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常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马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常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马说)⑦安:怎么。注释:①一食:吃一次。 ②或:有时。 ③一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④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 ⑤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⑥且:犹,尚且。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②辱于奴隶人③之手,骈死④于槽枥⑤之间,不以千里称⑥也。注释:①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 ②祗(zhǐ):同“只”,只,仅。 ③奴隶人:奴仆。 ④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⑤槽枥:马槽。 ⑥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以,用。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③。食④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⑤,且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⑦求其能千里也?
【作家作品】韩愈(768年—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本文虽是议论性文体,却讲究文采。
【课文解读】本文以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写作特色】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寓深刻思想与具体形象之中。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做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
一、课文字词详解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②辱于奴隶人③之手,骈死④于槽枥⑤之间,不以千里称⑥也。
注释:①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 ②祗(zhǐ):同“只”,只,仅。 ③奴隶人:奴仆。 ④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⑤槽枥:马槽。 ⑥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以,用。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③。食④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⑤,且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⑦求其能千里也?
注释:①一食:吃一次。 ②或:有时。 ③一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④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 ⑤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⑥且:犹,尚且。
⑦安:怎么。
策之①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执策而临⑤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⑥?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②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⑤临:面对。 ⑥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一)常规字词1.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道:方法。
2.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
3.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邪:通“耶”,吗
4. 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
5.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
6.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
7.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
8. 故虽有名马。虽:即使
9.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10.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1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12.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二)通假字1.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只”,仅。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养。
二、重点句子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三、理解性默写1. 《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 《马说》一文中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3.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4. 韩愈《马说》一文中既表现千里马悲哀又点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这样知己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四、内容理解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人)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3.第二段文字说明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4.第三段主要内容是:天下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识别千里马的人。(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5.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6.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案】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关系是什么?
【答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8.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9.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名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答案】例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例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