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课,我选择了在录播教室里讲,因为那里有学校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最后一天晚上,对着那些图我还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典型事件。最终,我的这位北师大研究生毕业的安露妹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整合方案,绝对可称得上一次创新。她想到了本学期的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第八章最后一节单独写了朱德,这也是人物传记,这两篇文章不仅在内容上可以形成很好地呼应,在人物传记写法上也可以互为补充。于是我们确定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传记的一般特点及写法;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写法。这方案我举双手赞成。我也真正理解了学校领导们提出四同课的用意——凝聚集体智慧,让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不过,最终课堂的呈现,我俩还是出现了不同。我这个班级学生语文学科整体水平要差些,再三权衡之后,我调整了课堂的结构,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回忆我的母亲》那里。最后的几天,得空我都会和修老师谈谈我的困惑。比如为什么说这些事件就是典型的事例,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1)

备课篇

这几年学校要求上四同课,即组内老师同备课、同上课,课后再同评课、同反思。最初作为单打独斗的心理老师和传统文化老师的我,还挺好奇这个都长一个模样的课堂。

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我亲身经历一番。

我们一起选择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刘安露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如果只讲这一篇,课堂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我同意她的观点。如何整合?我俩意见不一。我想整主题阅读,因为我喜欢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烟台地区一直使用的是鲁教版,从今年改成部编教材,因而这批八年级学生完美的错过了写母亲的这篇文章。安露老师想整传记写作,而且是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整合。从阅读到写作,从现代文到古文,这个跨度太大了。不过我没有十分坚持我自己的想法,偷了个懒,等着安露老师拿出课堂框架。

最终,我的这位北师大研究生毕业的安露妹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整合方案,绝对可称得上一次创新。她想到了本学期的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第八章最后一节单独写了朱德,这也是人物传记,这两篇文章不仅在内容上可以形成很好地呼应,在人物传记写法上也可以互为补充。于是我们确定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传记的一般特点及写法;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写法。

这方案我举双手赞成。我也真正理解了学校领导们提出四同课的用意——凝聚集体智慧,让教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不过,最终课堂的呈现,我俩还是出现了不同。我这个班级学生语文学科整体水平要差些,再三权衡之后,我调整了课堂的结构,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回忆我的母亲》那里。最后的几天,得空我都会和修老师谈谈我的困惑。比如为什么说这些事件就是典型的事例,它们究竟典型在哪里?关于这个困惑,所有的资料都没有解释,只是反复提这个词——典型事件。

最后一天晚上,对着那些图我还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典型事件。

课,我选择了在录播教室里讲,因为那里有学校最先进的教学设备。

没有试讲。

一节家常课即将开始。

Si Wei Dao Tu

三用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

我教《回忆我的母亲》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2)

一用导图,明晰学习目标

《回忆我的母亲》是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对于本课目标的解读便先由单元学习目标入手。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3)

将我画的第二单元学法指导思维导图放于投影下,我开始解读: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它们就像一对翅膀,带着我们飞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与“生活的记忆”有关,记录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鲁迅回忆的是老师,朱德回忆的是母亲,茨威格回忆的是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艾芙居里回忆的是自己的父母。这些课文都带有传记的特点,但又各自不同,因而本单元写作训练就是学写传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借助《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了解传记的一般特点及写法,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写法。并通过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目标清晰了,学习方向也就明确。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4)

二用导图,突破目标重难点

这是课堂最重要的环节,共出示三幅导图,从不同角度,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第一步,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学生将借助填写表格学会归纳概括典型事件及人物品质。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5)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挖掘这些事件中究竟哪个词语,哪句话最能刻画出母亲的性格及品质。

如母亲的勤劳如何体现?

学生一一找到“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找到“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的“一分钟”;找到“八十五岁还在不辍劳作、纺棉”等等。

如母亲的坚强如何体现?

学生找到退佃搬家一事中的地主“威胁”“逼”,“大年三十”“一家人被迫分散”“天灾”“悲惨遭遇”“不灰心”。

如母亲的深明大义如何体现?

学生找到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时“瞒”着母亲。为什么瞒着?因为新旧思想冲突厉害,会打仗,会牺牲。哪有母亲会希望儿子死掉的,但母亲不反对还有许多“慰勉”。

学生找到这样的语句:朱德加入共产党后,与家庭完全隔绝,也没有给母亲寄钱,因而母亲独自撑起一家人生活,但母亲知道儿子做的事业,知道党的困难,依然过着勤苦的生活。

现在整理这些课堂,好似很简单,但事实上我和学生的对话很艰难。多年来学生养成的阅读习惯是浅阅读,能归纳出事件,也能说出品质,但缺乏深入思考。尤其是抓住重点词语去思考,还很欠缺。所以我对此早有预料,我绝对不代替他们思考,用尽各种办法逼着他们思考。其中之一就是小组加分,分数最高的小组奖品是大冰的书《我不》。

第二步,出示时间轴线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6)

将同学们找到的这些事件用时间轴线图的方式呈现,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的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之一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典型事件。

第三步,出示鱼骨图,让学生填写。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7)

借助鱼骨图,让学生学会将事件分类,分清哪些事件是写母亲对家庭所做的贡献,哪些是对民族做出的贡献?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勤劳是很多母亲都会有的品质,但是对民族的贡献确是这位母亲独有的。这也正是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学生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典型事件之所以典型的原因。

三张图,让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到位,学习目标也得到很好的落实。老师借助导图,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学生原有的思维,可以很好由具体到抽象、最低级到高级地训练学生思维。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8)

三用导图,搭建思维框架

这个环节是要带领学生去学习另一篇人物传记,斯诺笔下的朱德。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9)

书提前布置学生阅读,每位同学根据阅读后的思考,也画出了各自的思维导图。

首先朗读课文后四段,由这四段内容的分析过渡到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问大家,认识了一个勤劳伟大的母亲之后,了解了母亲对朱德的影响以及朱德对母亲的怀念。那么,在一个外国人的眼里,朱德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开始交流分享关于朱德的思维导图。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大多是按照外貌、籍贯、职业、家庭组成、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以及个人主要经历等方面来整理的思维导图,这一点我事先已经预料到了。这也是人物传记写作中最主要的内容,这样的角度归纳很正常。但我在细读斯诺的文章时发现了另一个角度,按照我的发现我画出了我的思维导图。我请学生看我的导图,并试着说出我画导图的思路。

学生找出我是从斯诺写,康克清(朱德夫人)说、外国记者说、朱德自传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我进一步问,斯诺为何会从这四个角度来介绍朱德?

学生讨论了半天才明白因为要真实。

的确,因为斯诺没有能亲自采访到朱德,他不能胡乱写。人物传记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要写真人真事,不能道听途说,引用的资料也是绝对真实可靠。

最后同学们读斯诺给朱德高度评价的段落,进一步了解朱德的伟大之处。而正是这位勤劳而伟大的母亲,养育了智慧而忠诚的朱德!再次回到课文,板书归纳总结。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10)

其实,最后的板书也应该算是一个导图,对整堂课做一总结提升。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本节课,是我将各种导图应用于语文课堂的一次小小的尝试。这一个个的导图,成为我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力的有效助手。它们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进入到一个教学相长的境界。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11)

3年级人教语文下册思维导图(让语文思维可视化)(12)

山东省烟台第十三中学教师。

郝晓琳

玩转思维导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