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对比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对比阅读)(1)俄而雪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
七上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世说新语》二则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舍去
舍:舍弃
(5)去后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7)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8)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10)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
(12)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13)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4)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16)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7)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8)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三、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
日:日子,岁月
(7)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8)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静以修身
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3)意与日去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四、狼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仍从
从:跟从
(2)并驱如故
故:原来
(3)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4)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5)积薪其中
薪:柴草
(6)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7)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
(8)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9)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其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
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
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2)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3)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4)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5)意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6)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7)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寓言四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
(2)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3)国人道之
道:讲述
(4)闻之于宋君
闻:使知道
(5)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
(6)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7)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8)若屈伸呼吸
若:你
(9)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若
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
若屈伸呼吸(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恒装一囊( )
(4)逃走山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不思则罔( )
(2)腰白玉之环(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则是典型的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乙】段主要采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3)夫君子之行( )
(4)险躁则不能冶性( )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中心内容。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是吾剑之所从坠( )
(4)遽契其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说说甲乙两文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1.(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趁、乘(3)经常、常常(4)跑
2.(1)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3.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4.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二、1.B
2.(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3.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三、1.(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腰佩
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3.语录 对比
4.【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