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7.0版:从迭代看产品 万字分析微信读书4-5版本
微信读书7.0版:从迭代看产品 万字分析微信读书4-5版本想法等具体书籍的二次衍生内容没有更新,对评论进行了小修小补的优化,当然圈子的帖子也算是想法的一种。在5版本增加了圈子功能,支持用户在圈内发帖带话题,和其他用户一起互动并且支持将阅读状态同步到微信的状态和看一看中。5.0.0将书单移至书架,5.0.5书单支持更多形态书籍的加入。在5.3.5、5.4.1和5.5.4支持更多格式的本地文件上传,并进行常用 pdf 文件的阅读优化,5.5.3则支持微信收藏和浮窗的公众号文章阅读,这个是考虑到了用户过往的文件阅读需要。而之前尚未有过更新的关系社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更新。
好评与以往差不多,一星二星低评主要集中在4.5版本之后,是影响到了下载量,4.5版本的一星差评达到2248条,用户口碑急剧下滑差评集中在:
- 无限卡免费范围有限,章节还要付费;
- 内容出现很多的涉黄擦边球 会员广告太多;
- 运营功能有很多 bug;
- 看一看无法专心读书,太驳杂。
可以说4版本,尤其是4.5版本后,市场反馈是最为糟糕的,由于不知道营收如何,但这个版本应该算是较为失败的版本,商业化模式很明显存在巨大的弊端,与微信所说的无形、高级商业化理念相差甚远。
三、大版本5.0:承前与启后?1. 版本周期分析
5.0版本迭代了29个版本,5个中版本,24个小版本,从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经过筛选后可以得到15个显见更新版本的内容,如图:
从大版本上看,5版本主要集中力量优化了4版本商业和运营出现的重大规则问题,同时对书城等内容进行了收尾性的优化,而新一轮的关系链以及社区建设提上了日程,该版本从历史上看是微信读书第一轮大迭代与第二轮大迭代的衔接版本。
5.0.0将书单移至书架,5.0.5书单支持更多形态书籍的加入。
在5.3.5、5.4.1和5.5.4支持更多格式的本地文件上传,并进行常用 pdf 文件的阅读优化,5.5.3则支持微信收藏和浮窗的公众号文章阅读,这个是考虑到了用户过往的文件阅读需要。
而之前尚未有过更新的关系社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更新。
在5版本增加了圈子功能,支持用户在圈内发帖带话题,和其他用户一起互动并且支持将阅读状态同步到微信的状态和看一看中。
想法等具体书籍的二次衍生内容没有更新,对评论进行了小修小补的优化,当然圈子的帖子也算是想法的一种。
在内容和推荐上,书城导航也出现在看一看页,搜索结果支持分类查看,书籍的作者、作品以及都直接展示。
在商业化板块,5版本开始开辟书本领域电商,可在APP内购买纸质书。5.2.2和5.4.5版本都对之前4版本存在的阅读时长兑换进行了优化调整,在5.2.2更新了付费会员的权益。
开始聊界面,5版本与4版本相比较而言,界面改动较小,基本上是各个二级功能入口的调整,由于微信读书在12月5号将有声书独立成一个单独的APP——微信听书,所以5版本有很多的引流入口的,不做分析。
2. 找书
发现页,增加了书城分类的快速入口,如分类、书单等,直接展示一些关键的分类,促使用户点击,书籍查找的逻辑现在是很完善了,有直接目标需求的,可以通过查找进行精准化搜索,有大致方向的,可以通过类别入口进行查看,而漫无目的无目标的也可以通过分类和推荐卡片进行选取。
发现页的卡片与4版本保持一致,不同的是,运营相关的卡片增多了,例如联名卡等,在看一看页面,放置了书城以及搜索栏,同时将好友想法、好友赞过和今日更新放置在一类中,默认为今日更新,下拉后即可刷新推荐。
说实话,不仅是内容上还是从功能界面上,看一看与发现是非常接近的,尤其是推荐,除了展示的不同,逻辑上是一致的,而发现页多的是运营的内容,看一看页多的是好友想法而已。
点击推荐的书籍,全网评价迎来更新,之前只是单纯的星级点评,现如今直接分成三个感受:好看、一般和不行,相比较之前,让用户更能直观感受书籍的受欢迎程度,同时推荐值也有了文字描述。
书城内部,榜单推荐也有了明显的偏向性,4版本过于推网络小说,信息展示优先级很高,在5版本则回归到 3 版本,内容推荐不再单一化,榜单千人千面。
3. 看书
看书方面,书架和书单变为同一层级,分类直接展示,不再像4版本需要点击才可查看,更加高效。
书架编辑多了置顶,可将书籍置顶在首位,书单是在4版本所加,本地上传有了更多的格式支持,方便特殊需求的用户,书架搜索与 4 版本一致。
书籍阅读针对阅读的体验没有明显更新。
4. 论书
好友想法的权重与4版本一样,还是放在较低的优先级上,朋友赞过都要比想法入口明显。
5版本的推荐思路和4版本没有多大区别,猜测是为了收集用户数据,做好推荐模型?
不过,经过4个版本的用户与原创内容的积累,微信读书终于推了了社区功能,在APP内叫圈子,通过书籍阅读页可以进入该书归属的内容圈子,如汉朝书籍归类于历史圈子,功能入口做的很明显,不惜用颜色来做强提醒。
点进圈子后,可以看到该圈子的用户帖子,包含全部实时贴,默认时间排序,也有精华帖,不知道是后台运营人员操作还是系统进行判定的,用户需要加入该圈子才可发帖,但有意思的是发帖页面的引导语是写下你的想法?我怀疑这是按照想法发布的模板改的。
点击右上角的广场?发现?即可进入圈子列表,显示已加入和未加入的圈子,圈子按照活跃度进行排序,圈子包括文学类别、职场话题等,也包括具体到某本书的圈子。
说实话,经过前面四个版本的梳理,我相信微信读书会走出内容社区这一步,但没有想过来的如此之快。
从功能入口路径深度上说,尚且只是初步尝试阶段,但目前已经积累的一定的UGC,肯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但想一想,确实是非常合理的,1、2、3三个大版本,通过关系链,用户可以接触到好友在读的书籍,看的用户越来越多,原创内容(想法、评论)也就越来越多。
而一但内容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做系统推荐,毕竟一个人的好友是有尽头的,没有更大的张力了,而一本书的阅读人群是无限的,系统可以基于物物、人人做推荐。
但新的问题来了,一本书的用户内容再多,也仅仅是局限单一的书,而无法破圈,而如果想打通各书籍的内容墙壁,则又是很矛盾的,例如修仙小说和严肃文学小说的受众就不是重合的,很容易引起社区环境质量的滑坡,在社区未成熟的时候就可能造成夭折。
所以,基于大类造圈子的想法就相对比较好,书籍是相近的,用户群体的偏好也是相似的,就不会容易造成非观点性的撕逼和引战,并且基于某个大类话题讨论的话,会形成优质内容的产生,不仅仅是局限某本书了,而是会有多本书阅读者的想法聚集在一起,形成正向的有意义的思考。
虽然功能有些简单,但毕竟是微信产品,后续肯定会加大对这一块的投入,并且,后续功能入口层架会有所调整,应该是置于看一看,和朋友想法并列。
4版本的笔记、读过和订阅再一次分开,并成一个小组新增购物车和订单,妥妥一个小商城雏形形,商品为纸质书,用户点击进入到阅读页的时候,如果该书有纸质资源,则会出现在阅读页上方进行展示,这也是商业化的一个方向。
无限卡逻辑与4版本一致,但免费的无限卡兑换有了规则调整,由于4版本被用户喷得太严重,损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于是现有的兑换规则改成如下:
阅读1分钟、1小时、3小时、5小时可分别兑换4天无限卡,没有任何门槛。而阅读2天可兑换1天无限卡或1书币,阅读4天兑换1天无限卡或3书币,阅读7天可兑换2天无限卡或6书币,兑换需要观看15s广告视频或分享。
这样一套兑换规则,合理了很多,尤其是对于重度使用用户而言,每周都能拿满无限卡,甚至还有天数或书币的积累
5. 版本市场反馈
看下5版本的下载量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