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后市如何发展:化工行业2022年中报解读 景气度分化
能源化工后市如何发展:化工行业2022年中报解读 景气度分化3.10 中化国际:环氧树脂受益风电景气回升,加速打造新材 料平台因地制宜提供定制化提锂服务,材料 设备 技术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核 心竞争力。公司盐湖提锂项目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但是不同的盐湖锂 离子和杂质离子含量不同,一套固定模式适应各方的可行度不高。公司根据盐湖卤 水组成为不同盐湖提锂项目定制化提锂工艺,如位于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氯化物型 盐湖且镁锂比很高,公司主要采用吸附法进行锂资源的提取;而位于西藏的扎布耶 盐湖是硫酸盐型盐湖且镁锂比较低,公司主要采用膜法进行提取。此外,公司不仅 提供盐湖提锂所需的吸附材料和工艺设备,还提供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运行培训 技术等配套服务,材料 设备 技术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另外, 公司在疫情阶段还积极对接国外盐湖提锂企业,采取卤水中试方式远程为其定制锂 资源提取方案,逐步开拓国外盐湖提锂市场,获得 SQM、Ansson
供需紧张,工业硅价格后续有望反弹。目前金属硅参考价为 20005 元/吨,后续 价格看涨。供给端,近期四川等地限电对工业硅生产造成影响,未来云南四川逐渐 进入枯水期,工业硅产量预计继续受限。公司工业硅主要位于新疆,拥有自备电厂, 不受水电季节性影响。需求端,下半年有机硅新产能持续爬坡,多晶硅有近 30 万吨 产能陆续投产,对工业硅需求有明确增量。根据百川盈孚,目前工业硅价格 22463 元/吨,在原材料和能源高成本背景下,目前行业利润较小,价格端具有较高安全垫。 我们看好在枯水期时下游多晶硅和有机硅投产对工业硅增量需求,工业硅价格后续 有望稳中有升。此外,公司东部合盛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 40 万吨工业硅项目 已经逐步投产。云南昭通 40 万吨工业硅项目今年 5 月已经启动建设,预计明年一 季度投产。有机硅方面:新疆硅业新材料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 20 万吨硅氧烷 及下游深加工项目今年二季度已经陆续达产,三期 20 万吨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能 够投产,公司在工业硅、有机硅规模持续扩大。
3.8 多氟多:深耕电解液溶质大赛道,打造新材料产业平台
公司是国内氟材料行业、全球固态六氟磷酸锂行业龙头企业,产能和出货量均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加码布局新材料产业平台。目前公司已形成以铝用氟化盐、 电子化学品、锂电材料以及锂电池为主的四大业务板块。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需 求旺盛,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快速上涨, 公司业绩 2021 年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 收入 77.99 亿元,同比增长 85.29%,归母净利润 12.60 亿元,同比增长 2490.8%; 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 60.27 亿元,同比增长 107.52%,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3 亿 元,同比增长 355.54%。
公司加码布局湿电子化学品,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公司现具备年产 5 万吨电子 级氢氟酸的产能 其中半导体级 1 万吨,并且已经实现批量出口。未来公司打算将产 能扩张至 20 万吨,其中半导体级 10 万吨,进一步抢占国内高端电子级氢氟酸市场。 公司凭借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的优势和经验,大力布局其他湿电子化学品,包括电子 级硫酸。电子级盐酸、电子级硝酸、电子级氨水和电子级 BOE,预计在 2024 年产 能将达到 10 万吨。同时,公司还具备年产 4000 吨电子级硅烷产能,纯度达到 99.9999%,即 6N 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液晶显示、光伏行业及镀膜玻璃等领域。 随着公司湿电子化学品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公司产品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将进一步 加强。
3.9 蓝晓科技:吸附分离材料龙头,下游多业务协同发展
公司是国产吸附分离材料龙头公司,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植物提取、离子 膜烧碱、环保、化工催化、湿法冶金、水处理等领域。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 旺盛,碳酸锂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吸附法盐湖提锂快速放量,拉动吸附材料需求,公 司业绩 2021 年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 11.95 亿元,同比增长 29.51%,实现归 母净利润 3.11 亿元,同比增加 53.85%;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 7.53 亿元,同比增 长 35.51%;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 亿元,同比增长 31.37%。
因地制宜提供定制化提锂服务,材料 设备 技术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核 心竞争力。公司盐湖提锂项目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但是不同的盐湖锂 离子和杂质离子含量不同,一套固定模式适应各方的可行度不高。公司根据盐湖卤 水组成为不同盐湖提锂项目定制化提锂工艺,如位于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是氯化物型 盐湖且镁锂比很高,公司主要采用吸附法进行锂资源的提取;而位于西藏的扎布耶 盐湖是硫酸盐型盐湖且镁锂比较低,公司主要采用膜法进行提取。此外,公司不仅 提供盐湖提锂所需的吸附材料和工艺设备,还提供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运行培训 技术等配套服务,材料 设备 技术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另外, 公司在疫情阶段还积极对接国外盐湖提锂企业,采取卤水中试方式远程为其定制锂 资源提取方案,逐步开拓国外盐湖提锂市场,获得 SQM、Ansson 等国际巨头公司 的认可。公司目前拥有盐湖提锂在手订单 15.78 亿元,将在 2022-2023 年陆续确定 收入。
3.10 中化国际:环氧树脂受益风电景气回升,加速打造新材 料平台
上半年业绩同比环比大幅增长,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 业收入444.13元,同比上升13.96%;实现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减少54.55%; 实现扣非净利润 8.68 亿元,同比增长 44.46%。剔除扬农股份股权出售收益及扬农 股份经营数据后当前业绩相比前一年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收入增幅约 38%,归母净 利润增幅约 1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幅约 77%,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公司圣奥 泰国 2.5 万吨/年橡胶防老剂工厂于 2022 年二季度正式投产运营,产能释放带来产 销量增长。连云港产业园 18 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和扬州仪征基地一期 2.4 万吨/年 ABS 改性材料项目于 2022 年二季度启动试生产,下半年将继续带来量增。
加速从贸易转型精细化工制造领域,新材料孵化加速。近年来公司加速调整战 略方向,逐渐由传统贸易业务为主向精细化工生产型平台转型,打造科技驱动的创 新型化工新材料企业。两化整合大背景下,公司定位为承载中化集团的重要化工新 材料平台,推进布局尼龙 66、对位芳纶、锂电池正极材料等国产替代重点材料,重 点攻关芳纶、聚苯醚、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重大研发项目,公司有望成为集团的新材 料管线孵化平台。其中,尼龙 66 及中间体 J 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公司中卫基地 4 万 吨/年尼龙 66 及 2.5 万吨/年中间体 J 项目于 2022 年二季度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 采用的创新生产工艺经两步反应直接制备己二胺,绕过了跨国公司对尼龙 66 关键原 料己二腈技术与供应的长期垄断,该技术的突破也展现了公司持续加强新材料研发 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11 新和成:维生素短期承压,关注欧洲供给及下游需求恢 复
新和成是国内精细化工龙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香精香料、高分子新 材料和原料药等,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7.98 亿元,同比增长 43.47%,实现 归母净利润 43.24 亿元,21.34%;2022 年上半年香精香料板块和新材料板块稳健 发力,带动营收增长,部分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有所上升,归母净利润 有所下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2.15 亿元,同比增长 11.92%,实现归母净利润 22.14 亿元,同比减少 8.78%。
欧洲产能缩减叠加下游需求回暖有望改善维生素行业利润,公司业绩有望提升。 目前维生素市场短期承压,今年 9 月,维生素 A 市场均价 113 元/公斤,维生素 C 市 场均价 23 元/公斤,维生素 E 市场均价 81 元/公斤。根据博亚和讯,目前维生素价 格指数的历史分位数为 2.93%分位数,处于历史绝对低点。从供给端来看,“北溪1”天然气管道停机检修、高温极端天气、国内多个维生素厂商集中停产检修等多重 短期因素叠加俄乌战争不断发酵等长期因素将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易上难下”,全 球维生素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供给偏紧的状态。从需求端来看,目前猪周期处 于上行阶段,今年 9 月,生猪全国批发价 23.07 元/公斤,相比于 1 季度上涨 9.67 元 /公斤,相比于 2 季度上涨 8 元/公斤,6 月生猪存栏量为 43057 万头,环比增长 1.9%, 有所改善。作为维生素和蛋氨酸的最主要下游市场,生猪行业回暖将带动维生素行 业需求同比提升,维生素行业利润见得到修复,公司作为维生素龙头预计业绩有望 提升。
3.12 扬农化工:景气提升龙头崛起,产能释放加速成长
公司是拟除虫菊酯农药龙头企业,产能释放助力公司业绩增长。扬农化工是全 球拟除虫菊酯农药龙头企业,也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原药企业之一,产品覆盖杀虫 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品种,业务涵盖中间体、原药、制剂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于 2002 年上市,通过扬农集团氯化苯及其衍生物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树,一体化、 规模化优势显著,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拟除虫菊酯生产基地。2020 年公司在全球 农化企业排名为第 10 名,国内农化企业排名为第 2 名。随着优嘉项目的逐步投产, 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8.41亿元,同比增长 20.4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22 亿元,同比增长 1.02%;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5.65 亿元,同比增长 43.14%,实现归母净利润 15.15 亿元,同比增长 91.36%。
背靠控股股东先正达,看好集团内部协同发展。公司依托控股股东先正达,贸 易业务得到较大提升,海外营收连续增长。2022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 60.61 亿 元,同比增长 81.74%。先正达集团植保业务单元由先正达中国植保、安道麦中国、 扬农化工组成,是中国植保行业的领军者,建设有 6 大原药生产基地,6 大制剂工 厂,5 大研发创新中心,其专利和非专利化合物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公司背靠控股股 东先正达,有利于公司与先正达集团内其他农化企业的业务协同,实现多元化发展。
3.13 卫星化学:轻烃化工优势中长期显著,C2 及 C3 价差触 底待修复,新材料成本 研发双轮驱动
二季度业绩同比大增环比承压。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88.14 亿元,同比增 长 74.69%;实现归母净利润 27.81 亿元,同比增长 30.85%;实现扣非净利润 27.06 亿元,同比增长 33.30%。其中公司 Q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0 亿元,同比变动-7.28%, 环比变动-17.17%;实现扣非净利润 11.66 亿元,同比增长-12.13%,环比变动24.29%。
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价差预期已经触底,化工品将迎来需求修复。22Q2 乙烷价 格受天然气剧烈波动影响有所上涨,环比增长 29.61%,叠加乙烯下游由于疫情影响 需求不振,乙烯-乙烷价差价差触底;PDH 行业内成本曲线右侧企业已处于深度亏损 状态,价差已经达到国内引进 PDH 后的 0%分位数水平。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当前 价差不可持续。乙烷在美国长期过剩,另外美国增加往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导致国内 天然气价格上涨,而美国乙烷有回注特性导致和天然气会有热值转换效应,因而乙 烷跟随上涨,随着天然气的燃料及发电需求下降会回归理性。从下游看,2022Q2 以 来乙烯和丙烯下游需求不振。根据我们最新的周度跟踪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 日, C2 下游乙二醇、环氧乙烷、聚乙烯及苯乙烯产品价差已来到最低历史分位。C3 下 游产业链来看,聚丙烯价差维持较好,丙烯酸在连续下跌后本周已出现小幅回升。 在当前时点,乙烯和丙烯下游国内需求端也已处于最艰难的时候。我们认为随着金 九银十到来,C2 和 C3 产业链会迎来整体的价差修复。
3.14 荣盛石化:浙石化二期全面贡献业绩,千亿投资延续成 长
上半年公司最大盈利板块炼化板块明显承压,PTA 放量拉动盈利增长。2022 年 半年度,荣盛石化实现营业收入 1476.28 亿元,同比增长 74.88%;实现归母净利润 53.67 亿元,同比下降 18.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2.46 亿元,同比下降 11.85%;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 0.53 元/股。其中第二季度实现收入 790.27 亿元,同比增长 58.58%,环比增长 15.20%;实现归母净利润 22.51 亿元,同比下降 42.93%,环比 下降 27.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64 亿元,同比下降 35.18%,环比下降 24.08%。
深化炼化全产业链布局,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公司的中金石化芳烃项目和浙 石化炼化一体化一期二期项目已经使公司现成了完整的“油—芳烃(PX)、烯烃— PTA、MEG—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产业链,并不断在现有全球超大型一体化 炼化基地和完备上下游配套的基础上提升完善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链,依托浙石化 4000 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布局下游化学新材料,瞄准新能源和高端材料领域, 部署了 EVA、DMC、PC 和 ABS 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产品链不断丰富。 拟建千亿三大项目,加速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布局。8 月 17 日晚,公司发布 三份对外投资公告,计划由浙石化为主体建设三项中下游项目,合计投资总额将达 到 1178 亿元,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净利润 164.1 亿元。公司此举打破市场 对公司未来远期成长性的担忧。碳中和背景下尽管新炼化项目审批有所收紧,但公 司沿着延链补链、降油增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路线仍能保证未来的资本开支,从 而驱动中长期成长性。特别是其中规划的 EVA、DMC、α-烯烃及 POE、己二胺及 己二腈项目均是目前国内亟需进口替代、下游增速较快的新能源化工品或高性能材 料。对于炼化公司而言,我们认为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将会有充分优势,一是充足 现金流带来的先发投资优势,二是高研发投入带来的高效率产出,三是一体化平台 优势带来的持续成本优势,且在项目审批收紧的背景下原料优势的稀缺性将愈发显 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