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集锦二)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集锦二)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集锦二)(1)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

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A.参与/夹;B.这一类/连接;C.请/请教;D.所以。故选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2 分)

A.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解析】A.代词/无意;B.凭借;C.在/比;D.承接/却,转折。故选B。

13.用现代双语写出下面甸子的意思。(4分)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 在迎战齐师时 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 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 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解析】B.课文长勺一战,只是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他知道国君可以一战的根本是"取信于民",并不体现他的远大抱负。不是一回事。

1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2 分)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 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解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由文章内容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 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3题。(15分)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1分)

【答案】

7.A

8.D

9.(1分)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 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 其真不知马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答案】

13. 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14. B(A中"C "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 D(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写)

16.(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手拈来

11.对"齐师伐我"一事,曹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12.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

13.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

【答案】

9. 一鼓作气

10. B

11."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12.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13.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6.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C. 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

7. 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 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 力求做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 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 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名人与游",得以"预君子之列"。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 A

【解析】A是,均翻译为"这样";B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愚公;C、足:脚/足够/值得。D以,介词"因为"的意思/认为/连词"用来"。故选A

7. C

【解析】文章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画波浪线的句子,并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并没有表现出他的机智。故C不正确

8.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以头抢地耳(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6.翻译句子。(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7.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 (2 分)

【答案】

5.①碰、撞 ②道歉说明:本题2分。

6.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啊。

说明:本题2分。

7.表明决心 威慑秦王。 说明:本题2分。

(1)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l。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马也(这) 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执策而临之(马鞭) 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评文: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1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5分)

【答案】

10.C 11.B 12。B

13(1)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14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1.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2.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3.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2分)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4分)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2分)A

8.(4分)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每句1分)

9.(4分)(1)(1分)用实心办实功 (2)(1分)骚人赏(2分)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第6~9题。(13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B. 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C. 则有去国怀乡(国家)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7.下面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行道之人弗受

B. 然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然曰

C. 感极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 其必曰 其真无马邪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6. (3分) C(国都,都城)

7. (3分) A(A.都是:的;B.这样/……的样子;C.表顺承/表转折;D.他/表诘问语气)

8. (3分)B(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不同)

9.(4分)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以""忧"各1分,句意通顺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10-13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援疑质理 (2)或遇其叱咄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录毕,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

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0.(1)引、提出 (2)训斥,呵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2.D

13.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1.A 12.C 13.B 14.C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6-19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连月不开

(4)春和景明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

1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

16.(1)同"嘱",嘱托 (2)壮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

17.(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分)(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分)

18.C(3分)

19.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4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曹操比于袁绍 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B.①利尽南海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C.①信义著于四海 ⑦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然操遂能克绍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B.①贤能为之用 ②梅花为寒所勒

C.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 至焉

D.①犹鱼之有水也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8.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2 分)

【答案】

5. D (2分) 6. D (2分)

7.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 (分)

8. (共2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1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