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梅猫和老鼠剧场版,从米高梅到华纳
米高梅猫和老鼠剧场版,从米高梅到华纳当时的动画界中,迪士尼是一手遮天的存在。但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成立之后,就打算从老虎口中夺食,马上投入了当时广纳人才华纳的怀抱,并推出了自己一系列的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乐一通》和《欢乐旋律》。休·哈曼与鲁道夫·伊辛二位,最早是迪士尼的动画师,二位单飞创立的这家动画公司,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是华纳卡通的前身。提起《猫和老鼠》,就不得不提这个IP的两位创始人,威廉·汉纳、约瑟夫·巴伯拉(William Hanna,Joseph Barbera),但我们的故事还不是从他们开始。故事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米高梅,当时米高梅影业是好莱坞黄金时期最大的电影公司没有之一,名作大片海了去了,但就是一点,没有自己的动画部门。彼时好莱坞有几家动画公司,比如1923年成立的沃尔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1933年成立的华纳卡通(又名华纳经典动画,Warner Bros.Cartoons),这俩无需多言,还有一家
今天跟大伙儿聊聊《猫和老鼠》,不是说电影,也不是说当年的动画短片,而是扒一下这个品牌的故事。
一般来说这种偏于影史和幕后的内容,会相对比较枯燥且久远,关注的人也少,但到了咱这边,就用八卦的形式,简单的跟大家讲一遍。
比如《猫和老鼠》的诞生之由?比如最早米高梅动画工作室的招牌IP,但后来为什么又跑到了华纳旗下?而且这里面并不是华纳收购了这个IP,相反,米高梅在之前,还源源不断的一直从华纳动画挖角,但最后猫和老鼠却成了华纳的IP,而且80年多里,哥俩的造型也是多变,究竟有几种造型,等等诸如此类。
也没什么营养,就是帮助大家了解一下汤姆和杰瑞——这对儿欢喜冤家的奇幻漂流。本来打算分篇,但所幸一次性都给了,文章很长,适合向M后看,多多帮忙推广,谢谢。
《猫和老鼠》之前的八卦
提起《猫和老鼠》,就不得不提这个IP的两位创始人,威廉·汉纳、约瑟夫·巴伯拉(William Hanna,Joseph Barbera),但我们的故事还不是从他们开始。
故事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米高梅,当时米高梅影业是好莱坞黄金时期最大的电影公司没有之一,名作大片海了去了,但就是一点,没有自己的动画部门。
彼时好莱坞有几家动画公司,比如1923年成立的沃尔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1933年成立的华纳卡通(又名华纳经典动画,Warner Bros.Cartoons),这俩无需多言,还有一家叫做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的独立公司,这就有故事了。
休·哈曼与鲁道夫·伊辛二位,最早是迪士尼的动画师,二位单飞创立的这家动画公司,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是华纳卡通的前身。
当时的动画界中,迪士尼是一手遮天的存在。但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成立之后,就打算从老虎口中夺食,马上投入了当时广纳人才华纳的怀抱,并推出了自己一系列的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乐一通》和《欢乐旋律》。
其中《乐一通》就是我们熟悉的兔巴哥家族,只不过当时还没这个角色,是一个博斯克(Bosko)的角色撑门面。而《欢乐旋律》,不说别的,大家看下下面的画风,幸亏当时迪士尼法务部还不成熟,否则的话。。。华纳就。。。
在1933年,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由于拍片超支,华纳终止了与他们的合作,后来华纳在动画师里昂·史莱辛格的主导下才成立了正式的华纳卡通。
而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与华纳的死对头——米高梅合作。工作室负责制作,米高梅负责给钱 发行,这样的合作持续到了1937年,由于两人的动画总是超预算的老毛病也让米高梅忍无可忍,且米高梅不甘心只发行他人动画,所以米高梅终止了与对方的合作,同年8月12日,建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米高梅动画。
米高梅动画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挖墙脚,“前合作伙伴兼超支搭档”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首当其冲,这么说吧,后来连休·哈曼与鲁道夫·伊辛两人都加入米高梅动画旗下了,此乃后话了。
当时米高梅从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挖角聘用的首批人员中,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威廉·汉纳。
这位是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的老牌员工(1930年就入职了),建筑工程师出身,只会画大楼,大萧条的时候被迫改行,开始设计动画片的字卡,竟然越画越好,成了工作室主力,还独立导演了几部片子。加入米高梅动画后,负责开发了系列动画片《船长与孩子们》,但节目表现不佳,汉纳被降职成故事写手,被踢到了编剧部,他在新办公室的有个同桌,就是约瑟夫·巴伯拉。
约瑟夫·巴伯拉也是神人一枚,这位是会计师出身,在银行工作,画漫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之前多次投稿自己的作品给各大报刊,并获得了一定知名度。
期间这人还给沃尔特·迪斯尼写过信,请求对方给出一些在动画行业起步的建议,竟然收到了回信,只不过不是迪士尼本人写的,而是工作室代发,信中表示我们收到信件,老板会择日给你打电话,等着吧。但据巴伯拉说,这个电话直到沃尔特去世他也没等到。(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封回信应该是系统自动回复。。。)
在1937年6月,米高梅动画成立前夕广收人才,约瑟夫·巴伯拉从纽约来到了加州加盟公司,担任故事编写人。
至此,威廉·汉纳与约瑟夫·巴伯拉一见如故,猫和老鼠的两位创始人,前工程师和会计师,都不是专业出身,却一起在1940年创造了一对儿扬名影史的动画形象,两位好莱坞传奇动画师,也开启了60多年的友谊。
本文称两位老师为“猫鼠二人组”。
PS,两人的工作方式互为补充,比如威廉·汉纳常年浸染于动画界,跟很多动画师私交甚笃;而约瑟夫·巴伯拉,参考曾经给沃尔特·迪斯尼写信的经历,他很善于跟好莱坞上层和名流打交道,两人这样的互补源源不断的为作品吸纳经验和才华。
诞生之初,戏里戏外的欢喜冤家
下面我们的《猫和老鼠》正式登场了。不过就像这对欢喜冤家一样,汤姆和杰瑞的诞生,源于撕逼。
1939年期间,威廉·汉纳和约瑟夫·巴伯拉这个二人组继影片《加洛潘女孩》之后第二次合作,打算塑造“一对儿互相冲突但平等”的角色,是汉纳率先提出来的,早期的设想是狐狸和狗,后来才定下猫和老鼠,灵感来源于伊索寓言。
但“猫鼠二人组”出师并不顺利,因为时任米高梅动画的主管弗雷德·昆比(Fred Quimby)对他们的工作不感兴趣。这位昆比是影业部调过来的,对动画一窍不通,虽然他不喜欢,但还是给旗下两位人才开了绿灯。于是《猫和老鼠》第一部短片——《甜蜜的家》(Puss Gets the Boot)诞生。
该作品于1940年2月10日在美国剧院首演,猫追逐老鼠的滑稽且闹腾的故事,如此亘古不变的“猫和老鼠公式”由此而来。作品获得极大反响,且获得了194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提名。
二人组对作品的大获成功有些意外,于是决定再接再厉继续拍下去,但他们又碰了钉子,因为部门主管昆比,上次就差点停掉这个项目,这回直接拒绝:就是不给钱。不甘心二人组决定不搭理这个外行,直接越级,找到了米高梅影业老大——路易斯·B·梅耶(Louis B. Mayer)请愿。
恰逢梅耶老板的一个贵妇朋友,特别喜欢猫和老鼠,前不久还来询问他,你们那个小猫抓老鼠的动画什么时候出新的啊?所以梅耶老板也觉得这个动画不错,但为什么昆比不同意继续开发呢?等把昆比叫过来三人一核查,才发现问题。
原来,《甜蜜的家》的动画导演是伊辛,就是“哈曼与伊辛动画工作室”那个伊辛,前文说了,米高梅动画成立之后,疯狂吸血前合作伙伴,导致工作室解散,哈曼和伊辛也不得不成为了米高梅动画的雇员。但毕竟他们总是超支的习惯已经“臭名远扬”,所以自从哈曼和伊辛入伙以来,就被重点照顾。米高梅老大梅耶老板曾经吩咐过昆比,留意这俩人的项目,少给他们拨款,是因为这个原因昆比才拒绝继续开发猫和老鼠。
不过伊辛没有实际参与这个项目。是二人组之一威廉·汉纳念旧,希望借着前老板的有口皆碑的动画制作水准打响作品名声,所以只是一个挂名。了解这事儿后昆比算是与二人组冰释前嫌,梅耶老板也鼓励他们继续做下去。
因此此后一段时间,《猫和老鼠》的幕后名单里,都能看到威廉·汉纳、约瑟夫·巴伯拉编写,弗雷德·昆比制作的样子,“猫鼠二人组”后来也变成了“铁三角”,一起创造了这个IP和米高梅动画近20年的辉煌。
PS,汤姆和杰瑞名字趣谈
最早《猫和老鼠》俩角色不叫这个名字,在第一部《甜蜜的家》里,猫叫“贾斯珀(Jasper)”,而老鼠叫“金克斯(Jinx)”。但是,米高梅电影老大梅耶老板并不喜欢这俩名字,要换。
而“汤姆和杰瑞”的诞生。是喜闻乐见的大众投票,列举了几对名字找人海选,最终选定汤姆和杰瑞,而提出这一对儿名字的动画师约翰·卡尔为此还得到了50美元的奖励。
当然了,“汤姆和杰瑞”也不是随口一说的,这个词是英国老式俚语,19世纪时期伦敦的年轻人常常使用。这个词来源于伦敦记者皮尔斯·埃根写的《杰瑞·霍桑和他优雅的朋友科林斯·汤姆》(1823年),只不过当时已经很少用了而已。这本纪实文学大致就是《猫和老鼠》名字的出处。
还有一则趣闻,二人组之一约瑟夫·巴伯拉,早在30年代他给凡伯伦公司当动画师的时候,创作的动画中一对儿主角的名字,就叫《汤姆和杰瑞》,只不过是俩人,且与猫和老鼠的名字没直接关系。后来猫和老鼠这俩名字如日中天,前者动画为了避免重名,改成了《迪克和拉瑞》,您说多倒霉。
PS2,超支搭档
哈曼与伊辛,两位资深动画师,能看出来,在米高梅的他们处处受限,日子其实不好过。于是1941年,哈曼率先离开米高梅动画;次年,伊辛也远走高飞,参军去了。1951年两人重聚再组工作室,可惜未能再创辉煌。
但真的不要小看这二人,虽然作为前迪士尼动画师,他们出走后的动画作品,在当时被打上了“迪士尼模仿者”的标签,但正是他们,把迪士尼那种独到的动画技术和风格,带了出去遍地开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华纳卡通时,他们是《乐一通》系列动画的奠基人;在米高梅动画时期,从法律的角度,他们又是《猫和老鼠》第一集的导演兼联合创作,因为米高梅当时的规定,动画导演是享有作品版权的,反而真正的创作者,“猫鼠二人组”最早连名字都没有,后来才加上的。
虽然他们制作总是超支的毛病,让他们与很多制片人交恶,限制了他们进一步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会制作出大量精品动画。还记得上文说的194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吗,猫和老鼠第一集《甜蜜的家》只获得了提名,而获奖者,就是伊辛导演的米高梅另一部动画短片《乳白星路》(The Milky Way)。
这是这个奖项设立以来,首个非迪士尼获奖的动画作品,打破了迪士尼对奥斯卡该奖项多年的垄断。
此外,超支搭档在米高梅时期,创造的另一个动画IP,就是巴尼熊(Barney Bear)系列,威廉·汉纳也帮助老师负责了部分故事板,虽然不如猫和老鼠成功,但这形象也挺有名,很常见。
最辉煌的猫鼠大战
《猫和老鼠》,纵使每集短剧的主题几乎一样——猫追老鼠,但汉纳和巴伯拉二人组也能给这个主题作出无限的变化。二人首先研究出故事大纲,随后巴伯拉擅长对故事进行粗略的布局和设计,而汉纳则负责了细节和节奏上的优化,此外汤姆猫被击中后的大叫声,也是汉纳本人配音的。
至于昆比,虽然他基本没咋提供故事创意,但作为米高梅动画工作室的最高负责人,昆比还是为动画提供了大量便利条件,比如充裕的预算和制作周期(每集大概50000美元预算,6个星期的制作周期)。
如此“铁三角”的工作模式,一直保持到了1955年昆比退休,几乎雷打不动的故事模式,内部却有千变万化的噱头。
且在15年的发展中,猫和老鼠的故事节奏,变快,动作举止也更加夸张。汤姆和杰瑞的造型,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首先汤姆逐渐失去了锯齿状的外表,使其外观更加顺滑,眉毛更宽脸更白;而杰瑞则越来越瘦,耳朵越来越大,睫毛越来越长。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二位都从四肢动物,变成了如人一样的直立行走,在他们身上的生物特征越来越少,而动作举止更像人类了。
值得一提的是,猫和老鼠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一个人——特克斯·埃弗里(Tex Avery),这位1942年加入米高梅动画的哥们,绝非等闲之辈。
还记得米高梅动画成立后四处挖墙脚的事迹吗?当时作为世界最强电影公司,挖角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除了挖垮超支组合的工作室之外,另一个倒霉的就是华纳卡通。
埃弗里就是前华纳卡通的顶级动画师,是《乐一通》家族创始人之一,一手包办了兔巴哥、达菲鸭、猪小弟等著名角色的动画作品,绝对大咖一枚。来到米高梅之后,公司给了他充足的创作空间和资金,成了仅次于动画部主管昆比之外的二号人物。
不过,他并没有过多参与《猫和老鼠》,只是提供了上述的修改方向,让汤姆和杰瑞的故事变得更具娱乐效果和动感。而埃弗里本人呢,为米高梅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动画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鲁比和他的儿子德鲁巴,以及倒霉的迈克老狼。他们成为米高梅动画另一大经典IP,就不展开说了。
总之,《猫和老鼠》在这15年中,成为米高梅(MGM)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动画系列,一共制作了114部猫和老鼠短片,系列中的13部(包括第一集《甜蜜的家》)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短片,其中七部获奖,而且还是“七连庄”,打破了迪斯尼工作室在这个奖项中的连胜纪录。而且《猫和老鼠》是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单一系列作品,这个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可惜,盛极而衰,《猫和老鼠》本身没出啥问题,而是时局变了。
PS,我们当年最早在电视上看到的动画,以及如今在一些短视频看到的片段,基本就是来源于这个时期的。米高梅时期的《猫和老鼠》,也是被公认最为经典的汤姆和杰瑞,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液体汤姆”,就是源自这个时期。
被关闭的工作室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反垄断法出台,制片公司不能插手发行与院线,恰恰米高梅只是单纯的电影制片公司,所以一下子收入少了一大块,加上创始人梅耶老板离去,米高梅不复往日辉煌。
而对米高梅冲击最大的就是电视业兴起,使得戏剧电影和短片的票房收入减少。没错,当年没有电视,《猫和老鼠》这样的短片动画都是在电影院里放映的哦。
起初,米高梅打算将《猫和老鼠》改造成宽荧屏电影(Cinema Scope)来应对这次冲击,可惜无济于事,且公司发现他们新制作的动画,还不如重新发行老动画票房高,没有余粮的米高梅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于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米高梅的高层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关闭动画部!
《猫和老鼠》第114部在1957年8月1日发行之后,米高梅动画工作室也正式关闭。当时主管昆比已经退休了,于是“猫鼠二人组”带领着大部分老员工集体出走,自立门户,成立了“汉纳-巴伯拉工作室(Hanna-Barbera Productions,两人的名字谁先谁后是抛硬币决定的,简称HB公司)”,而且顺应潮流,HB是一家电视动画公司。
虽然单飞,但跟老东家米高梅还是打算积极合作,所以二人组与米高梅高层洽谈,第一件事,就是说出了我们最想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猫和老鼠》放在电视上播呢?你们米高梅提供版权,我们HB有电视口的渠道,而且可以继续制作猫和老鼠,大家一块赚钱呗。
可惜,顽固不化的米高梅拒绝了这一请求,合作洽谈不欢而散。最终,HB公司与哥伦比亚影业联姻,开始制作并发行电视动画。
二人组的HB公司后来可牛叉大发了,因为随后公司又创作了另一个著名的IP——《摩登原始人》,在ABC播出后风靡60年代。而且二人组也注重内部挖潜,提拔了不少人才,并陆续推出了《史酷比狗》、《松鼠特务》、《瑜伽熊》等著名电视动画IP。当然,还有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动画——《蓝精灵》。
这些动画都是HB公司制作,二人组作为老板参与了多少暂且不提,而且公司做大后也经历了多次股权更迭,但也足够帮助他们成为60、70年代电视动画最强的公司.
而且上述动画,基本都围绕友谊或家庭关系展开,这是汉纳和巴伯拉的创作基准,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说回《猫和老鼠》,猫鼠二人组还会回来的。
PS,米高梅电视
当时米高梅是有电视部门的,就在动画部门被关闭的前一年,1956年米高梅电视(MGM Television))成立。当时他们跟电视渠道签订了自己770部电影的播放权。只不过米高梅成立电视部门的初衷,不是为了卖片,而是在电视上给自家新片打广告。
但在1957年,米高梅电视还被起诉,有关部门认为他们上述的770电影版权的售卖存在不正当交易,反正当时的米高梅在电视领域就是菜鸟一枚,各种被坑。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米高梅才拒绝把《猫和老鼠》交给电视台。
外包团队,后妈养的不太香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米高梅的动画工作室虽然关闭了,但《猫和老鼠》的版权还在米高梅手里,毕竟IP太有名了,他们要是想继续拍的话也可以随时启动,只不过想要原汁原味,那就不可能了。
1961年,米高梅打算重启《猫和老鼠》,但没有动画部门的他们,只能回到30年前与超支搭档的合作形式——找外包团队制作。结果这一杆子就“外包”到了东欧。
接活儿的人叫做吉恩·代彻(Gene Deitch),米高梅为什么找他?因为他是捷克裔美国人,当年打造过《大力水手》动画,1960年回到了捷克老家,开了一家动画公司,做了一部动画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这是该奖项开设以来首次被美国以外的作品所摘得,因此名声大噪。因此米高梅才找到了他,在布拉格制作了13集《猫和老鼠》,这也成为系列历史上最为奇葩的“捷克版”。
事实上,代彻接手该项目,更像一个职业动画人为生计接下的一个“行活儿”,他本人并不太喜欢原作,也没有什么认同感。他根本没按照原来二人组的调性发展,加上每集的预算从当年的5万美刀降到了1万刀,使得新版13集带着一种比较诡异且简陋的画风面世。
汤姆和杰瑞离开了庭院,游走于各种奇形怪状的地方——19世纪的捕鲸船,内罗毕的丛林,古希腊上城或狂野西部。BGM从好莱坞动画标配的古典音乐,换成了科幻风格的电子音乐,剧情也比较猎奇,汤姆像个阴谋家,还有科学怪人的属性,且这个版本是公认最为暴力、残酷的一版,也在很多观众内心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当时冷战的缘故,“捷克版”《猫和老鼠》的制作人员用的都是假名字,否则那些极具东欧特色的姓氏容易穿帮。
这个版本被当时的《纽约时报》评为“与原版《猫和老鼠》毫无共同点”,也曾被动画评论家说过是最糟糕的13集,代彻甚至收到来自极端粉丝的死亡威胁,只有少数喜欢猎奇的观众喜欢。但诡异的是,这版在商业上却大获成功,甚至打破了华纳《乐一通》系列已经保持十六年的动画短片票房记录。
不过这版现在已经被封存,很难看到了。这还没完哦!
1963年,米高梅又开了一版《猫和老鼠》,这回的合作方换成了查克·琼斯。
这个人是前华纳卡通的资深动画师,1958年因为违反规定“接私活儿”被华纳开除,索性自己开了一家公司“Sib-Tower12”,于是米高梅找到了他们。
这位琼斯并不像上一位那样标新立异,他表示会尽力贴合二人组时期《猫和老鼠》的风格,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华纳卡通呆了20多年,琼斯骨子里面已经深深烙印了华纳卡通的风格,没办法,一些幽默桥段和人设习惯,改不了。
甚至角色举止也变了,比如杰瑞的神态,跟隔壁的猪小弟几乎一样,至于汤姆,这版里也格外腹黑,动不动就奸笑,琼斯他给了它一对更粗更大的眉毛以显示它的凶样,几乎就是隔壁那只永远抓不到崔弟的傻大猫的翻版。
当时“琼斯版《猫和老鼠》”一出来,当时很多人表示——嗯,就跟看《兔巴哥》一样,这演得不是汤姆和杰瑞,而是傻大猫大战猪小弟。
好在作为美国动画人,琼斯版并没有偏的太离谱,在1963——1967年,他一共制作了34集《猫和老鼠》短片。
期间发生了个事儿,就是一度财政紧张的米高梅缓过神了,又打算重新成立动画部门,这回索性就把琼斯的“Sib-Tower12”工作室收购了,并改了个名字叫“米高梅视觉艺术”。琼斯也正式成为米高梅动画部门的老大,继续制作《猫和老鼠》。
有意思的是,1970年,米高梅又把动画部门给关闭了,琼斯不得不再次成立一个新动画工作室,这不是折腾嘛!
PS,琼斯版有个很重要的标志——开场米高梅狮子吼的LOGO,换成了汤姆在“吼叫”。
猫鼠上电视,爸爸也回来了
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外包漂流之后,汤姆和杰瑞也终于迎来了好消息,1957年宁可关闭动画部也不让动画上电视的米高梅,在8年之后才开窍——《猫和老鼠》要在电视上播出了。
1965年起,汉纳和巴伯拉版本的《猫和老鼠》在经过大量改动后开始陆续出现在电视荧幕上。除了删掉了一些暴力的情节外,电视播出的版本里,经典的米高梅狮子吼开场被删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猫和老鼠》中一些经典的场景。标题画面中的“Tom and Jerry”格式也作了更改,变成了粉底白字。
改动最大的就是含有两只鞋太太这一角色的剧集,这一角色由原先的黑人改成了爱尔兰白人,并进行了重新配音,去除了一些黑人常用的俚语和说话方式,结合时代背景,原因你懂得。
时间到了1975年,随着《猫和老鼠》老动画在电视上轮番的播出,制作新动画也被提上了议程,米高梅也终于再度与“猫鼠二人组”碰面了。因为时下汉纳与巴伯拉的HB公司,已经是当时最大的电视动画制作公司了。
此时二人组早已成了大老板,但作为“猫和老鼠之父”,他们还是答应了米高梅制作新《猫和老鼠》的请求。而且这次是两位大咖亲自出马制作哦。
由于早期的《猫和老鼠》动画有些地方过于暴力,电视台的负责人要求两人减少动画片暴力画面。于是,二人组干脆另起炉灶,改变了汤姆和杰瑞敌对的形象,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版猫和老鼠是好基友,结伴冒险的动画片。汤姆不再凶狠开始动不动就大笑,杰瑞还带了一个红蝴蝶结,格外可爱。
1975-1977年,由HB公司制作的《新版猫和老鼠》一共48集,每集7分钟,每周六播出。虽然不再是熟悉的猫鼠大战,但毕竟是两位老前辈亲自操刀,风格还是原汁原味,这一版也成为40年代经典动画之后,最为著名的版本之一。而且该动画也有了个正式名称——“汤姆和杰瑞秀”(The Tom and Jerry Show)。
与二人组合约到期之后,两位大佬忙于其他事宜无暇抽身,但米高梅还想《猫和老鼠》还想接着拍怎么办》时间到了1980年,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米高梅电视部门吗?这一次他们亲自出马了。
由米高梅电视亲自出品,并拉来了曾打造过《宇宙巨人希曼》《布雷斯塔警长》等动画片的著名动画公司飞美逊(Filmation)协助制作,在1980—1982年制作了多集动画。
为了照顾老粉丝,汤姆和杰瑞回归到了最初的敌对状态,但变得不再暴力,而是参考了《新版猫和老鼠》中柔和的滑稽风格,使得这一版《猫和老鼠》呈现出滑稽可笑的猫鼠大战的风格。由于是米高梅自己制作,这一版《猫和老鼠》里,还有包括巴尼熊、德鲁比父子等米高梅旗下著名动画角色的客串。
这版的正式名字叫做《汤姆和杰瑞喜剧秀》(The Tom and Jerry Comedy Show),初衷上是打算作为1975年的续作,但由于制作方不同,粉丝更愿意称之为“飞美逊版《猫和老鼠》”。
可惜好景不长,《猫和老鼠》在80年代没能延续荣耀,因为米高梅变天了。
老板更迭,老朋友最后的重逢
作为一家独立制片公司,米高梅有没有任何自己的有线电视频道、电视网络或宽带网络,也不像今日漫威这样背后有传媒大佬做后盾。因此这种单一性质的制片公司在80年代逐步举步维艰。1981年,米高梅最后一博,出资买下了昔日竞争对手、如今混得还不如自己的美国联合艺术家影片公司(United Artists),并拥有了《西区故事》《桃色公寓》《飞越疯人院》《毕业生》《洛奇》和007的版权,并改名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可惜事与愿违的是,这两家昔日巨擘如今联合起来,在80年代的电影市场份额仅占可怜的6%,这次收购行为,让本不富裕的米高梅,雪上加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幸亏当年收购了007等片,否则米高梅早完蛋了)
这导致米高梅为了资金周转,不得不开始售卖旗下电影版权,米高梅超市开张。
1986年来了一个买主,就是特德·特纳(Ted Turner),这人是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办者,当时特纳广播公司的创始人,后来时代华纳的副董事长。
这人有收藏的嗜好,且他的收藏很特殊——收藏电影版权,尤其是老电影,当时他已经拥有了老版《金刚》、《大力水手》等海量经典电影版权。1986年,特纳成立了特纳娱乐公司,花数亿美元买下了米高梅部分老电影的版权,什么《绿野仙踪》《乱世佳人》《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这些都归他了,其中就包括了《猫和老鼠》。
但买下版权之后,特纳并没有选择开发新作,而是继续买买买,导致换了老板之后汤姆和杰瑞,迎来了近10年的休眠期,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这里哥俩逐步遇到两波老熟人:
★其一便是华纳的经典《乐一通》家族,特纳娱乐把1950年以前的华纳电影全部买来了,昔日迪士尼之外的两大动画短片品牌,猫和老鼠、德鲁比父子、兔巴哥、达菲鸭、麦克老狼等等,至此成了一家人。
★其二便是猫鼠二人组的HB公司。之前说过,HB公司在60、70年代如日中天,但到了80年代,随着二人组年事已高退隐江湖,加上飞美逊、金和声等新晋动画公司崛起,汉纳-巴伯拉公司完成了最后辉煌的《蓝精灵》之后,就逐步衰落,直到在1991年被特纳娱乐公司全盘收购。
二人组与《猫和老鼠》第三度相遇之后,恰逢90年代初美国动画业刮起了一股“老动画翻新”的复古风潮,因此这次彼此也贡献了能量,完成了最后的和合作。
1992年-1994年,由特纳公司出品,HB公司制作的《小小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 Kids Show)上线,这一版风格非常明显,猫和老鼠都变成了孩子造型。与1975年的二人组亲自操刀的系列一样,杰瑞还戴着他的红色领结,汤姆现在则戴着红色的帽子。
而且德鲁比父子、巴尼熊等昔日米高梅旗下IP,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独立动画,与新的《乐一通》动画一起,造就了90年代的复古动画风潮,而且这是这帮老兵们,以4:3(全屏)宽高比模式,出现的最后一次。。。
PS,大电影
《猫和老鼠》是有过大电影的。
早在1945年,汤姆和杰瑞就客串出镜了电影《起锚 Anchors Aweigh》,与舞王吉恩·凯利(《雨中曲》)同框。当时米高梅还想问迪士尼借米老鼠用一用,但被后者拒绝了。
随后是1952年的《湿身危险》(Dangerous When Wet)。主演埃丝特·威廉斯在梦中,就遇到了这俩小家伙。两部电影都是客串,但负责制作分镜的当然是他们的“父亲”——二人组汉纳和巴伯拉。
然后就是在特纳娱乐时期,1992年《猫和老鼠:大电影》出货,只不过走的是音像市场渠道,先是在欧洲上画,然后次年由米拉麦克斯影业负责发行,在北美地区小范围公映。
这部电影值得八卦的是,后来迪士尼收购了米拉麦克斯影业,所以这部电影的版权,最后跑到了迪士尼手里,只是该片的版权哦,不是角色版权。
而汤姆和杰瑞,首部直接北美院线公映的电影是2001年的《猫和老鼠:魔法戒指》,这也二人组汉纳和巴伯拉最后一次共同制作汤姆和杰瑞,因为威廉·汉纳在电影公映后不久就去世了。此后还有若干电影版,就不细说了。
新世纪物是人非,改头换面
时间来到了2001年,3月22日,猫鼠二人组之一的威廉·汉纳因咽喉癌与世长辞,享年91岁。也就在同年,90岁高龄的约瑟夫·巴伯拉以纪念老朋友的名义,重新出山担任顾问制作了一集特别节目《猫和老鼠:宅猫》(The Mansion Cat),并且老爷子再度为汤姆献声。
2005年,《猫和老鼠》凭《空手道保镖》(The Karate Guard)回归大银幕,巴伯拉是该片的编剧、并与他人共同完成分镜、导演和制片工作。2006年,约瑟夫·巴伯拉在洛杉矶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参与的最后一个动画项目是《猫和老鼠:胡桃夹子的传奇》(Tom and Jerry: A Nutcracker Tale),该片于老爷子去世后两年的2007年,以DVD的形式发行。
物是人非的不仅仅是先人的故去,还有《猫和老鼠》的归宿。
早在1996年,经过了一阵买买买,拥有庞大片库的特纳娱乐,最终被时代华纳所收购。
这样一来,连同《金刚》、《乱世佳人》、《绿野仙踪》、以及华纳50年代那些漂泊在外的老电影,全部来到了华纳旗下。而《猫和老鼠》、乐一通家族、包括《摩登原始人》在内的HB公司诸多动画IP,也成为了华纳动画的一员。(上述2000年以后的猫鼠作品,就已经换成华纳出品了)
2006年,华纳动画制作了新的《猫和老鼠》系列,由电影版《空手道保镖》制作组制作,并将其命名为《猫和老鼠传奇》,一共13集。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金融危机,华纳取消了包括乐一通等经典动画片重返荧幕的计划。危机度过之后,《猫和老鼠传奇》是第一个重返荧幕的老动画系列,也是在华纳制作的第一部16:9(宽屏(Widescreen))宽高比的《猫和老鼠》卡通系列,不过后来在粉丝的呼应之下,又被裁为4:3(全屏)。
时间到了2014年,华纳动画为了致敬1975年的《新版猫和老鼠》,又制作了《猫和老鼠2014》,每集由两个11分钟的短片组成,虽然是全新的人物和故事,但却保留了原短片的很多桥段和名场面,大致等同于“重置 魔改版”。
PS,华纳卡通与华纳动画
这俩不是一个公司,或者可以说,是同一个大公司旗下,不同阶段负责同一类似作品的部门。等同于米高梅动画1957年关闭后,以及1970年重开了米高梅视觉艺术,形式和人员都不一样了。
1933年超支二组人走后,由施莱辛格成立的华纳卡通,严格意义上与前辈类似,是一家独立公司,只不过华纳参与投资,当时还叫“施莱辛格工作室”(Leon Schlesinger Productions),直到1944年,华纳才正式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华纳卡通的LOGO很简单,就是华纳logo变成红底白字。
华纳卡通在1963年停止制作,与米高梅停掉动画部的理由一样,都是受到电视行业的冲击,但卡通部门没有关闭,只是挂名。随后华纳制作新动画也跟隔壁类似,采取了自己 外包团队联合出品,直到1969年彻底撑不住了,华纳卡通被正式关闭。
此后华纳做行动画开始完全外包,最大的合作伙伴就是曾经把《猫和老鼠》做成“傻大猫大战猪小弟”的老熟人——查克·琼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华纳兄弟终于重新开设了自己动画工作室,是如今的华纳兄弟动画公司(Warner Bros. Animation),红底白字logo外,又多了Animation的字样。
结语,经典永存
《猫和老鼠》的故事到此讲完了。
在汤姆和杰瑞诞生的80多年历史里,我们见证了“猫和老鼠之父”威廉·汉纳和约瑟夫·巴伯拉打造的经典动画,也见证了二人组长达60年的友谊,也目睹了昔日最强米高梅的衰落,各种新势力的不断崛起,也看到了的时代更迭下,媒介方式的进化,可称大浪淘沙。
汤姆和杰瑞,虽然是我们熟悉的样子,可期间《猫和老鼠》的发展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漂流:
★米高梅时期,二人组打造了经典动画(1940-1957),
★外包团队时期,不伦不类的捷克版(1961-1962)、风格偏差的琼斯版(1964-1967);
★汉纳-巴伯拉时期,二人组回归的新版(1975-1977)、1981年的续作飞美逊版(1981-1982);
★特纳娱乐时期,二人组三度回归的迷你版(1992-1994);
★华纳时期,传奇版(2006-2012)、重置版(2014至今)。
★当然还少不了若干特别纪念版和电影版。
而汤姆和杰瑞的外形,也随着不同上述不同阶段而产生变化,加上米高梅15年间时期至少两种不同的形象,《猫和老鼠》也迎来了5大时期,9种造型的更迭。
但不变的是这对欢喜冤家脍炙人口的故事,很简单模式也单一,也没啥台词,但就是很吸引人。我们都看过《猫和老鼠》,虽然早已忘了每集具体的故事,也忘记了“液体”汤姆究竟有过多少造型,但就是记得:小时候每逢周末,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因为《猫和老鼠》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