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作内容是什么(人工智能训练师)

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作内容是什么(人工智能训练师)因为环境是虚拟的,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设计,赵苍月还能在其中添加一些实际驾车训练中难以碰到的“突发情况”,比如鬼探头,方向盘失灵等等。之前提到的雪地和泥地环境,则属于“极端天气”训练。每一种环境和情况,系统都会给出应对措施。学员在训练中经历了这些问题,万一在现实世界中又遇到了,就不会那么慌张。光是自己体验还不够,产品还得让驾校教练员来把把关。有一次设计完场景,教练员在虚拟场景中试车时,发现汽车后视镜的观感与驾驶真车时有细微差别。经过多方排查,赵苍月发现,原来是这次收集建模数据时出现了小误差。修改过后,虚拟场景里看到的景象就与真实场景完全一致了。“如果这一点点差别没有排查出来,学员学车时就有可能出错,我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赵苍月是千种幻影公司的产品经理,也是一名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驾驶训练模拟”,赵苍月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虚拟现实驾驶课程,并通过编写代码把现实中的环境

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发布的《2021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报告》,首次公开了30个新职业的薪酬水平。这其中,诸如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职业,因为名字充满新鲜感而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工作中要用到很多前沿技术,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往往比较年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将成为这个行业的“先驱者”。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

前脚写好代码 后脚就得“开车”

头戴VR(虚拟现实)眼镜,坐进驾驶舱手握方向盘,时而在科目二训练场内练习,时而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时而在冰天雪地或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每天,赵苍月都要重复这样的工作。这些变化多端的环境,其实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物,必须要戴上VR眼镜,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赵苍月是千种幻影公司的产品经理,也是一名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驾驶训练模拟”,赵苍月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虚拟现实驾驶课程,并通过编写代码把现实中的环境用虚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课程连同公司研发的驾驶模拟机,已经运用在一些驾校当中。

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作内容是什么(人工智能训练师)(1)

赵苍月正在驾驶模拟机上测试

“我今天测的这个雪地环境,路面的质感还得再做一些调整。”为了验证虚拟环境的呈现效果,赵苍月设计完环境和场景后,都要在公司研发的驾驶模拟机上“开车”实测,以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光是自己体验还不够,产品还得让驾校教练员来把把关。有一次设计完场景,教练员在虚拟场景中试车时,发现汽车后视镜的观感与驾驶真车时有细微差别。经过多方排查,赵苍月发现,原来是这次收集建模数据时出现了小误差。修改过后,虚拟场景里看到的景象就与真实场景完全一致了。“如果这一点点差别没有排查出来,学员学车时就有可能出错,我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因为环境是虚拟的,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设计,赵苍月还能在其中添加一些实际驾车训练中难以碰到的“突发情况”,比如鬼探头,方向盘失灵等等。之前提到的雪地和泥地环境,则属于“极端天气”训练。每一种环境和情况,系统都会给出应对措施。学员在训练中经历了这些问题,万一在现实世界中又遇到了,就不会那么慌张。

赵苍月是1980年生人,在他所在技术团队中已经是年龄最长的“老大哥”。早年大学刚毕业时,他干的并不是软件行业,而是机械设计工作。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比较单调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在那之后,他辗转去了一家游戏公司,在那里接触到了虚拟现实的概念,随后又来到了现在这家专做虚拟现实产品的公司。

“之所以选择干现在这行,主要是想追求创造性。”赵苍月表示,最近比较火的“元宇宙”概念,也是虚拟现实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人们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共同生活在虚拟空间中,做很多在现实空间里可以做到甚至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技术最终能发展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想象力,它有无限的可能。”

人工智能训练师

每天上百万句话 全都灌输给模型

“大夫,我肚子疼。”“疼了多长时间了?”“半个月了,疼得非常厉害……”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段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文本。31岁的人工智能训练师王晓露点击“分析”键后,系统自动将对话内容转化为了结构化表示:“症状:腹痛,程度:重度,发生时间:半月”。这样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却是日复一日“训练”得来的结果。

王晓露所在的北京左医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的是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左手医生”。除了能把医患对话一键生成为病历,产品还可以为病人提供诊前信息采集,诊后疾病管理等服务。这些服务依托的,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电脑里的“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模型”来分析对话信息,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不同的答案。

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作内容是什么(人工智能训练师)(2)

王晓露正在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想让人工智能来学习人类的语言是很困难的,我们人类很简单就能明白的东西,它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王晓露举例,病人说“我肚子疼”,医生问“疼了多久”,医生说的“疼”指的是哪个人体部位?根据上下文,普通人都知道指的是肚子,但模型就是理解不了。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王晓露每天都要找上百万个医生和病人的对话句子灌输给模型。通过反复的训练、吸收、学习,模型能“听懂”的话也越来越多。

从数学专业毕业的王晓露,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已经将近10年。这些年来,他深刻地感觉到这一行的技术更新迭代是如此之快。“一开始业内用得比较多的是统计模型,它的分析能力比较有限。后来又出现了神经网络模型,它可以模拟人脑的思考过程,能够分析的数据量更大。”而在自然语言处理这一细分领域,近年来又发展出了“预训练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广泛地吸收各种门类的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对语言的理解力相较前两种模型更强。王晓露现在使用的模型,也是以预训练模型为基础优化而来的,“如果你不去学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你在业内很容易就会失去竞争力。”

在王晓露看来,人工智能是未来许多年都应该重点发展的一个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运用在各种场景,节省人员精力、处理复杂问题。单从医疗场景来说,语言处理模型通过不断训练,它所见到的病例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比一般的医生更加“见多识广”,因此还可以帮助筛查罕见病。“有时候罕见病的表征和常见病是很像的,只会有些微的不同,医生都不一定留意到。有了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捕捉到这种蛛丝马迹,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另一种思路。”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

等行业发展壮大 咱就是先驱者了

上午九点,李思打开电脑里的网课软件,新开了一个主题为“区块链数据结构”的直播课堂。不一会儿,课堂里就来了几十个学生,授课也正式开始。

今年30岁的李思是一所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区块链技术,平时他也会给大学生上一些区块链理论课。受疫情影响,原本应该线下教授的课程现在全都转移到了网上。

相比于经常被提及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这个概念,即使在接触新鲜事物较多的年轻人群体中都有些陌生。李思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区块链就相当于一个电子账本,谁都可以在上边记账,每一个记账的人都互相平等。所记录的内容要符合账本的规范,一旦记录下来就不能更改。记账的人还应该互相监督,以此来维持账本内容的可靠。

入区块链这一行之前,李思做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谈到转行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他看好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另一个是他对区块链这种“平等”的特性很感兴趣。

“我们的生活,由各种各样的数据所组成。但这些数据,往往掌握在少数公司当中。甚至跟我们最相关的数据,也都会被数据商管理和监测,不能被我们所掌控。”李思表示,有了区块链之后,因为它的“平等”特性,每一个记录者发布的信息和数据并没有后台数据商来监控,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数据的主人。

此外,因为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它往往会被运用在金融、政务等领域,甚至有人还嗅到了商机,开发了“区块链表白”业务。只要交一笔服务费,工作人员就可以帮忙把表白信息发布在区块链上,这条信息会永远存在无法更改。“但如果后来两个人分手了,这个信息还是改不了,会有些尴尬。”

区块链的特性可以起到保护数据的作用,但一旦出现问题,想要解决起来也很麻烦。李思回忆,国外曾经出现过一起事件,有一个区块链“账本”在设计之初就有漏洞,被黑客利用后,账本里的很多数据都被污染。因为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些被污染的数据甚至无法修复,只能全都作废,重新记录。“这件事告诉我们,干这一行的人在工作时要十分小心,一旦出问题就会是大问题。”

从业人员少,技术有难度,区块链技术人员的薪酬也水涨船高。在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30个新职业薪酬数据”中,“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以年薪中位值48.7万元排名最高。李思表示,在研究所做研究,如果平台好,是可以超过这个数字的。如果还想挣得更多,往往就要考虑外出创业。“现在区块链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实有很多应用领域并没有人做,机会还是很多的。”

话虽如此,李思暂时还没有走出研究院的想法,他更喜欢相对纯粹的研究环境。科研的道路要忍受孤独,即使是同一个研究小组,同事之间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互相之间不太能深入具体地讨论。但李思认为,无论研究什么方向,都算是为区块链技术出工出力。“等再过几十年,区块链发展更壮大了,咱也可以说自己是行业先驱者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