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难怎么解决(孩子作文索然无味怎么办)
孩子作文难怎么解决(孩子作文索然无味怎么办)人在特殊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又有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把这些内容细致的描写下来,就可以准确的表达出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方法二:幻觉展示法何为内心独白?很简单,就是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自己讲不同的话,我们一般使用第一人称来写,犹如我们看电视剧时,剧中人物的画外音。这样就能生动的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例:老师准备发试卷,我心想: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会贪玩了,以后上课也会好好听课,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评语:这段话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此时作者的心里是无比紧张的,他害怕他的试卷发下来会不及格,从而会导致后面一系列不好的事情发生,担心的都在心里开始自说自话了。
孩子作文中,自己或某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不出来?或者说写出来的东西太过于单调乏味?"我想……我想……,妈妈,我心里实在想不出来要说什么。"您是否在家里教孩子写作文时会经常碰到孩子这么和您说?当时的您苦恼了吗?没关系,王博士在这里将教会您如何让孩子写好作文中的心理描写。
要让孩子写好心理描写,首先要知道心理描写是什么,在作文中,这种描写又有什么价值?
我们说,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在作文中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既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又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真实、细腻的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的诠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虽然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看似简单,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但实际要写好它,想要让它在作文中出彩从而得到高分,是需要些方法的。
方法一:内心独白法
何为内心独白?很简单,就是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自己讲不同的话,我们一般使用第一人称来写,犹如我们看电视剧时,剧中人物的画外音。这样就能生动的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例:老师准备发试卷,我心想: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会贪玩了,以后上课也会好好听课,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评语:这段话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此时作者的心里是无比紧张的,他害怕他的试卷发下来会不及格,从而会导致后面一系列不好的事情发生,担心的都在心里开始自说自话了。
方法二:幻觉展示法
人在特殊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又有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把这些内容细致的描写下来,就可以准确的表达出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例:老师发试卷了,我好像看到满试卷鲜红的叉犹如一张网正在向我袭来,网着我喘不过气,使我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更是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和旁人的嘲笑声。
评语:这段文字中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现在真实发生在作者面前的,而是由于作者的紧张过渡导致了心里出现了幻觉。让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何如此担心的原因,同时也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作者此时此刻有多害怕的心理过程。全文并没有写出紧张、害怕等字眼,但我们一看就能触到他内心的颤抖,这就是幻觉展示法的神奇之处。记住这个方法常用的关键词是"好像"、"仿佛看到/听到"等。
方法三:行动表现法
一个人的思想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中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常会说:你的心思全都写在你的脸上了。因此用人物鲜明个性的动作、神态或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手法。
例:今天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找她,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出教室,在通往办公室的走廊上,我走得极慢,此时我的心里就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当走到教室办公室门口,一阵恐惧袭上心头,坐在办公桌前的王老师向我看来,我只好勉强一笑,喊了声:"王老师好。"连声音都有了几分颤抖。
评语:这段文字通过作者极慢的动作,勉强的神态,颤抖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作者心里的紧张程度。
方法四:环境烘托法
在作文写作中,环境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中的环境往往是人化的,隐藏着人物的某种心情,所以恰当的环境描写还能衬托出人物心理。
例:晚上出门去帮妈妈买酱油,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一路上都没什么声音。
评语:文段中虽未明确写出作者的害怕,但通过冷清、凄凉的环境描写却更形象的表现出了作者心里的害怕。
王博士小剧场
今天和朋友喝酒回家晚了,当王博士带着些醉意走到家门口时,突然刮来一阵冷风,风刮到王博士脸上,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战,脑袋瞬间清醒了。他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拿出了家门钥匙,但却不敢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此时的他仿佛看到了老婆正拿着个平底锅向他跑来,又仿佛听到了老婆的责骂声。他摇了摇头,心想:老天爷啊,我下次再也不敢晚归,不敢喝酒了,就让老婆放过我这次吧。
王博士的心理描写技巧已经分享完了,家长朋友们都记住了吗?在结尾处王博士还得有个小小的提醒,在家里教孩子人物的心理描写时要让孩子们的描写符合具体的情境,不可夸大了去写。还要具体的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很好的去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