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偏高脾大: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脾大: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本例患者虽未进食过生的或不熟的鱼、蟹等食物,但居住在肺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区域,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仔细观察其CT表现,肝右叶和左叶内病灶为多发囊状、分叶状低密度影,囊腔内无强化,囊壁强化,符合Kim等、Rha等和王小鹏报道的肝肺吸虫病的影像学特点(图4)。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传染病,其病原为肺吸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我国仅在少数山区流行,人类感染肺吸虫病主要是通过进食带有后期囊幼虫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刺蛄、河蟹和小龙虾等。肺是其最常感染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亦常受累,临床上肝脏受牵连的情况比较少见,国内文仅见个案报道。但肝脏实际被牵连的情况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多,主要原因与该病误诊率极高有关。肝肺吸虫病予吡喹酮治疗,按25 mg·kg-1·d-1,分3次口服,连服7 d,间隔1周后再服用第二个疗程,3个疗程后患者上腹部不适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E0%2。6%,肝
主要症状及体征性别:女。
个人情况:26岁。
【主诉】反复上腹胀痛4月。
【现病史】4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无发热、腹泻等不适,体质量无明显下降。到当地医院就诊 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8.8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3%;血红蛋白(Hb)116 g/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94 X 109/L 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33.1%;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Bs( ),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体均为(-);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和CAl9-9等)均未见异常;肝功能、肾功能和大小便常规均正常。B型超声示“左肝实性占位(肝癌?)”;全腹增强CT示:“肝左叶及右后叶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与相邻肝实质分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腹膜后见不均匀囊实性软组织影,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腹腔少量积液。考虑肝内占位性病变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癌可能性大)(图1)”。
入院诊断肝肺吸虫病
治疗经过予吡喹酮治疗,按25 mg·kg-1·d-1,分3次口服,连服7 d,间隔1周后再服用第二个疗程,3个疗程后患者上腹部不适症状消失,复查血常规:E0%2。6%,肝功恢复正常,全腹增强CT示:病灶明显吸收,见图3。
最后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例讨论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传染病,其病原为肺吸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我国仅在少数山区流行,人类感染肺吸虫病主要是通过进食带有后期囊幼虫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刺蛄、河蟹和小龙虾等。肺是其最常感染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亦常受累,临床上肝脏受牵连的情况比较少见,国内文仅见个案报道。但肝脏实际被牵连的情况远远比想象中的要多,主要原因与该病误诊率极高有关。
本例患者虽未进食过生的或不熟的鱼、蟹等食物,但居住在肺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区域,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仔细观察其CT表现,肝右叶和左叶内病灶为多发囊状、分叶状低密度影,囊腔内无强化,囊壁强化,符合Kim等、Rha等和王小鹏报道的肝肺吸虫病的影像学特点(图4)。
但因该病临床少见,很多医生对其认识不够,忽视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意义,尽管该患者既往无肝病史,AFP正常,在肝病疾患高发,肝脏的实性占位极易诊断为肝癌,尤其是在影像学诊断肝癌有95%的特异性的影响下,故可能误诊为肝癌。
病理检查是诊断肝肺吸虫病最可靠的手段。盂宇宏认为只要在病变组织中查见肺吸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如未见虫体或虫卵,只要具备以下特点亦可明确诊断:(1)含有凝固性坏死的多房性小囊腔或坏死腔穴形成;(2)在坏死物中查见多量夏科一雷登(Chareot-Leyden)晶体;(3)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该病例中虽未查见肺吸虫体和虫卵,但病理见大片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脓肿形成,并可见夏科一雷登晶体,结合肺吸虫血清学检查阳性,给予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消失病灶吸收,诊断肝肺吸虫病成立。
肝肺吸虫病具有一定区域性,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标准不易获得,误诊率高,提高医生对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尽早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亦可大大减少误诊。
病例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病例
如何参与病例讨论即刻添加易可为好友(医客号:702175),加入医客内科练功房。周五晚19点~21点,群主会组织全国的内科医生同胞们一起讨论精华病例,一起交流成长。
① 登录医客APP,进入医客圈
② 点击右上角“添加好友”
③ 在搜索栏输入“易可”,或填写“702175
④ 发送验证消息“内科”,易可会尽快验证通过的哦
有偿病例投稿投稿者一经录用,根据病例质量,可获得80~300元稿费。以上稿费,仅代表医客对您的感谢,但我们相信,您的作品所产生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医客与粉丝共同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方式
邮箱:tianyuji@hk515.com
QQ:351455989
tyj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