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重点归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知识解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重点归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知识解读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jiǎ)和蔼(héǎi)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 pǔ) 博学(bó xué)二、生词学习窜(cuàn) 觅(mì) 拗(ǎo) 确凿(què záo) 轻捷(qīng jié)云霄(yún xiāo) 倘若(tǎng ruò) 鉴赏(tǎng ruò) 啄食(zhuó shí)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烦恼也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成长过程中,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文学大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二、生词学习
窜(cuàn) 觅(mì) 拗(ǎo) 确凿(què záo) 轻捷(qīng jié)
云霄(yún xiāo) 倘若(tǎng ruò) 鉴赏(tǎng ruò) 啄食(zhuó shí)
和蔼(héǎi)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 pǔ) 博学(bó xué)
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jiǎ)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三、重点词语解释
【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
【攒】凑在一块儿。
【敛】收拢。
【鉴赏】鉴别、欣赏。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宿儒】读书很多,学问很丰富的老学者。宿,年老的;久于其事的。儒,指读书人。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菜畦】菜地。畦,园地里划分的小区。
【倘若】连词,表示假设,基本上同“如果”,用于书面。
【拥肿】也写作“臃肿”,过度肥胖,转动不灵。课文中形容何首乌的块根肥大粗壮。
【高枕而卧】成语。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高枕,枕着高枕头。《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同义语:高枕安寝、高枕安卧。
四、背景知识
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五、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通读第1—8段
思考:“我”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里?
有趣的景物——不同季节景色不同;神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别样的活动——雪地捕鸟。
2、品读第1—6段
思考:(1)第1段中作者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2)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景物:①视觉上: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②听觉上: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③触觉上:“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拥肿的根”。④味觉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特点:体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穷。
(3)第2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①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②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蟋蟀”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发出的悦耳声音,充满童趣,表现出儿童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5)第4—6段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美女蛇的故事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默读第7、8段
(1)这两段写了发生在冬天的百草园的什么事情?雪地捕鸟。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件事的经过的?
作者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然后写捕鸟的方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接着写捕鸟的结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最后借闰土父亲之口,点出“我”捕鸟不太成功的原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3)找出描述雪地捕鸟的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4)在雪地捕鸟过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捕鸟的心情变化:紧张期待(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失望(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沮丧(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羡慕(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佩服(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4、阅读第9段
思考:“我”为什么要离开百草园了?这一段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我”太顽皮,家人要将“我”送去书塾读书。第9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作者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意。
5、默读课文第10—23段
(1)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哪些事情?
行礼拜师;问“怪哉”虫;课间玩耍;师生共同读书。
(2)鲁迅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寿镜吾老先生?从中可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外貌描写,如“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写出了他的年老,从侧面反映出他的学识渊博;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表现出他的古板严肃;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表现出他对好文章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
6、概括内容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你的评价依据。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苦”: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乐”: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③游戏乐。小园里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描小说绣像、在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④收获乐。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六、主题归纳
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