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作不想干了怎么辞职(不想干了想辞职怎么办)
如果工作不想干了怎么辞职(不想干了想辞职怎么办)有些企业老板领导们,给员工3000的工资却要员工干1万块钱的活儿,已经加班加点违反劳动法了却还总觉得员工不够努力不够拼,觉得员工是咸鱼,觉得自己给了员工工作岗位和那点工资是一种恩赐,却不想想自己给的待遇,值不值得别人按照他预想的那种努力程度来工作。事实上,那些在白手起家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往往远比穷人更能吃苦,他们吃的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在吃苦的过程中,收获了自 控能力、自律自制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其实,有些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得太肤浅了。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真正的能“吃苦”不是受穷,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受劳累,更不是受伤害和受痛苦。而是为了去做对自己、对其他人、对社会有正向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获得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的收益回报,提升自己能能力和经验,去忍受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痛苦和折磨。比如放弃娱乐、社交、消费、睡懒觉、不思考等所有的能带来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这是账号“耿向顺”开通以来的第264篇原创文章,关于【辞职】。
1
前不久看到一则年轻人职场状态调查报告,里面有提到,90后、95后每一份工作都很难干满一年,一言不合就辞职,把跳槽当成了升职加薪手段,且裸辞都也越来越普遍,于是网上就出现了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现在的年轻人吃不起苦,垮掉了”之类的言论。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能吃苦了、变堕落了、变咸鱼了,而是变聪明、变理智、变得通透了,我们不是不能吃苦、不愿吃苦,要是要看这个苦值不值得去吃。
其实,有些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得太肤浅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真正的能“吃苦”不是受穷,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受劳累,更不是受伤害和受痛苦。而是为了去做对自己、对其他人、对社会有正向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获得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的收益回报,提升自己能能力和经验,去忍受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痛苦和折磨。
比如放弃娱乐、社交、消费、睡懒觉、不思考等所有的能带来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忍受的孤独、不被理解,抵制身心层面的外界诱惑,甚至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等。
事实上,那些在白手起家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往往远比穷人更能吃苦,他们吃的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在吃苦的过程中,收获了自 控能力、自律自制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些企业老板领导们,给员工3000的工资却要员工干1万块钱的活儿,已经加班加点违反劳动法了却还总觉得员工不够努力不够拼,觉得员工是咸鱼,觉得自己给了员工工作岗位和那点工资是一种恩赐,却不想想自己给的待遇,值不值得别人按照他预想的那种努力程度来工作。
忍受穷根本不是能吃苦,被老板盘剥压榨也不是能吃苦,无意义的劳累加班也不是能吃苦,付出与回报不成比的苦,这些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苦,只是痛苦,只会带来伤害,并不会带来成长和发展。
没有意义的苦、没有或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价值的苦、不能给自己带来正向成长和正向收益的苦、投入产出比很低的苦,是不值得吃的。
为什么要吃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苦呢?为何要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躺着睡大觉他不香么.....
再说,我们这一辈青年人和上一辈相比,虽然穿暖吃饱已经不是问题,但我们年轻一代也有年轻一代的苦楚和挑战,工作加班加点辛苦工作的是我们,买不起车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娃的是我们,在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也是我们,在边边疆守卫的是我们,在一线抗击疫情的是我们........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哪里就很安逸了?哪里就不艰苦了?哪里就不能吃苦了?说年轻人贪图享乐、吃不了苦,简直就是一派胡言啊。
2
现在的年轻人频繁跳槽辞职原因,无非是这几个:
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重,加班加点没生活;同事不给力、老板是SB、工作环境勾心斗角杂乱差 ;工作太单调,没前景,天花板低。
当然,也有人是因为眼高手低,难以踏实干活而经常离职跳槽;也还有人有实力也有机遇,选择面宽,辞职跳槽,只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机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待遇。
我认为,当自己做的一份工作不喜欢、不值得的时候,或者有更好的机会选择的时候,选择辞职跳槽是完全可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辞职呢?如果你当前满足以下条件中的大多数:
(1)你所付出的工作量、为公司贡献的价值与你的报酬收入严重不匹配,工资待遇很低且上涨的空间和可能性很少,在其他平台以一样的资质、付出和贡献,可以拿到更好的待遇;
(2)你不喜欢、不擅长、甚至厌恶抵触当前的工作,工作非常不开心,做着它丝毫没有成就感;
(3)就算你继续做三五年也不会有什么成长和发展,天花板非常低,一眼看到头;
(4)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勾心斗角,人浮于事,加班强度非常大,它让你受到身心伤害,继续做下去可能影响身心健康;
(5)你有相对较好的选择和机会,有更好的选择,至少比眼前的工作要从工资待遇、价值实现、工作环境等某一方面要好。
(6)就算辞掉当前的这份工作之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也能有较为充足存款保障自己基本的生活,要有可以保证3个月以上正常开销的存款,用于缓冲自己的职业空窗期。
就可以选择辞职了。
工作嘛,本身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出来打工,不惦记钱惦记什么!要么能给钱,要么能给发展,要么能给快乐,如果都给不了,就可以考虑辞职啦!
现在的职业观念也变了,不再是追求一份铁饭碗、稳定工作干到老的时代了;社会环境也变了,各种细分领域的职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的工作机会和选择也更多,只要能对自己的发展能有更好的助力,跳槽换工作,也是一种寻求人生职场发展、寻求升职加薪的好选择。
一份工作干得太糟心、待遇很低、完全不想干了或者有更好的机会,离职又何尝不可,不要不好意思开口提出辞职,勇敢大胆地辞职并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不想干,不值得干,不能干,就辞了吧。
3
不过,我还是建议,辞职和跳槽要慎重。
我们选择做还是不做一份工作,不应该只用薪水高低作为唯一的指标,还必须要考虑这份工作的职业发展空间如何;工作环境如何;是否自己是自己的兴趣志向所在;团队和领导如何;是否是自己专业擅长所在的领域;是否对自己生活、深造、照顾家庭等有利;工作强度是否合理等等元素,要综合考虑、作出优先紧急重要次序之后,再理性作出自己的决定。
自己也得合理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对工作的期望,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技能、学历和同等条件下行业的平均值等方面的因素来衡量,如果你对自己的评估过高,那就是眼高手低,走到哪里都不会有理想的工作。
有的人还说,不想干了,就辞职去开个店、自己当老板,实际上开店、自己创业开公司,都会非常困难,一点都不简单,比在职场上给人打工要难得多,因为自主创业是一个复杂的、善变不确定的、风险极大的过程,创业需要的能力、资源、知识、资金可比在职场上的要求要多得多,做了老板,你就得一个人承担所有的风险和责任,你再也不能退缩好推脱。
因此,因为能力问题、资源问题在职场上混不下去的人,去创业多半也会失败,连在职场上这种有人给你顶着天、有人给你找资源和提供基本工作需要的成本和报酬的地方都干不好的话,如何去面对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创业呢?
所以在没有很好的机会、积累较多资本和丰富的经验的时候,还是不要轻易选择去自主创业,打工都打不好,又何谈创业成功。
另外,我认为做每一份工作的时候,都不要一入职就想着要辞职跳槽, 可以先做着看看,至少也要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尝试干好这份工作,全方位深度了解这份工作、这家公司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抱着要长期在这里干下去的想法去做,一定要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慢慢积累经验和能力,不要眼高手低,别觉得手上的工作太简单就不想干而只想做大事,再简单的工作你也要全力以赴去做好,先把小事、简单的事情做好、把职场基础打牢,以后才可能走得更高。
不能太频繁跳槽、乱跳槽,更不要轻易盲目裸辞,要理性变更工作和改变职场发展路径,这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也是对雇主不负责任。
频繁跳槽、乱跳槽,导致万事都蜻蜓点水,每一项工作都没做到深入,每一项工作都没做到炉火纯青,不利于自己积累核心竞争力。频繁跳槽,还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影响,企业会慎重选用频繁跳槽的人,因为招聘一个人的成本挺高也挺费力费心,谁也不希望招聘一个来了几天就辞职的人。
也不要轻易就裸辞,所谓裸辞,是指自己还没找好下家、也没想好未来去哪里,就直接辞了现在的工作,走一步看一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职场人来说,裸辞是不能被提倡和鼓励的,不要轻易裸辞,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裸辞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会影响你的职场发展。
最后,离职前一定要注意:
离职见人品,不论是辞职的人还是上司,都会暴露出平时一些没有表现出来的人品问题,因为毕竟不需要再假装彼此关系好来维护关系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就算你对公司、老板、上司厌恶至极,也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最起码的职业素养要有。
离职前的半个月,该做的工作、份内的职责还是要好好的做,要提前和公司领导说清楚,和同事交接好工作,不泄露雇主的机密,和同事友善道别,千万别得罪人,别留下一些可以被人拿捏的把柄黑料。
这个世界很大,但是可能你所在的行业圈子就很小,互联网时代,同行之间的人很可能相互都认识,现在找工作是会做工作背景调查的,如果辞职时不谨言慎行,很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妥当的言论、行为,而误了自己的前程。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求和公司领导同事做朋友,但也不要成为敌人,树敌太多对自己没好处。
以上,如果家里有矿或者不用靠上班挣钱的人不用考虑……想辞就辞!
作者&编辑:
耿向顺
青年公益人,知名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作者,微博十大影响力职场大V,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G20青年精英,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品牌传播、青年发展领域的工作6年,所负责项目服务数万名青少年,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数百万字,全网拥有400 万粉丝、阅读50亿人次的自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