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书店的转型升级(大众书局总经理缪炳文系列访谈之一)
如何看待书店的转型升级(大众书局总经理缪炳文系列访谈之一)缪炳文:现在大家更讲究环境,非图书业态的加入就显得卖场比较凌乱。这种非图书业态,目前更多的是精减,战略上化零为整,发展更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以利于优化书店的环境。百道:您现在认为最适合书店环境的业态是什么呢?缪炳文:大的转型还谈不上,只能说是升级转型,包括环境的升级、服务升级、功能升级、会员的升级等方面,图书选品上也都做了些工作。以前做书店,在(店面)设计上投入比较小,但现在读者更关注环境,更关注体验感,所以布局装修这方面我们比以前做了更多的投入。以前我们跟新华书店进行竞争,现在更多的是跟网络阅读进行竞争,必须要在环境上做更多的投入。我们更重视会员。好的店,比如南京书城这样的店,我们一般的目标要求会员销售达到70%,通过各种活动与服务留住这些忠诚顾客,不能有懈怠。如果要讲转型,可能有一点思路上的变化,以前由于我们把竞争对手放在国有书店身上,我提出过做文化百货的概念。文化百货有很多业态,百货
【百道编按】大众书局总经理缪炳文是较早关注文化百货概念的书店经理人之一。大众书局曾经增加了很多战略性非书业务。但今年大众书局在这些非书业务上进行了精减,寻找更适合与书共存的业态。同时在引流和经营会员上下了更多的功夫。此外,大众书局今年展开了二十多个主题营销,在引导店员懂书方面,也有一些独到的做法。百道网对大众书局总经理缪炳文的专访将分三次发布,敬请关注。
大众书局总经理 缪炳文
大众书局店堂设计
百道:大众书局有14个门店,今年在转型经营上做了哪些调整?哪些效果比较好?
缪炳文:大的转型还谈不上,只能说是升级转型,包括环境的升级、服务升级、功能升级、会员的升级等方面,图书选品上也都做了些工作。以前做书店,在(店面)设计上投入比较小,但现在读者更关注环境,更关注体验感,所以布局装修这方面我们比以前做了更多的投入。以前我们跟新华书店进行竞争,现在更多的是跟网络阅读进行竞争,必须要在环境上做更多的投入。
我们更重视会员。好的店,比如南京书城这样的店,我们一般的目标要求会员销售达到70%,通过各种活动与服务留住这些忠诚顾客,不能有懈怠。
如果要讲转型,可能有一点思路上的变化,以前由于我们把竞争对手放在国有书店身上,我提出过做文化百货的概念。文化百货有很多业态,百货的内容非常非常多,必然对书店的环境造成影响,我们当时增加战略性非书业务,比方有小型电影院、小型图书馆、文化学习的各类产品,数码产品等,内容太多了。短期内会带来收益,但也给书店的环境带来了破坏。
百道:您现在认为最适合书店环境的业态是什么呢?
缪炳文:现在大家更讲究环境,非图书业态的加入就显得卖场比较凌乱。这种非图书业态,目前更多的是精减,战略上化零为整,发展更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以利于优化书店的环境。
现在每一家书店,我们都增加咖啡吧和简餐,虽然目前还没全部做到,但几乎所有书店都配了咖啡吧,其中四个店做成了文化餐厅。过去做咖啡吧,更多的是对书店的一种补充,而现在,咖啡吧不应该是一种补充,而是盈利增长点,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以后大家讲书店无处不在,一是习惯在发生变化,一是环境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做的这种创意餐厅,是希望将来变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书店里有文化餐厅,另一种是餐厅里有书店,完全有机的融合。这方面,我们做了更多的探索。
店外,我们希望给读者量身定做,不光是卖书,而是整合资源。所以,我们正在做创意书店的概念。
百道:创意书店整合资源的概念具体而言是怎么做的?
缪炳文:我们正在做第三方支付,也是我们借助于书店这个平台,推出的一个跟金融和科技相关联的服务,实际上做了一定的外延。同时正在筹建一个文化创意产品的连锁公司,计划在年内推出自己的产品,以自有品牌为主。
我们有两个优势,除了门店的优势外,我们的会员量比较大,会员忠诚度也比较高(我们的会员是收费会员)。其次,我们做了第三方支付,做了外延之后,延伸出新的准会员,他是我的第三方支付客户,但不是我的会员。掌握了大量的持卡人,这样会成为我们文化创意连锁产品的消费通道,也是我们客户的来源。
百道:第三方支付模式在书店外如何运行,大众书局目前掌握的资源能够支持这项服务的展开吗?
缪炳文:使用我们读书卡的会员或客户,不仅仅可以消费我书店的所有产品,还可以消费除书店以外联盟商的产品,比如你有一个理发店,有一餐厅,他也可到你店里消费,使我的卡消费,你就应该给我佣金,因我给你导流量,带来客户。以前这种事情,政府是不管的,现在考虑到金融稳定,所以央行要求必须办理第三方支持的许可证,而我们当时比较早从事这项业务,早就申请了这个资质。
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可以联动的资源比较多,目前有1000家左右的联盟商户,全部在江苏省内,这就是我的资源,这种资源会变成会员的增值服务,不仅可以在我的店里享受一些福利,还可以到别的店里享受一些促销,一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我给他们导流,就应该给我提供一些服务嘛。
大众书局所有的门店里都可以无线上网,及其他一些长期免费或优惠的服务,针对会员的服务就很多了,原来三项五项,现在十几项,所有的会员都有自己的特价时间和特价商品,当然这些都是优秀作品,不是过期的东西,这样就能抓住自己的会员。这些联盟客户也给我带来客户,这是相互的。它实际上是一种获得客户的新渠道。
明年计划发展到2000到3000家,而且,这种互动会逐步延伸到网上,因为网络无处不在,我们也正在和网络上进行一些置换。
百道:南京的书店业是比较发达的,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中,大众书局的优势是什么?
缪炳文:我觉得我们谈不上什么竞争优势。但是我们可以去找自己的特点。首先我们在机制上有优势,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这些方面相对简单,用人随时会根据需要定岗,或者调整,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
第二,一开始我们比较注重会员,我们的会员质量和数量,会员的忠诚度应该是优于很多书店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在结算上,虽然出版社对民营还有那么一点点顾虑。但问题也不大,在结算时间上,我们会更灵活一些,快捷一些。
我们的工作效率,虽然也讲流程,讲制度,但有时会跨越这些流程制度。产品出来后,别人可能需要两天,我们可能一天就面市了。从工作效率上,我们可能会有自己的特点。
人才流动上可能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人才流动是坏事也是好事,是好事也是坏事,看情况。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相对来说比较小,人员稳定是优势,但人员流动带来的新思想新思路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我们的员工相对来说,很投入,很敬业。
百道:您前面提到这种升级转型,也包括对选品上的重视,作为旗舰店的南京书城尤其如此。你们是怎样重视这项工作的?
缪炳文:刚开始做书的时候,我们做了市场调研,顾客选择书店最重要的因素是这家书店的品种丰富,这是十几年前的一个调研结果。那时就要有更多的产品给读者去选择。但今天的读者阅读渠道越来越多,资讯也越来越多,已不需要更多的产品,图书产品已进入过剩时代,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减少品种,原来是15万个品种,现在基本上要做到减少一半,所有的门店,总品种不能超过3年前的60%,品种数大幅度压缩,所有重复的和相类似的品种严格压缩。
举个例子,文学名著原来有几十上百个版本,现在要杜绝这个现象,因为读者不需要那么多,读者就会选择例如人民文学的版本,或者价格装帧等方面有独特之处的。品种大幅度的降低,以减少顾客挑选的时间,把重点优秀的品种凸显出来。
第二,公司专门成立选书委员会。以前选书基本上是采购说了算,现在的选书委员会,增加了物流、营销、门店等部门,都必须参与选书。我很欣赏有一家书店提过的一句话:一个书店能不能做得好,完全取决于经营者对读者是不是有诚意。我觉得这个诚意,对出版,也对发行,可是,我觉得无论是出版,还是发行环节,这种诚意还是不够的,出版也是很随机的,粗制滥造、跟风、抄袭的书太多,发行环节也有人情的因素。比如,“多发一点货”这种风气,我们必须要改变了,所以要成立这么一个选书委员会,以保证品种在降低的情况下,还不能丢掉最优秀的品种。
另外还增加一个商情分析师,因为在选书过程中,有可能会漏掉一些好书,怎么样保证好的东西不会丢掉,怎么样去跟踪所有被选出来的产品,怎么去抓住同行以及权威媒体新书好书资讯,因此,在经营部门设这样一个岗位去跟踪,最后把重点书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