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牛家第一个买卖,是在吉林开了一家大车店,因为吉林是柳条边外第一重镇,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牛金很快便赚到了第一桶金,1797年,牛家父子把自己的生意定名为“源升庆”。 牛金玉,也就是牛子厚的曾爷爷,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牛升云、牛升霄,挑着担子辗转来到吉林,在吉林的小东门开了一块13垧的菜园子,这才算是在吉林站稳脚跟。为了生存,牛金玉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跑到长白山采山参,淘砂金,可谓尝尽艰辛,据说,牛金玉父子在长白山捡到一块一斤七八两的“狗头金”,这块金子,成了牛家辉煌腾达的根本。

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这三位,相信喜欢京剧的朋友都不陌生,梅兰芳创“梅派”,周信芳创“麒派”,而马连良也是“马派”艺术的创始人。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1)

这三位,在京剧界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子,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人,其实都是出自同一个科班“喜连成”,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喜连成科班的老板牛子厚。

这牛子厚的祖上,是甘肃人,因为灾祸,四处逃难,为了日后牛家人重逢能够相认,把家里仅有一口铁锅砸成了碎片,作为信物,因此牛家又被称作“砸锅牛”。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2)

牛金玉,也就是牛子厚的曾爷爷,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牛升云、牛升霄,挑着担子辗转来到吉林,在吉林的小东门开了一块13垧的菜园子,这才算是在吉林站稳脚跟。

为了生存,牛金玉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跑到长白山采山参,淘砂金,可谓尝尽艰辛,据说,牛金玉父子在长白山捡到一块一斤七八两的“狗头金”,这块金子,成了牛家辉煌腾达的根本。

牛家第一个买卖,是在吉林开了一家大车店,因为吉林是柳条边外第一重镇,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牛金很快便赚到了第一桶金,1797年,牛家父子把自己的生意定名为“源升庆”。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3)

经过两代人的发展,到1881年,牛子厚的父亲牛化麟病逝,15岁的牛子厚接手家业时,牛家光在吉林,就有钱铺2家,当铺6家,杂货行3家,批发店2家,中药铺、米粮铺、客店各1家。

这只是牛家在吉林的买卖,在外地的买卖,更是多如牛毛,据说,牛家人从吉林北京,一路之上,根本用不着喝别人家的水,而清政府,甚至还向牛家借钱,一次便借了70万两银子,此时的牛家,已经与山西亢家、沈阳郎家、河北刘家并称为北方四大家。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4)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最终却在牛子厚手里迅速败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清朝灭亡了,西方先进的东西传到了中国。

作为一个商人,如果看不懂账本,那绝对是一个悲哀,而牛子厚,接管家族产业后没多久,便看不懂账本了,原因是出现了新式记账方式。

作为牛家的掌舵人,牛子厚的主要任务便是搜集行情,决定牛家的商业走向,而在一点上,随着新事物的出现,牛子厚也开始力不从心,比如,投资“火磨面粉”,当“火磨面粉”厂开张后,生意很惨淡,不久,便把火磨面粉厂的股份,送了人。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5)

而让牛家真正一蹶不振的是牛子厚的钞票买卖。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在各个军阀统治区,用的钱币都不太一样,这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于是,许多商业大佬,便开始投身“货币交易”,牛家也不例外,钱庄开始倒卖钞票。

东北与俄国相邻,因此,俄国纸币,也在东北流通,比起军阀的钞票,俄国纸币的购买力,要稳定的多,于是,牛家便囤积了大量俄国货币,打算大赚一笔,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成功推翻沙俄,牛家囤积的俄国货币,成了废纸,损失惨重,仅这一次,便让牛家元气大伤。

后来,牛子厚退居二线,把生意交给儿子牛翰章和大掌柜孙毓堂,这二人,最喜欢干的事便是商业投机,企图靠捞一把,便扭转牛家局势,有很严重的赌徒心理,但这赌,是十赌九输,牛翰章和孙毓堂是经常失手,重要赔了,便拿出一两家店铺抵债,牛家家大业大,谁也不在意。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6)

终于,1930年,牛翰章闯下大祸,当时的牛翰章,主要业务便是倒卖黄豆,为了囤积黄豆,向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透支大量银钱,但可惜的是,当时,资本世界经济危机,黄豆价格一落千丈,牛翰章赔了个一塌糊涂,永衡官银要查封“源升庆”。

无奈之下,牛子厚将女儿嫁给了吉林公署参谋长熙洽的儿子,在熙洽的调解下,永衡官银才没有查封“源升庆”,但“源升庆”多数买卖,以及1000余间房产,都被拿来抵债了,从那之后,经商100多年的牛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民国东北巨富曾是梅兰芳)(7)

牛子厚此人,虽然算不上一个顶尖商人,但却多才多艺,摄影、园艺、看病、占卜,几乎都有涉及,19世纪初,虽然吉林已经很富裕,但因为地处边陲,京剧这一高雅艺术,吉林的百姓,还没机会欣赏,1901年,牛子厚通过京剧艺人叶春善,请京城有名的“四喜班”到吉林演出,便萌生组建一个京剧班的念头。

1905年,牛子厚与叶春善合办的京剧科班成立,因为牛子厚三个儿子分别叫牛喜贵、牛连贵、牛成贵,于是,便给京剧科班取名“喜连成”,1907年,梅兰芳加入喜连成,1908年,周信芳也加入喜连成,而马连良,则是在1909年加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