子也能在学校中进行在线体验。
2021年5月,沪滇职教联盟携手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上海港湾学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房地产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等7所学校,在云南省普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11所学校开展了首次线上职业体验活动。
体验项目包括“用Python制作《你好,李焕英》票房统计图表”“Scratch创意编程:烟花绽放”“束口袋拼贴创意设计制作”“电梯模型制作”“管道小工匠”等7个项目。高科技技术手段,将上海的职业体验远送入滇。体验项目在设计上贴近生活,强调成果可“视”。云南的孩子们通过看、听、做等多感官参与,获得全方位的职业体验。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晔介绍说,职业体验日活动是上海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线上职业体验持续开展,也方便了这一经验向外辐射。此次沪滇职教联盟线上职业体验活动不仅是积极拓展对口支援新路径的有益尝试,更是贡献上海职教智慧的有力抓手,为滇西孩子们心中埋下的职业种子,助力成就他们的精彩人生。
集思广益勾画未来大远景
数据显示,今年5月职业体验共有44所中职校提供108个项目,报名14184人次;暑期职业体验共有41所中职校提供110个项目,共计报名16556人次。同时,所有项目场次人数均满额,疫情显然没有影响上海中小学生对职业体验活动的热情。明年的职业体验活动会怎样?尽管职业院校没法做出预测,但无论是怎样的形式,大家都已经胸有成竹。
职业体验项目设计上,线上形式是否仅仅是一种过渡?答案是否定的。经过三年的尝试和积累,随着线上职业体验平台相关技术的完善,促成了一些更适合云端体验的项目的形成。例如,一些只需要简易原材料的烹饪类项目、融入最新技术的软件制作类、操作类项目以及一些安全类虚拟场景体验项目都可以通过线上体验来完成,而且线上职业体验录播或直播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更多人群同时体验,不仅不用受到实训场地的束缚,还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创造性。
当然,当前的线上职业体验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项目往往报名时非常火热,但是体验实际参与的学生数不多,学生反馈的作品往往五花八门,未来主办方将尝试更多形式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职业体验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并且将职业体验与劳动教育挂钩,一次体验就是一次劳动教育过程,这样不仅能引起家长重视,督促孩子高质量完成,也便于反馈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需要,进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将会牵手职业体验活动,共同为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寻求一条重要路径。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也将致力于融合劳动教育于职业体验活动过程中,开展多形式、多场景的职业体验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