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中低端电纸书f30(又大又白又轻薄)
汉王中低端电纸书f30(又大又白又轻薄)十多年下来的体验,渐渐累积成一种期待,虽然手头设备(特别是还在服役的几款)各有各的香,但是要糅合在一起形成一款真香设备,还真有点儿难。有的电纸书的系统较为开放(比如安卓类系统),虽然续航相对其它电纸书吃亏了点,但是仍然长过各种彩屏智能设备,随身备着用来辅助办公,处理一些在线文档尤其方便。第一款电纸书屏幕在阅读视觉体验上给我带来的冲击感仍然历历在目。虽然早期屏幕刷新率和对比度都远不如现在的产品,但是那种自然、柔和而且细腻的显示效果,真的让一个老书虫(当年是小书虫啦)如获至宝。电纸书还有个过人之处就是续航,特别是特殊定制专用系统的几个型号,续航能长到让我找不到充电器,我有个好基友当年用的是飞利浦手机,他的充电器也是这么丢的。而电纸书类产品大多自带商店和导入书籍功能,会员免费书、促销特价书、第三方平台推送的书,还有自己各类文档,通通都能随身、随时、随意翻阅,无论是闲暇还是偷空,愉快的片刻信手拈来
引子大学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冬天窝在温暖的被窝里,用诺基亚6600的大屏幕看TXT电子书。
十多年前,拥有了一款真正的电纸书,无背光,全尺寸键盘,超薄设计,纯白外观,一直用到找不到维修渠道。
后来陆续购入了其它几个型号的产品(国内国外品牌都有),站内也很幸运地参加过众测活动,打卡的电纸书手机也没错过(一喜一悲),这样手头的阅读器大大小小新新旧旧林林总总也有好几个了。
而这么多年的使用下来的感受就是:
有它们在真好第一款电纸书屏幕在阅读视觉体验上给我带来的冲击感仍然历历在目。虽然早期屏幕刷新率和对比度都远不如现在的产品,但是那种自然、柔和而且细腻的显示效果,真的让一个老书虫(当年是小书虫啦)如获至宝。
电纸书还有个过人之处就是续航,特别是特殊定制专用系统的几个型号,续航能长到让我找不到充电器,我有个好基友当年用的是飞利浦手机,他的充电器也是这么丢的。
而电纸书类产品大多自带商店和导入书籍功能,会员免费书、促销特价书、第三方平台推送的书,还有自己各类文档,通通都能随身、随时、随意翻阅,无论是闲暇还是偷空,愉快的片刻信手拈来的感觉,真的很妙——最方便的体验是孩子的课外阅读作业,都是掏出设备秒解决。有借有还?不存在的,不是免费书就直接买。
有的电纸书的系统较为开放(比如安卓类系统),虽然续航相对其它电纸书吃亏了点,但是仍然长过各种彩屏智能设备,随身备着用来辅助办公,处理一些在线文档尤其方便。
十多年下来的体验,渐渐累积成一种期待,虽然手头设备(特别是还在服役的几款)各有各的香,但是要糅合在一起形成一款真香设备,还真有点儿难。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才是真香的电纸书电纸书的“纸”,有个名称叫水墨屏(墨水屏、E-INK屏),原理很特别,是在及其细微的小容器里做出了会翻跟头的小颗粒,小颗粒的浮浮沉沉上下翻飞,变化成了不同的灰度效果。
无数小容器的颜色拼在一起,形成了电纸书的字迹。它们天生自带对比对高、显示内容细腻、仅在切换颜色时需要消耗电能等特点(长时间固定内容并不耗电),被人冠上“纸”的爱称。
明白么,真香的电纸书,必然是黑白分明、细腻清晰的。
早期水墨屏非常娇贵,特别怕摔,一个跌落基本上就宣布了告别。后来出现了柔性屏,这个问题就好多了。
笔者自己使用过5寸、6寸、7寸的设备,阅读的时候,感觉屏幕越大越好——翻页少次数、字体舒适、图文内容易识别。但是握持的时候,往往更轻的设备才更舒适——单手握持无压力(生理舒适),重心接近掌心更安全(心理舒适)。
所以呢,真香的电纸书,必然有一个恰当的尺寸,够大或者够轻。
如果能够大又够轻,那真的且行且珍惜吧——额,咱预算够吧?
刚才介绍了电纸书的屏幕特点,它仅在翻页时耗电,不翻页几乎可以永远待机下去。所以使用电纸书的感觉和使用其它电子设备的感觉完全不同——电纸书似乎永远有电。但是并不代表电纸书就没有“续航焦虑”,半个月没充电的设备,刚看了一小时,就提示电量不足还真让人扫兴。
因此呢,真香的电纸书,必然需要一个够长的续航。
可以是大电池,也可以是终极优化的省电系统。
既然说到了系统,其实我对于系统还是有点儿期待的。笔者手头不少电纸书,只能作为“阅读器”使用,除了看书就是买书,别无它用,甚至连计算器都当不了。虽然这个是专业性的体现,
不过呢,真香的电纸书,最好有个开放的系统。
虽说不至于要求“阅读器”去代替办公设备,可偌能辅助一把也是极好的。
那最后,考虑到笔者的这些生涩的小理想,我做出了一个决定:
试试汉王N10怎么样笔者当年带着自己的初代电纸书去单位时,同事用的就是一款汉王电纸书。她羡慕我的轻薄,我羡慕她的精巧。
而汉王品牌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们在OCR领域的深刻功力,扫描仪里的图片送进汉王软件,能自动变成文档送出来。
硬件和软件两相结合,让我看到了一款很特别的汉王电纸书类产品:汉王手写电纸本N10——它确实是电纸书,但是它又比普通电子书阅读器多了很多。
作为一款10寸屏产品——准确点说是10.3寸屏——它居然能做到让人不可思议的轻薄。我目前比较喜欢的随身阅读器是某品牌的打卡电纸书手机,当初卖点就是薄,但是和汉王N10一比较,顿时就高了一截。
汉王N10甚至连屏幕的颜色都比常见电纸书类产品更白,更接近纸质。
大多数电纸书的水墨屏都不是直接面对客户的,中间隔着塑料导光板和含有电镀层的玻璃,汉王N10硬是去除了这些结构,将水墨屏应有的类纸色泽直接展示在用户面前。
我用自己常用的两款电纸书设备和汉王N10摆放在一起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在这画面上看起来比较正常的位置取了点(彩色圈的接近圆心的位置)查看了RGB信息。
取样点位置,汉王N10(红圈) 的RGB值是(182 200 215),绿圈数值是(182 198 209),而蓝圈数值是(168 186 198),而对于图片来说,所谓的“白色”,指的是RGB三个分量的值都达到255,如果没有达到,那么数值整体越接近255,说明这个位置越接近白色。
无论如何,汉王N10的数值是胜出的。
我们还能清楚的看到,汉王N10屏幕边缘在屏幕上投下的影子更浅更窄,说明屏幕表面的透光层离水墨屏确实很近。薄薄的边缘配合超窄的边框,记录遐思时,心意随着笔尖直接倾注在这无边的“纸片”之上。
是的,如您所见,汉王N10配备了一支电磁笔,相比较于传统触摸屏的输入方案,电磁笔配合柔性材质的屏幕带来的书写体验非常之棒。手掌压着屏幕也不会误触,笔迹和笔尖的跟随度也很高。笔的尾部还设计成了“橡皮擦”,用起来十分趁手。
不同于用电容笔在触摸屏上书写的那种难以控制的滑溜感,汉王N10配置的这支电磁笔在N10的水墨屏上书写的手感非常接近于在“真家伙”上的书写体验——一种如同传统纤维笔芯的水彩笔一样的书写手感,有轻微的“沙沙”声助兴。而笔杆里面还藏了两支备用笔芯,可以随时替换。
而汉王引以为傲的OCR技术确实值得称赞,手写的内容能“光速”变成印刷体文本保存成文档,这体验,可比各种软键盘、外接键盘都要便捷。而且系统自带分屏笔记功能,利用超大屏幕,一半阅读,一半笔记, 用来读写都很方便。
除了这支触控笔,汉王N10还在“书脊”位置设置了9枚物理按键。这些按键表面都有条纹,镶嵌在橡胶触感的“书脊”之上,单手握持也不容易滑落。
几乎所有按键都能由用户自定义它们的功能,除了其它同类产品常见的翻页物理机和安卓类系统里面的主页和返回键,还有足够数量的按键供用户设置成各种快捷启动按钮,让用户的心念迅速跳转在指尖。
日常使用,如果只是看看书,它的电量消耗低得惊人:我刚拿到手时显示电量为99%,在关闭自动关机功能,并看完累计约23万字的电子书后,电量还有50%多。期间还包括我在不停地折腾和安装各种软件并实验使用效果。
为啥折腾软件?因为笔者之前常用的阅读器包括了一款kindle和一款支持京东读书会员的电纸书,通过在汉王N10里安装这些软件,可以轻松的把我的会员功能再利用起来,并找回自己在kindle上阅读的那些文档。
当同步图标开始转圈以后,我突然感觉到,它们都回来了。
当然,汉王N10做到这么轻薄趁手,还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相比较于市面常见的一些阅读器,它个性化的没有阅读光:轻薄有轻薄的代价,削减的厚度,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屏幕前的导光板。而另一部分,就是电容触摸屏。这种牺牲带来的结果,不光是极致轻薄,还有一点就是贴屏畅写体验。
这是一把双刃剑。它削去了屏幕的厚度,也削去了你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冒着近视和散光的危险阅读的坏习惯。
额,等会儿,这坏事儿怎么被我说成了好事?
嗯,开个玩笑,汉王N10没有前光这事儿属于既成事实,对用户的体验带来的改变非常的明显,请大家选购时谨慎评估这个特点。
那,目前体验下来,我觉得吧:
这是一款汇集了我已有阅读器各种优点的电纸书它的轻薄,非常极致。要不是它自带保护盖,我都担心它在我的背包里会真的会像薄本一样卷成一团。
它的操控,非常便利。我根据自己习惯的抓握位置设置了实体按键的功能定义,这份专属于我自己的操作时的“跟手感”,真是甜到我心里。
它的显示,非常锐利,毕竟大屏直出,展现给你的是水墨屏最真实的显示效果,没有电镀材料和亚克力板的干扰。
它的识别,非常直接。利用电磁笔手写输入,再加上专业的OCR识别能力,从心动到行动,只需笔尖一动。
它的价格,还算给力。10.3寸屏幕的产品,价格大多往三千靠拢,而汉王的N10实际购买价格,往往可以滑落在两千以内,一想到我又能有那么多的书可以陪伴,这个价格并不让我觉得有负担。
当然,轻薄的优点也隐含了无背光的缺点,如果各位实在割舍不掉这一点,不妨看看这款产品的兄弟/姐妹型号汉王N10 TOUCH吧
尾声:前段时间,我用得较多的某阅读器品牌突然宣布,一年以后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要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着实让我小小焦虑了一把(这也是我重新开始物色新的阅读器的动机)。而现在,当我手捧着汉王N10后再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猜吧,我估计也就会说一句:“哦,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