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C.泄气(xiè) 督战(dū)前锋(fēng)风平浪静(jìng)D.业已(yè)要塞(sài) 歼灭(qiān)英勇善战 (shàn)2.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g)摧枯拉朽(cuī)

B.芜湖(wú)签订(qiān)协定(xié)锐不可当(dǎng)

C.泄气(xiè) 督战(dū)前锋(fēng)风平浪静(jìng)

D.业已(yè)要塞(sài) 歼灭(qiān)英勇善战 (shàn)

2.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的“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C.“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自豪之情。

D.“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巧妙地交代战役的结果,揭示了敌军溃退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3.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二、填空题

6.《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文中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结果:

7.填空。

(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_____,有时兼有______、______。

(3)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语五个部分。

三、综合性学习

8.2020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1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

战斗英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那么,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1)

9.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期,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学校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着,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

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几节运动。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

10.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举行以“走近中国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5个重点句式: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预习作业(5)

图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图2:青年科学家曹原 图3:嫦娥四号 图4:港珠澳大桥

(1)参照示例,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根据最近发生的与图片有关的重要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示例:全球同时速最长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上线运行。

(2)你校邀请了上面图片中某个人物或成果创造者、设计师来作报告,在互动交流环节,你获得了一次向对方提问的机会,请你作出恰当的表述。(图片任选其一,要求语言得体,提问有针对性)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完成各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1.狭义的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2.文中的第①句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_________部分。

13.选文中画横线句能否改成“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读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14.选文中加点的“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15.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本文从两个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面各是什么?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①。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②。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③。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④。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⑥。

(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③。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④。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⑤。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⑥。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⑦。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⑧。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⑩。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⑪。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⑫。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⑬。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⑭。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⑮。

16.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两篇短文属于_________义的新闻; (乙)文中表明新闻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句(只填句子番号)。(甲)文的结语是第________句。(只填句子番号)(乙)文的导语是___________句(只填句子番号)。

17.对两则短文进行比较,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标题中都可以获知事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但第二则的标题比第一则更能够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B.都可以从导语中中获知新闻的四个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C.涉及的事件相同,但第二则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

D.两则短文的主体中都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结语都在文章的最后。

18.两则短文正文前面的黑体字部分在文章的结构中属于什么?有何作用?

19.第一则说“我三十万大军”,第二则却说“百万大军”,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20.消息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21.(甲)文中“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一句中加点词语突出了人民解放军具有怎样的气势?

22.(乙)文中“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3.在(乙)文中,三路大军报道内容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三)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24.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温馨提示:第一段是导语,概括每句话的要点即可)

25.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温馨提示:考查概括能力,和分段写段意类似。)

26.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

(温馨提示:找出能分别体现新闻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的句子即可。)

27.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温馨提示: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特点)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本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8.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0.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D

6.时间:二十一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敌我双方;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7.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故) 叙述 议论 描写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8.(1)(示例)①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②渡江作战当天,在炮火的掩护下,全体人员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奋勇向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③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示例)从学校出发,沿姥山路向北步行,在义城派出所路口右转,然后向东南步行,在路口右转进入包河大道,沿包河大道向南步行,随后右转进人环湖北路,然后向西南方向步行,在上海路与环湖北路的交叉路口继续直行,随后右转进入云谷路,沿着云谷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然后左转,继续沿云谷路向西步行,随后左转进入金斗东路,继续向南步行,即可到达目的地安徽名人馆。

9.(1)毛泽东具有爱好读书,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坚忍毅力。

(2)(示例)只有心系祖国,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10.(1)拟写一句话新闻

图1,示例一:美国全面封禁华为。

示例二:任正非创立的华为集团被多个国家围猎封杀。

示例三:任正非就华为事件接受央视采访。

图2,示例一:曹原被评为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示例二: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

图3,示例:我国嫦娥四号探測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图4,示例:建筑史上里程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开通。

(2)如选图1。

示例一:任总您好!现在很多人认为要是不挺华为就是不爱国。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示例二:任总,您觉得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对于华为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能简单回答一下吗?

示例三:任总您好!谷歌事件令很多用户担心未来华为手机不能用安卓系统。您该如何去应对?

示例四:任总您好!面对华为被多个国家封杀的现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1. 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2. 导语 电头

13.不可以,“至发电时至”“余部”用词斩截有力,毫不拖沓,体现了语言的精炼、铿锵;“三分之二”把时间交代得非常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所以不能改。

14.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失”,“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都不如前者深,不能互换。

15.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6. 狭 ⑥ ⑥ ①②

17.D

18.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新闻(消息)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9.并不矛盾,第一则报道的时间是“二十二日二时”,第二则的时间是“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从“二时”到“二十二时”,时间发生变化,成功渡江的人数也因此发生变化。

20.“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这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21.句中加点词语“突破”、“占领”、“进击”三个动词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22.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⑥。

23.略写中路军,祥写西路军和东路军,详略得当。

略写中路军,是因为中路军所遇到的抵抗较弱;祥写西路军,是因为西路军遇到的是敌军司令亲自督战;祥写东路军是因为东路军所进军的路线离南京最近,其所遇抵抗也较为顽强,因此这一路的战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清明祭扫代表、形式、参与祭扫及幸存的人数。

25.祭扫过程,回顾历史,日本友人祭扫,祭扫意义。

26.本则消息大量使用数字来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例如,“9时祭扫仪式开始”表现了及时性,“‘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表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27.因为“遗属”是参与祭扫的主要人员,只写“遗属”,不写其他参与人员,是为了让新闻标题更简洁,更能突出主体。

28.说明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29.这句景物描写既写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又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同时也使枯燥的记叙变得生动。

30.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