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公园周边规划(自然教育场所前移到社区)
大熊猫公园周边规划(自然教育场所前移到社区)“像羚牛根本就不怕人,下午四五点就来吃地里的油菜,就跟回家吃饭似的。”李发明表示,以前野生动物进村还很少见,现在基本成“固定节目”了。为此村民和保护区也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村民自己做了一些简易围挡,但完全没有阻挡,甚至没有放缓野生动物的脚步。后来唐家河出大部分,村民自己出小部分,花钱买了铁丝做了围网。“但动物太精了。”李发明感叹说,开始效果还可以,后来绑铁丝网的桩被羚牛给弄倒了,围挡这条路就彻底没戏了。 哨棚人兽冲突:堵是堵不住了,后期更是“狗不理”落衣沟村位于广元唐家河的一处河谷内,是由最初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入口社区。“我们这,就是空气好水好,河沟里的水都是直接喝。”该村村民,今年53岁的李发明笑着说,用城里人的话说就是“世外桃源”,开门见山说的就是他家。这次唐家河修的三个哨棚之一就在离他家三十多米远的山坡上。哨棚的下面就是他的4亩田地。顺着山坡再往上
今天(2022年3月3日)是第9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全球主题是“恢复关键物种 修复生态系统(Recovering key species for ecosystem restoration)”,我国的主题是“关注旗舰物种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旨在通过动员全社会更广泛、更密切地参与到旗舰物种保护中,促进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落衣沟航拍
随着保护力度地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下山进村啃食农作物的问题越发明显。“不怕人,就跟回家似的。”世代居住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入口社区落衣沟村的居民李发明表示,围栏喇叭各种办法都试过了,但都收效甚微。为解决此矛盾,近日,唐家河正式启用了新建的三个哨棚并配备了夜视仪。
唐家河希望将人兽矛盾的劣势变为优势,依托野生动物肇事危害庄稼进行夜观,把自然教育场所前移到社区,而这三座哨棚正是夜间观兽体验点。与此同时,村民将主动参与其中并获得补偿,人兽冲突得以缓解,村民可能还会希望有更多野生动物来。
人兽冲突:
堵是堵不住了,后期更是“狗不理”
落衣沟村位于广元唐家河的一处河谷内,是由最初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入口社区。“我们这,就是空气好水好,河沟里的水都是直接喝。”该村村民,今年53岁的李发明笑着说,用城里人的话说就是“世外桃源”,开门见山说的就是他家。这次唐家河修的三个哨棚之一就在离他家三十多米远的山坡上。哨棚的下面就是他的4亩田地。顺着山坡再往上走几十米,就是野外了。而这样的位置,正是人兽冲突的最前线。
哨棚
“像羚牛根本就不怕人,下午四五点就来吃地里的油菜,就跟回家吃饭似的。”李发明表示,以前野生动物进村还很少见,现在基本成“固定节目”了。为此村民和保护区也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村民自己做了一些简易围挡,但完全没有阻挡,甚至没有放缓野生动物的脚步。后来唐家河出大部分,村民自己出小部分,花钱买了铁丝做了围网。“但动物太精了。”李发明感叹说,开始效果还可以,后来绑铁丝网的桩被羚牛给弄倒了,围挡这条路就彻底没戏了。
围挡之后,喇叭、养狗等方法在人兽博弈中也败下阵来。李发明哭笑不得地说,从歌曲到人声,喇叭播放的内容换了又换,但要不了多久动物们就适应了。刚开始狗还会叫,到后来狗也认清了现实,也不叫了。最后就出现了相当和谐的一幕,狗趴在地上眯着眼晒着太阳,村民拿着锄头在田边抽着烟,羚牛在远处地里啃着油菜,双方不时还会对视一会儿。“随着近年来唐家河动植物保护宣传的力度加大,我们百姓的保护意识也在提高,动物知道人不会伤害它们,所以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了。”唐家河社区科负责人何万红介绍说,为了缓解人兽矛盾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唐家河也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针对保护区社区及周边村社定期进行生态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等科普宣传,定期入户寻访,开展社区犬只免疫及疫源疫病监测,一方面建立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机制,制定了《落衣沟村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管理办法》,通过筹集资金,在落衣沟村范围内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工作,弥补村民的部分损失,去年用了两万余元,补偿范围包括黑熊偷蜜、野猪啃玉米、扭角羚吃油菜、果子狸叼鸡鸭等。
哨棚夜观观兽
和谐一幕:
野生动物来了,村民第一时间“通风报信”
堵是堵不住,补偿始终有些被动,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唐家河工作人员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田地边早已荒废破旧的哨棚给了工作人员灵感。野生动物对村民而言早就习以为常,但对游客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野生动物频频光顾的田地无疑是很好的观测点。为此,唐家河决定利用社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村民看守野生动物的哨棚等设施,将野生动物肇事危害劣势变为依托野生动物肇事危害庄稼进行夜观优势,把自然教育场所前移到社区,在落衣沟村试点建设了3座哨棚。
目前三座吊脚楼哨棚已经建设完成。日前春迟的唐家河积雪逐渐融化,参加自然教育的团队将逐渐多起来,哨棚将作为观测点参与其中。据了解,自然教育团队使用哨棚作为观测点支付费用的80%将补偿给村民,剩下的20%则用于社区相关事项。
哨棚夜景
“每年来唐家河的自然教育团队很多,预计村民的收入还是很乐观的,比单一收庄稼还会多一些。”长期参与唐家河自然教育运营的青野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刁鲲鹏表示,这样的话,居民不光不会反感,还会希望有更多野生动物来。而启用哨棚用作观测点,需要村民的配合。野生动物来田地的时间不固定,工作人员不可能天天守着哨棚。及时掌握野生动物的一手信息就要靠村民了。这件事对于村民来说很容易,哨棚就在他们的家旁边,每天出门一看便知。同时哨棚作为观测点还有其独特的优势。
“出于安全考虑,一般晚上我们都不会进山,最多就是开车沿公路走走,很难满足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刁鲲鹏解释说,夜观是非常特别的体验,而哨棚恰恰可以实现,安全且便利。因为有很多野生动物都在夜晚活动,包括野猪、猪獾、豪猪等。像白天大摇大摆的的野猪,到了晚上也会展现出小心谨慎的一面。近期在哨棚进行夜观测试的时候,进村的野猪一步一停,还不时张望。为了减少对动物的影响,更好地进行夜间观测,运营团队购买了夜视仪代替手电筒强光对动物的干扰,另外后期所有观测者都需遵守夜观“静悄悄和不投喂”等规定。
陈诗颖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图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