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是我国最宝贵的历史和遗憾:梁思成与赵州桥 天下第一桥
赵州桥是我国最宝贵的历史和遗憾:梁思成与赵州桥 天下第一桥当年繁华一时的赵州城,就是被这些灾难毁灭的。在梁思成考察赵州桥之前的一千四百多年里,赵县一带曾经发生过八次大地震和多次战争。更巧妙的是,整座桥看着是一个整体,其实是由28道桥拱并排组成。每一道桥拱都能独立施工、独立承重、独立维修。总之,赵州桥的特点就是: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以当时的建筑水平来说,它是当之无愧的工程杰作。
颐和园“玉带桥”是最著名的陡拱桥。
但是,洨河两岸都是松软的沙土,很可能发生严重的沉降。
而且洨河有三十多米宽,假如按照这个跨度来修陡拱桥,那么车辆和行人上桥下桥时,非常容易出危险。
所以李春因地制宜,想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方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敞肩式圆弧单拱石桥,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节省了石料,还降低了被洪水冲垮的风险。
更巧妙的是,整座桥看着是一个整体,其实是由28道桥拱并排组成。每一道桥拱都能独立施工、独立承重、独立维修。
总之,赵州桥的特点就是: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以当时的建筑水平来说,它是当之无愧的工程杰作。
在梁思成考察赵州桥之前的一千四百多年里,赵县一带曾经发生过八次大地震和多次战争。
当年繁华一时的赵州城,就是被这些灾难毁灭的。
神奇的是,赵州桥虽然经历了同样的地震和战争,但依然好端端地矗立在原地。
举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赵州桥的皮实劲儿:
明朝末年,赵州桥的第5道桥拱发生坍塌,愣是撑到清朝乾隆年间才得到修缮,在这期间一直任凭千人踩万人踏。
梁思成对赵州桥考察结束后,多次奔走,筹集资金,呼吁修复这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修复计划不得不暂停,直到新中国成立。
而梁思成关于赵州桥的论文,在这期间被他的朋友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推荐给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威廉·爱默生教授,后来发表在世界权威建筑杂志《笔尖》上面。
这是现代中国学者的建筑研究成果第一次走出国门。
梁思成绘制的赵州桥图纸。
1952年,文化部对赵州桥进行实地勘测后,得出结论:桥身已经多处残破,再不修复就来不及了。
从唐代贞元八年(792年)到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赵州桥曾经得到过七八次修复。
而在1953年到1958年这段时间,赵州桥迎来了自己诞生以来最全面也是最彻底的一次修复工程。
赵州桥特种邮票及邮戳。
关于赵州桥的这次全面彻底修复,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
一种观点认为,修复赵州桥应该“修旧如旧”,尽可能保留它原来的模样,就连修复技术也得沿用古代的工程技术手法。
而赵州桥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材料(比如为了防止漏水,加了两层防水亚麻布和三层沥青)。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赵州桥从结构到外表都焕然一新,已经不能算是当初的赵州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