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5)模板的顶部和根部安装不牢固,没有采取限位措施。(4)没有按施工方案施工;(1)模板、方木等原材料质量差;(2)操作人员技能差;(3)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梁、板模板支架推荐采用轮扣式脚手架,墙、柱内楞建议采用槽钢、方钢等,模板选择优质黑模,方木采用5.0×9.0cm四面抛光方木,禁止采用2m长6.0×8.0cm本地松木,模板要集中加工,必须采用精密锯木机,转速不小于4500r/min,严禁采用圆盘锯边安装边切割。模板支设时,先支设墙柱模板,再支设梁板模板,梁柱交界处,采用整板开槽的办法,防止产生拼缝。模板安装之前,技术负责人应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员应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质量员和木工班负责人应再次复核模板位置,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明确细部节点的做法。

通病一:

现象:墙、柱模板支撑不牢固,倾斜变形、移位。

原因分析:

(1)模板、方木等原材料质量差;

(2)操作人员技能差;

(3)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4)没有按施工方案施工;

(5)模板的顶部和根部安装不牢固,没有采取限位措施。

防治措施:

(1)采用优质的模板、方木、方钢、槽钢等原材料。

(2)模板的边线、轴线要用专业仪器认真测量 并通过质量员和木工班组长检查复核 支模前要保证无误。

(3)放样完成后焊定位筋,不宜在放样完成后在楼板面使用电钻钻孔定位。

(4)柱、墙模板顶部和根部要有可靠的限位措施 保证模板顶部和底部位置正确。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

柱模板支设示意图

(5)混凝土浇筑前,再次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对角线长度、截面尺寸等,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加强对墙柱垂直度的观察,如有偏移,及时加固调整,浇筑完成后再次检查,在初凝前加固调整。

(6)设置剪刀撑,至少边跨和浇捣的第一跨要设置剪刀撑。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2)

剪刀撑设置

通病二:

现象:梁模板支模架不牢固,梁模变形、位移,梁模夹具不牢固,底模未按照规定起拱,梁柱墙交接处处理不到位。

原因分析:

(1)模板、方木等原材料质量差;

(2)操作人员技能差;

(3)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4)使用顶托、木楔、对拉螺栓不当造成偏移松动;

(5)模板支架构造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

(1)采用优质的模板、方木、方钢、槽钢等原材料。

(2)模板的边线、轴线要用专业仪器认真测量 并通过质量员和木工班组长检查复核 支模前要保证无误。

(3)模板安装完成后,再次检查中心线,标高及断面尺寸等。

(4)梁底面在绑扎钢筋前拉线检查起拱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5)梁模夹具加固时必须牢固,梁侧模较底模伸出方木宽度的距离,将方木深入侧模内,梁侧两边用方木压边。限制使用步步紧,且步步紧进场时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梁高>400mm、梁宽>350mm的禁止使用步步紧,宜使用定型卡具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大小按专项施工方案执行。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3)

梁模板支设示意图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4)

定型卡具示意图

(6)梁与墙柱交接部位,采用梁侧板伸至墙柱转角处通长做法,防止梁与墙柱出现平整度错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5)

梁柱交接部位梁模伸入剪力墙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6)

梁与剪力墙交接部位成型混凝土

(7)梁外侧模板钻螺杆洞,梁内放水泥衬条控制梁截面尺寸,穿入螺杆,垫片部位钉好铁钉固定螺杆。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7)

(8)当梁高度较高时,宜选用钢管 顶托的支模方式,宜在梁底增加含顶托的立杆,立杆数量与间距根据计算定。如顶托梁采用单钢管,U型托尺寸偏大时,可在U型托上焊定位筋,防止顶托偏心。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8)

大梁模板支设示意图

通病三:

现象:楼板模板支撑不牢固、楼板底面不平整。

原因分析:

(1)模板、方木等原材料质量差;

(2)操作人员技能差;

(3)施工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4)板底立杆间距过大;

(5)模板支架构造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采用优质的模板、方木等原材料,模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支撑平面平整。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9)

铺设好底模的梁、板模板

(2)板底木方中心距≤300mm,木方端部距阴角≤150mm。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0)

板底木方排设

(3)楼板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按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执行,扫地杆距楼面≤200mm,中间水平拉杆步距≤1800mm,且扣件须进行力矩检测;采用顶托时,立杆顶托旋出长度≤200mm。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1)

(4)楼板第一排立杆距墙柱≤300mm。

(5)按构造要求设置纵横向剪刀撑,以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

通病四:

现象:墙模板涨模;墙体厚薄不一,墙面高低不平;墙角模板拆不出、夹渣。

原因分析:

(1)侧模加固不牢;

(2)墙模板定位措施不当,未采取放定位条等措施,或定位条数量偏少;

(3)墙板阴角无方木,导致变形;

(4)对拉螺栓间距偏大、直径偏小。

防治措施:

(1)墙身中间应用穿墙螺栓拉紧,自下而上第一排螺杆离地200mm,最上道距顶板300mm, 2m以下螺杆间距≯450mm,2m以上螺杆间距≯550mm,模板根部应进行水平加固,转角部位的对拉螺栓距阴角不宜大于200mm。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2)

(2)两片模板之间,应用与墙等厚度的水泥衬条撑牢,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水泥条进场时必须履行验收手续,不得用钢筋、PVC管等做衬条,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止水螺杆。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3)

(3)每层混凝土的浇灌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振捣时应振捣密实,但不能过度振捣。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收面质量,特别是剪力墙、柱边的结构面的平整度控制,二次收面时,应再次拉线复核校正。

(4)阴角部位应设通长方木;剪力墙端头位置用双钢管卡牢。遇L型、T型墙宜采用水平拉杆与对拉螺杆通长设置。墙、柱端头的截面也同时采用拉杆固定。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4)

(5)泥工抹面时应控制好楼面平整度。

通病五:

现象:墙板垂直度偏差大

原因分析:墙板特别是墙板单侧支模时,墙模板固定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模板垂直度的复测检查。

防治措施:

(1)墙模垂直度控制可在模板支设时,使板缝跟方木交叉,方木压住板缝,在楼板上预埋钢筋,钢筋伸出长度10cm左右,在墙模板垂直度偏差较大时,在钢筋上斜撑钢管纠偏。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5)

(2)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对对拉螺栓的间距、数量、规格进行全数检查;事中采用激光水平仪对模板垂直度进行复查,砼浇筑完毕后再次复查模板垂直度,发现偏差较大时及时整改。

通病六:

现象:剪力墙门窗洞口变形位移

原因分析:洞口位置支模加固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导致模板变形。

防治措施:

(1)预制好洞模 然后套进去 再与墙模、顶模连接。

(2)用50mm×50mm 角铁固定洞两侧端头模 然后把两片墙模箍紧 最后再用钢管把洞两侧模对顶紧 既不变形 又确保端头阳角方正、垂直。

(3)浇灌混凝土应在洞两侧同时浇灌 避免先浇灌一侧产生推力 把洞模推斜。

通病七:

现象:上下墙、柱错位

原因分析:(1)墙柱支模未按轴线要求;(2)墙柱根部没有限位措施。

防治措施:

(1)安装上层墙(柱)模时把模板和竖楞(方木) 向已浇灌混凝土墙(柱)伸下200mm以上 再压下横向龙骨 利用已浇灌混凝土原有螺杆或预埋螺杆箍紧模板竖楞 确保不漏浆 上下不错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6)

(2)加强对施工层与下一层轴线位置的复核,建议采用参照物进行复核。

(3)内墙、柱应设置定位筋来确保位置不偏移。

(4)墙柱顶模板在事前、事中、事后多次进行轴线复核,使其误差≯5mm,特别是外墙模板和楼梯间剪力墙模板应加强观测。

通病八:

现象:墙(柱) 模根部漏浆

原因分析:

(1)楼板结构面不平整;

(2)模板过旧;

(3)操作工人责任心不强。

防治措施:

(1)采用新的模板,如果模板偏旧,应将边上毛糙的部分切平,以免产生偏缝。

(2)加强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针对性。

(3)控制好楼板结构面的收面质量,特别是墙、柱根部的结构面的收面应严格按竖向钢筋上的控制标高二次拉线进行收面,并设专人复核、校正,从本质上解决根部偏缝过大而导致的根部漏浆问题。

(4)用砂浆塞实模板与楼面之间的缝隙。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7)

通病九:

现象:后浇带模板支设一次到位,在后浇带未封闭前就把原有支模架拆除,而不采用回顶措施。

原因分析:(1)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架搭设时,没有考虑后期后浇带模板支设;

(2)

为了施工方便,无故将后浇带处模板支架拆除。

防治措施:

(1)后浇带模板支架与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架在搭设时单独成体系,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架拆除后,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架往两侧延伸2跨以承担后浇带两侧梁板的荷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8)

(2)如遇施工工期长、后浇带长期不能封闭时,考虑到钢管支撑架长期搭设租赁费用高、模板长期留设腐烂等问题,可采用Φ150钢管、砖柱、混凝土柱等支顶后浇带两侧,间距视荷载大小定。

通病十:

现象:屋面栏板上翻处、卫生间反梁等位置模板二次支设,混凝土二次浇注,造成渗漏水。原因分析:一次支模浇筑施工不方便,施工现场为了方便往往采用二次施工。

防治措施:屋面栏板上翻处、卫生间反梁等位置模板一次支设、一次浇筑,避免渗漏水现象;降板部位采用定型化工具,保证观感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19)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学习:土建部分质量通病防治---模板工程(2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