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部编版四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解析)1、题西林壁 [宋] 苏轼(shì) 横看成岭侧(cè)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从各个角度对同一座山进行观察,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庐山变幻万千,呈现不同的景象。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伟壮观。2、雪梅 [宋] 卢(lú)钺(yuè)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 骚(sāo)人阁笔费评章。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3、暮(mù)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sè)瑟半江红。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观察得很细致,敏锐地抓住照在江面上的两种光色,描绘夕阳和江水在变化中的美,非常有特

《古诗三首》收录在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需要掌握:19个汉字。【暮江吟】写出了日落暮江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格调清新,色彩明丽,全诗从黄昏写到夜幕降临,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江边美景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的作者抓住庐山的姿态写出游山时的感受,不但赞美了庐山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还道出了一定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作者眼中的梅和雪,通过梅和雪的对比,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部编版四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解析)(1)

明确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了解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文学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晚年与刘两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主要作品】《池上》《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长相思》等。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突出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并称“三苏”。
主要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名言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他人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

作者简介】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梅坡,诗风平易。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主要作品】《雪梅》《春游》《柳絮》《茉莉》等。
名言佳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掌握课文的写法

暮江吟】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题西林壁】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哲理。
雪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拓展知识内容

暮江吟写作背景】《暮江吟》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对大自然的热爱,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题西林壁写作背景】《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雪梅写作背景】《雪梅》这首诗作于初春,梅花开放,作者与友人赏玩之时。

思维导图构思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古诗三首课文讲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解析)(2)

学会生字、生词

我会认:
暮(mù)、瑟(sè)、缘(yuán)、降(xiáng)、骚(sāo)、逊(xùn)、输(shū)

我会写:
吟(yín)、题(tí)、侧(cè)、峰(fēng)、庐(lú)、费(fèi)、须(xū)、暮(mù)、缘(yuán)、降(xiáng)、逊(xùn)、输(shū)


汉字记忆方法

降(xiáng)
下降(jiànɡ)、投降(xiánɡ)
[我们有办法让从空中降(jiànɡ)落的敌人投降(xiánɡ)。]

降(xiáng)
下降(jiànɡ)、投降(xiánɡ)
[我们有办法让从空中降(jiànɡ)落的敌人投降(xiánɡ)。]



掌握课文全解内容

1、题西林壁 [宋] 苏轼(shì) 横看成岭侧(cè)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从各个角度对同一座山进行观察,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庐山变幻万千,呈现不同的景象。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伟壮观。

2、雪梅 [宋] 卢(lú)钺(yuè)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 骚(sāo)人阁笔费评章。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3、暮(mù)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观察得很细致,敏锐地抓住照在江面上的两种光色,描绘夕阳和江水在变化中的美,非常有特点。

4、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 雪却输(shū)梅一段香。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5、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是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出作者没有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了原因: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迷惑。

6、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在这里,诗人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