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存款3000万需要上班吗?有300万存款若不再工作

有存款3000万需要上班吗?有300万存款若不再工作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了孩子之后,别说300万存款了,哪怕有更多的存款,也觉得不足。就比如,见过一对开美容院的高学历医生夫妇,在房价三四万的小区买了两层住宅,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包了整栋楼去办美容院,一对女儿光报各种班一年就要花好几万了,他家的存款远比300万元多,可夫妻俩依然每天早出晚归。都已经给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另外买好房子了,可依然焦虑孩子的未来。若一个人20岁的时候就有了300万元的财产,从此混吃等死60年,平均到每年能有5万元用来开支。这时,即使一个人无病无灾,仅凭本金也是很难一直过体面生活的。因为还要考虑到通胀的问题。不妨想一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是什么概念,而如今一个人有1万元存款,又是什么概念,这才只过了40年左右而已,更别提60年的通胀侵袭了。要养多少人且很多人并不是单身人士,不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类型。有人还秉持着多子多福的观念,响应了三胎政策。以当下较高的养育

有人问,如果有300万存款,不想再工作了,能不能靠这300万元支撑起余生体面的生活呢?对于这个问题,不能武断地说能,也不能说绝对不能,不妨从多种角度分析一下。

有存款3000万需要上班吗?有300万存款若不再工作(1)

余生有多久

人与人的寿数是不一定的。黄泉路上无老少,有人可以活到八十多岁寿终正寝,一辈子无病无灾,连感冒都很少有。而有人年纪轻轻就百病缠身,满是沉珂,甚至都不一定能活到领养老金的年龄。

如今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如果一个人60岁的时候有300万元,能有20年晚年生活的话,300万平均到20年里,便是每年15万元,每月一万多元。可以说,只要没有什么意外的大额支出,哪怕只靠本金生活,也是可以过上相当体面的养老生活的。

若一个人20岁的时候就有了300万元的财产,从此混吃等死60年,平均到每年能有5万元用来开支。这时,即使一个人无病无灾,仅凭本金也是很难一直过体面生活的。因为还要考虑到通胀的问题。不妨想一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是什么概念,而如今一个人有1万元存款,又是什么概念,这才只过了40年左右而已,更别提60年的通胀侵袭了。

要养多少人

且很多人并不是单身人士,不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类型。有人还秉持着多子多福的观念,响应了三胎政策。以当下较高的养育成本,单单将3个孩子平平安安地拉拔到大学毕业,都需要花很多钱了。更别提还有子女的婚嫁、住房,自己夫妻双方父母的养老等问题。

就比如,见过一对开美容院的高学历医生夫妇,在房价三四万的小区买了两层住宅,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包了整栋楼去办美容院,一对女儿光报各种班一年就要花好几万了,他家的存款远比300万元多,可夫妻俩依然每天早出晚归。都已经给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另外买好房子了,可依然焦虑孩子的未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了孩子之后,别说300万存款了,哪怕有更多的存款,也觉得不足。

有存款3000万需要上班吗?有300万存款若不再工作(2)

若有大病急病

有些人总觉得病痛轮不到自己身上,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脱的,如今由于工作压力,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很多大病、重病、急病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且看看热搜,也能发现这几年极端天气、地震、洪水、公共卫生事件等也时不时造访人们的生活。

这些小概率事件不发生则已,一发生,则很容易在短期内迅速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让人回到解放前。不说别的,靠300万存款够住多久的icu呢?打完那120万一针的药之后,还能支撑多久的体面生活?

怎么做

所以对一些人来说,有300万存款后,不工作是可以支撑起余生体面生活的。但对面临着沉重养育负担,或者是不幸被病痛缠上的人来说,有300万元,能帮其减轻经济压力,但有时候却无法一直维持体面。

想要余生体面,我们首先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与健康,并为这二者配置好保障,筑好防线。另外,工作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除非是工作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了,否则不要轻易选择不工作。

多赚钱,多攒钱,多多益善。另外,考虑到通胀对存款的侵袭,会默默使我们的存款购买力下降,也要注意对存款的保值和增值。

可将多数资金存在银行存款、储蓄国债中保本,对少数资金,可选择稳妥的方式进行增值。就比如一些R1~R2级别的方式,如余额宝、零钱通、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纯债基金等。若想稳稳增值,也可以借助一些外贸经济平台如至臻海购的代销,30万元每月可得3000元商品利润,也颇为稳妥安全。

有存款3000万需要上班吗?有300万存款若不再工作(3)

总之,未来是不确定的,可能会有很多艰难险阻在等着我们,面对这些风险时,更多的存款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对一些人来说,可以凭借300万存款支撑余生体面的生活,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不一定,因而,不建议轻易不工作,除非不得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