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长得比我矮:我的妈妈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的妈妈长得比我矮:我的妈妈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文|罗芊因此,我们决定拍摄与记录这对母女的故事,一个年轻时一心想着出去闯、并没有如传统般履行母职的妈妈,和一个留守在家,独自度过了6年成长时光的女儿,通过她们的讲述,我们希望探讨——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和反思母职的当下,一个妈妈应该付出多少才算称职?如果让诗雅做一道填空题,我的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她的回答可能是,我的妈妈,是一个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妈妈。李音女士的确是一位有些特别的妈妈。她自由地长大,是初中班上第一个穿牛仔裤的女孩。她很少纠结,所有的决定都可以很快做出。在成为妈妈之后,她也没有被母职绑架,而是继续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尽管这也让女儿诗雅经历一个孤独的、充满遗憾的成长之路。当我们问她最想问女儿什么问题时,她发来的答案也非常特别——「我立马想问的是,在她心中,觉得我美吗?」这样的妈妈实在少见,毕竟妈妈这个词总是和「奉献」联系在一起。母女关系,好像除了奉献与被奉献,控制与被控制,
原创 人物作者 人物 2021-12-20 11:39
这是《人物》「母女对话」系列专栏的第一期。
美国作家黛伯拉‧泰南曾说过,母女关系是世界上爱最深也是责任最重的关系。母女是最关心彼此、更是最会批评彼此的人。母亲与女儿之间,都能在彼此身上得到极大的抚慰及痛苦。一对母女的对话方式,往往好过或糟过任何人——而这两种极端值可能同时存在。
本期对话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记者诗雅,和她的妈妈李音女士。
如果让诗雅做一道填空题,我的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她的回答可能是,我的妈妈,是一个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妈妈。
李音女士的确是一位有些特别的妈妈。她自由地长大,是初中班上第一个穿牛仔裤的女孩。她很少纠结,所有的决定都可以很快做出。在成为妈妈之后,她也没有被母职绑架,而是继续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尽管这也让女儿诗雅经历一个孤独的、充满遗憾的成长之路。当我们问她最想问女儿什么问题时,她发来的答案也非常特别——「我立马想问的是,在她心中,觉得我美吗?」
这样的妈妈实在少见,毕竟妈妈这个词总是和「奉献」联系在一起。母女关系,好像除了奉献与被奉献,控制与被控制,缺少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决定拍摄与记录这对母女的故事,一个年轻时一心想着出去闯、并没有如传统般履行母职的妈妈,和一个留守在家,独自度过了6年成长时光的女儿,通过她们的讲述,我们希望探讨——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和反思母职的当下,一个妈妈应该付出多少才算称职?
文|罗芊
编辑|金石
图片|尹夕远 (除特殊标注外)
视频|樊梦悦 张健
女儿:诗雅
24岁,记者
1
现在,大家经常讨论「母职」这个词,在这一点上,我的妈妈其实是个很特别的人,因为她似乎并没有被母职绑架,我很小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在我妈的价值排序里,可能她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
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就去石家庄做生意了,我有记忆的时候,就在外婆怀里找我妈。
整个幼儿园阶段,她都不在我身边。那时,我对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有一天,她突然回来,站在我们班级门口接我,我有点认不出来,我知道她是我妈,但我又觉得好陌生,都不太敢喊妈妈。而且她穿得很奇怪,穿一条破洞牛仔裤,那时候我们小县城,还没有人会穿破洞牛仔裤,我那时候才幼儿园中班吧,第一次看到破洞牛仔裤,觉得怎么会有人(穿成这样),她是被我外婆打了吗?
到现在都记得她那天那条破洞牛仔裤的样子,记得那天阳光落在她身上,她出现在门口。因为以前都是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来接,我没有。但是突然那一天,我妈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虽然一半是不敢认,但另外一半还挺开心的。
后来上一年级,我成绩特别差,我妈就觉得,可能还是需要她自己回来教,才回到我身边。
生活总是会出现很多其他的妈妈,让我知道,一个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好妈妈」该是什么样。比如说我同桌,她的妈妈每天会给她装好水果带来学校,她一到学校上学,打开自己的书包,拿出两个保鲜盒,妈妈洗好的草莓,妈妈切好的水果,然后就给大家分享。
我从来没有那样的时候。我妈别说切水果,她早上都不太可能起得来。我好像小学二年级就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所以切水果这种细节会让我很羡慕别人,也会让我以为,妈妈就应该给我准备好水果。当然,现在看来这对妈妈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但我那个时候真的这么认为。
小学毕业,懵懵懂懂的时候,爸妈告诉我说,他们要去外地开超市,说的时候我没有实际的感受,直到有一天我爸妈真的走了,那天早晨起来,我看到我妈给我写了一封信,长长的三页,放在客厅那里,看到那些话我就哭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他们真的要离开我。我一觉醒过来,就只剩下那封信了,然后你要去接受一个现实,他们不在你身边,可能还是很长一段时间。
我初中就开始一个人住,在一栋七层的楼里,一个人住。虽然我们家隔壁那一栋住着舅舅、舅妈,还有外公外婆,有照应,但晚上就自己一个人睡在家里。灯泡坏了,会自己换,有时候漏水了,换灯泡的时候不小心还有点触电,幸好不是很严重。
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打电话,就聊今天做了什么,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跟妈妈分享你的生活,可能因为太小,一个人在家,她是唯一的窗口,所以接起电话都会说个不停。
我不会直接问她,你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我只会一直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她经常爽约,可能说下个月,然后下个月到了,又下个月。「下个月」,真的是我听到最多的回答。
她每次回来之后,过不了多久又要走,我没有挽留过,每次到时间,放学回来她就不在了,也没什么挽留不挽留的。你会习惯,她是一个要走的人,就不会再多挽留,只能期待她下次回来。
童年的诗雅和妈妈李音 受访者供图
2
妈妈不在身边,一方面真的很自由,另外一方面怎么说呢,那段时间初中很容易写作文要写亲情,写妈妈,但是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写,然后就在那里编,我记得有一次写跟妈妈走在雪地里发生的事情,其实没有,都是我编的。
还有一次,老师讲到留守儿童的话题,讲有些父母为了出去赚钱,就把孩子放在家里,其实我们老师那个时候肯定知道我的情况,我感觉她在看我,就像在专门对我说一样,那时候,会觉得很不舒服,现在还记得那个目光。语文老师对我一直很好,但是那一刻,我觉得很难受,特别难受。
包括很多时候,跟其他家长接触的时候,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家,都会露出很惊讶的表情,然后就会觉得,天哪,不能把小孩一个人放在家里,那一刻很刺痛我。
所以我就知道,哦,原来其他妈妈都觉得应该要在小孩子边上照顾她,但我妈没有。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细节让我觉得,我妈好像跟别人的妈妈不太一样,那些妈妈会天然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甚至认为孩子比自己重要,但我妈不是这样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会认为她可能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爱自己的孩子。
我跟老师吵架,然后被赶出教室,她那些时刻没有在我身边。包括家长会,我有很多的家长会都是我外公外婆或舅舅舅妈去参加的,尤其是你看今天,家长鸡娃鸡得那么厉害,但是我妈都没有主动提出要去参加我的家长会。
他们开超市的时候,每次过年,就是超市最忙的时候,过年那一周可以赚到一整年房租,所以他们也不会回家,我就去外婆家吃个年夜饭,然后晚上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睡觉,一个人去捱那个漫漫长夜,那个时候也会怀疑,他们真的爱我吗?
还有,我妈好像对我也没有什么要求,我看别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考到怎么样的分数,怎么样的大学,我妈从来不会跟我提这种要求。我高一的时候,我们年级一共602人,我考597名,她也没有怪我,我让她去开家长会,她去问班主任,要考多少名才能到一本线,我班主任都笑了。
但我也能感受到她的内心也是有愧疚的。我记得初中一个假期,我去合肥找妈妈,再次谈起来他们不在我身边这件事情,那天就躺在床上聊这个。我问了她一些话,她就嗯一声,听着就快睡着的感觉,但她默默从背后抱住了我,我会觉得,那个时候她是觉得对不起我的。
高三那年,他们决定回来陪我高考,我挺开心的,但也会特别不习惯身边突然出现一个人管你。印象中,整个高三,我经常跟父母吵架,也不一定为了学习,可能为了很细小的事情,可能今天被子没有好好叠,衣柜门没有关上,可能地上有头发,就很细小的事情。
因为我已经习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他们回来,好像把两个家庭突然并在一起。那时候的我们亦敌亦友,真的跟敌人一样在那里吵架。我印象很深,经常第二天早上到学校,我都会跟我同桌说,昨晚又跟我妈吵架,有一天,我同桌抬起头跟我说,你怎么天天跟你妈吵架,那时候我才发现,哦,原来我跟我妈老在吵架。
所以从那时候我就觉得,跟妈妈有距离的相处,可能对我们这对母女来说是更好的一种模式吧。
图源视频截图
3
我初高中的时候,家里条件挺好的,穿的衣服也都还挺好,上千块的衣服鞋子,所以后来大学毕业决定要出国这件事,我天然地以为他们还有钱,当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反对,我就出国念书了。我是在到了韩国之后,每个月向他们要生活费的时候,他们说,下个星期给你,那一刻,我才知道,家里的生意出了状况,他们过去赚的钱都赔进去了,还欠了很多债。
但他们不愿意跟我分享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从来不会坐下来认真告诉我,我是通过他们的一些表现来判断的。比如说,他们经常不在家里,家里会出现一些文件袋,他们可能忙于出去见律师,然后问我手机怎么录音。
我们家不是说一夜之间完全一无所有,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我高三开始,直到我留学结束,一开始还能借一点钱周转,到去年去申请破产,就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我留学的最后那个学期,我爸妈是真的没有钱了,我也开始自己写稿赚稿费——小时候我问我妈为什么不在我身边,她给我的理由是家里需要赚钱,当时我不理解,但我现在更理解我妈妈了,会深刻感受到可能有时候,赚钱是应该要摆在第一位的。
关于我觉得我妈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例证是,每年除夕,吃过年夜饭之后,她都会去找她的朋友聚会,这一点让我和我爸都很不解,除夕夜,难道不应该是家人聚在一起守岁吗?但那个时候,我妈会觉得自己的朋友更重要。
她真的是一个对朋友很好的人,每次她最好的朋友从北京回浙江老家,她每天都会去找她玩,陪她,我甚至觉得,对她来说,朋友比家人都重要。当然,她的朋友对她也很好,她们之间的友谊,很像那部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
今年,也是她最好的朋友提出在北京开一家饭团店,让我妈妈过来帮忙打理,对于我妈妈来说,也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
她刚来北京的时候,我们都住在那个阿姨家,住了一个月。我们两个人住同一个房间,每人一张1米2的床,中间就隔一条小道,一盏灯。我妈妈六七点就起床去饭团店,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她就出门了,她晚上八点多才回来,那时候我通常在写稿,但是她十点就睡了。我妈会打呼,她睡在我身边,我觉得写稿写不下去,我会把她叫醒。我说打呼了,注意一下,她就又睡着,又打呼,我又把她叫醒。
后来觉得有点对不起她。因为她早上那么早起,但是因为我觉得她打扰到我,我要把她叫醒。她也会觉得自己打扰到我了,我也觉得有影响到她,所以我就提出搬出去一个人住。
刚开始,她并不赞成我搬出来,她会觉得,我来北京跟你不是还有互相照应吗,你如果不跟我一块住的话,就失去这个意义了。这句话她没有直接说,是我问她,你来北京会不会有这个因素,她说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才知道,她来北京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
我现在在北京的定福庄,她在北京亦庄,相隔大概20公里,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虽然我们不常见面,但我的确会更安心一些,就感觉在这么大一个北京,会有一条退路,有这种感觉。
母女两人在李音工作的饭团店
4
前段时间,有一天,我妈妈突然跟我说,我感觉你正在越走越远,离我越来越远。很平常的一天,突然就发这样一个微信的消息,虽然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她突然讲那句话,我还是有点触动到。
我不记得我有没有跟她讲过,有一次跟妈妈吵架的时候,我把初中时她写给我的那封信撕了,撕了之后又后悔了,又把它们贴回去。之前我妈妈写给我的那些信,我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我妈妈也会,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我给她写的一些信,小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可爱的小猪头,我妈属猪,然后在上面写节日快乐那种,她都放着,在她的小盒子里。
但现在,我的小盒子里已经没有她的信了,都是我跟别的朋友的信了,就好像人生是这样子的,以前小盒子里,你会觉得妈妈是你的全部,放着妈妈给你的信。但是长大了,你会遇到很多人,你的小盒子里塞的信也更多了,属于妈妈的就不知道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我还记得一件事,是我大学要去韩国留学的时候,我们家人对这种分别已经很习惯了。刚好那时候妈妈朋友的女儿去美国留学,妈妈的朋友跟她说,送到机场的时候还流泪了,哭了,我妈就想,怎么能哭呢?送我的那天,她后来跟我回忆,送别的时候,我头也不回地就奔着免税店去了,一点都不挂念,当时就是这样子,没有挂念,真的满心满眼就是未来的生活。
关于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也接受了,有一种母女的形态,就像我们这样子,可能彼此一直错过。
当然会有遗憾。我妈妈其实是一个特别受小孩欢迎的人,别人家的小孩都跟她玩得特别好。在北京,她朋友的两个女儿都跟她关系很好,我妈会跟我分享她们发生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她们经历了什么,这种时候,我甚至会有点吃醋,我想的是,其实我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但是你错过了。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越长大,反而会越会撒娇,会特别厚着脸皮问妈妈,你是不是真的爱我之类的。可能很少母女会这样,但我会把这种话直接问出来。我感觉我可能需要一个语言上的肯定,就是让她再告诉我,她是爱我的。
现在,我不太会问她,爱不爱我,但会告诉她,妈妈,我好爱你,有事没事来一句。有时候可能我太黏了,她说好了好了,行了行了,知道了。
其实,现在想想,尽管我妈妈缺席了我的很多成长,她看上去并没有很好地履行所谓的母职,但她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我第一次看刘小样文章,会觉得特别不理解,一位女性想要出走,为什么这么难?因为在我的世界里,一个妈妈,或者说一个女性,不是想走就走吗?有什么会牵绊住你吗?可能正因为我妈妈是一个这么大大咧咧的人,她从来就是想走就走,一脚就迈出去了。
我想,我可能也是这样的人。自己决定去韩国读书,回来后执意要来北京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我会对往后做很多设想,有一个很经常出现的设想是,可能某一天,我攒够了钱,就离开北京,也不回老家,可能会去任何一个地方,甚至可能会离开中国,任意选一个地方生活。
现在,我遇到很多事情,都会跟我妈妈说,因为她很豁达,是一个可以很快做出决定的人,好像什么事儿对她来说都不是事儿。她常常对我说,不要纠结,凡事都有利也有弊,你不会得到所有的好处,总要有所失去或承担,尽管家里已经破产了,但她还是一直鼓励我,告诉我没事,一切都会好的。
饭团店经营得不太好,她们准备把它关掉,可能对别人来说,这会是一个打击,但我妈妈不会这么认为,她做出这个决定后就跑来跟我说,店关掉之后要让我陪她去故宫,还叮嘱我要带上相机,给她拍好看的照片。
所以到底什么样才是一个好的妈妈,好像没有标准答案。我也不知道,一个妈妈应该付出多少才算称职?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去看的话,我其实好像已经接受妈妈把她的自我价值放在第一位。我并不觉得这是错的,我觉得每个妈妈都可以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她叫李音,她并不是因为是我妈妈才叫李音,她先是李音,再是我妈妈。我也会觉得,我没有必要去绑架她为我的人生做什么。
也有人问过我,如果可以选择,我还会不会选择她做我的妈妈,我的回答是——会,当然,这个「会」不会答得那么快。但我还是会选择她,正因为她是这样的一个妈妈,我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也没有变成一个畏畏缩缩的人。也正是她让我明白了,她可以有她的人生,我也可以有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