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7.0版:从迭代看产品 万字分析微信读书4-5版本
微信读书7.0版:从迭代看产品 万字分析微信读书4-5版本再说4后期版本,说下相比较初期版本更改的地方,4后期版本将主要集中在交互方式和信息展示上。可以查看目录、切换章节等,这个模式即降低了阅读成本,也增大了书籍内容的曝光度,这个思路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但是否直接占据一个一级界面,这个是需要再次思考的。微信读书之前的理念,即基于好友关系链,用户可以根据好友在读来发现更多的好书,这个是一个很好地想法,但是存在天然的弊端,即好友数量不可能无限制,也就造成一群好友能推荐的书类也是有限制的,重合度相对较大。但基于某本书的书友链,更有发挥的张力,喜欢同一本书的书友,喜欢另外一本相同的概率较大,所以,微信读书的这个改动是个基于系统推荐的书友在读模式,是好友在读推荐的补充。同时,该模式的阅读负担较小,原有的书籍推荐是整本书,而阅读一本书的成本相对较高,不同类型的书籍的阅读难度更是不同,而故事推荐,是将推荐书籍内的章节或精彩内容单独进行展示,虽然是以文章形式展示
在4初期版本中,新增了运营的福利中心,放置在卡片的左侧,左侧滑动到底即可打开,当然,由于是运营活动,所以下载该版本的运营活动肯定不是2019年的活动。
发现页的卡片增大了书单的推荐,点击书单即可进入详情,可以看到书单的创作者、书单学习以及书籍组成,其他卡片均与3版本一致。
书城新增了公众号分类,可见公众号是4版本内容的战略支柱,书城的搜索也进行优化,但搜索的体验较3版本下滑,实时搜索,展示的信息list没有以前丰富,而是采用了常规的匹配展示。
除去好友在读和想法所推荐的书籍外,在该版本,将原有的想法页面换成了故事,故事占据了一个一级页面可谓是非常大的改动,细看故事流里面的卡片,依旧是推荐内容,该推荐不是基于好友的推荐,虽然实质上是机器推荐,但采用的还是协同过滤,也就是书友性质的推荐,集中在人身上。
微信读书之前的理念,即基于好友关系链,用户可以根据好友在读来发现更多的好书,这个是一个很好地想法,但是存在天然的弊端,即好友数量不可能无限制,也就造成一群好友能推荐的书类也是有限制的,重合度相对较大。
但基于某本书的书友链,更有发挥的张力,喜欢同一本书的书友,喜欢另外一本相同的概率较大,所以,微信读书的这个改动是个基于系统推荐的书友在读模式,是好友在读推荐的补充。
同时,该模式的阅读负担较小,原有的书籍推荐是整本书,而阅读一本书的成本相对较高,不同类型的书籍的阅读难度更是不同,而故事推荐,是将推荐书籍内的章节或精彩内容单独进行展示,虽然是以文章形式展示,但操作方式和阅读书籍是保持一致的,
可以查看目录、切换章节等,这个模式即降低了阅读成本,也增大了书籍内容的曝光度,这个思路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但是否直接占据一个一级界面,这个是需要再次思考的。
再说4后期版本,说下相比较初期版本更改的地方,4后期版本将主要集中在交互方式和信息展示上。
1、2、3 版以及4初期版本的发现页都采用了横向卡片滑动交互方式,而在4版本后期更改为了上下卡片滑动形式,应该是为了保持APP内操作逻辑一致,毕竟故事页是采用信息流展示的。
同时卡片内容展示和类别有了更新,例如书单可以直接展示书单的前三本书籍的关键信息,能更高效帮助用户提取关键内容,辅助查看决策,卡片新增猜你喜欢,与故事的推荐类似,但并不是章节推荐,还是采用整本书推荐方式,推荐的理由是书友在读,这样,两个页面分成了用户推荐的两个类型,一个是好友在读的整书推荐,另外一个是书友在读书籍的章节推荐。
还新增了用户周阅读报告,包括每日时长趋势、本周时长、内容总结,通过数据统计,方便用户进行复盘,提高阅读意识和习惯,并激发用户积极性。
书城则增加了有声剧、分类榜、书单和免费书的栏目,并且猜你喜欢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如直接点击标签就可进入标签类别,帮助产品完善用户画像标签分类,但网络小说的展示权重有了提高,应该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化的用户群体,肯定会引起老用户的不满。
4初期版本的故事在4后期版本直接改成了看一看,与微信的看一看类似,有朋友在读、热门推荐、微信关注的公众号推送,设置内可以关闭,关闭后变成书籍推荐,但不再是初期的章节内容的推荐了。
说实话,不是很明白故事改名为看一看的目的,推测应该是:
微信读书平台为公众号提供流量,公众号为微信读书增添内容,对于当时的微信而言,是不会做公众号分发的,而微信读书作为垂直领域,刚好能提供推荐,有流量分发,这种模式对于内容建设和流量分发来说是很好的事情,也能覆盖到纯公众号阅读类用户。
但变的太快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例如看一看就会杀用户时间,不会让用户用完即走,而且一级界面的信息冗余对用户体验来说很不友好,其次,推荐的内容质量不好掌控,没有稳定的推荐规则。
3. 看书
书架页,4初期版本较3版本变化不大,主要是书架页增加了电脑版的功能入口,因为微信平台基本上是扫码登录,所以书架位置放置了扫一扫入口,原有搜索界面的在架书籍分类显示放置到了书架一级界面上,编辑置于搜索栏,这个布局有些不合理,书籍和对应操作不能很好映射。
书架的搜索显示个人觉得有些疑惑,书城的搜索只有匹配文字展示,而书架的搜索,信息展示与3版本一致,展示搜索的封面和作者,不明白为什么。
在阅读页上方功能区,增加了之前放置在更多里面的分享,应该是原有的路径太深,分享行为数据太少。
4后期版本,较初期版本,书架的功能布局进行了调整,针对在架书籍的分类显示和编辑功能归到了一类,在搜索栏里做了更多操作入口,原有电脑版扫描登录加入其中,另外增加了墨水屏版的引导说明、电脑文件的导入、iCloud 文件导入、书城入口以及书籍推荐。
后期版本很明显支持了用户的本地文件上传,微信读书支持其阅读体验,确实很方便用户,有些书籍书库里是没有的,但极大概率会出现个人的盗版书籍使用行为,严格意义上是属于侵权的,当然,作为平台,是打了灰色球。
在阅读板块中,原有章节是包含目录、笔记和热门划线的,但笔记和热门划线不容易发现,需要操作2到3步才能看见,后期版本将笔记和热门划线单独拆分出来合并成一个新的功能,放置在个性化操作下方,更方便查看自己的思考和全书精彩部分。
剩下的都是对显示、进度和字体操作的体验优化,保证一致性,提高体验。
4. 论书
想法板块,在这一版本,是极大降低了权重,并且功能无变化,和1、2、3版本的产品定位和理念有较大冲突,从产品上,本人也无法猜测,应该是改的太大了,实际上,看一看或故事本身就是发现的一个分支,没有必要再占据一个一级页面的,况且这个一级界面本身就是留给好友想法动态的。
在个人页,原有的list做了调整,初期版本将运营所需的读书小队并入社交小类中,每日一答单独成组,书架的阅读记录和笔记书单归为一类。
而在后期版本,list再次进行调整,运营的相关功能整合成一个功能集,为福利场,阅读记和笔记归为一个功能集,架构相比较初期版本是有一定进步,但笔记、读过和订阅的信息层级还值得商榷一下。
在商业化和用户增长这一块,阅读时长可以兑换无限卡,阅读1、3、5小时,可分别兑换一天无限卡,但每周上限为3天,超过部分不支持兑换,很明显,这是为运营活动让路,包括答题瓜分无限卡、邀请新友或好友回归得三天无限卡。
初步计算,4版本用户如果想要每周都能拿到无限卡,在阅读时长兑换3张无限卡后,需要邀请一位好友拿到3天,再进行答题拿到至少1天,才可以满足7天需求,免费读书成本较3版本有所降低,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体验问题,例如邀请,每个月都想免费的话,就需要保证一个月邀请4位好友。
5. 版本市场反馈
看下4版本的下载量:
如下载所示,本数据来自七麦数据ios端的下载量,数据有一段的不正常,因为安卓端数据是正常曲线,所以进行拼接处理。
可以看到,4.5版本后,下载量有一定的下滑趋势,但应该是和运营有关系,在用户反馈这一块,查询七麦数据的评分记录,IOS端共1015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