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花 曼陀罗华:天花乱坠曼陀罗
曼陀罗花 曼陀罗华:天花乱坠曼陀罗那么,扁鹊的毒酒和华佗的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史籍并无记载,周密的推断只不过属于他自己的猜测而已。到了三国时期,据《后汉书·方术传·华佗》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描述的乃是名医华佗的神技,“麻沸散”就是华佗实施外科手术时所用的麻醉药。不过也有人认为曼殊沙花指红花石蒜,曼陀罗花指白花石蒜,而“曼陀罗”才指茄科的风茄儿。这种区别早已被后人混淆了。有趣的是,周密推断三国名医华佗做手术时用的麻醉剂就由押不芦所制。据《列子·汤问》篇记载,鲁公扈和赵齐婴二人生了病,共同请战国名医扁鹊治疗。“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扁鹊的毒酒可以使病人“迷死三日”,从而顺利实施了“剖胸探心”的手术。
文/许晖
佛经《妙法莲华经》卷一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佛陀释迦牟尼为诸菩萨讲解《大乘经》后的生动场景:“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佛教中,修行者的标准坐姿是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这就叫“结跏趺坐”。“跏”的本义是脚向里弯曲,“趺”的本义是脚背,“跏趺”即指两脚向里弯曲,脚背朝下的坐姿。
佛陀此经一讲完,天上降下四种奇花,分别为: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曼陀罗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风茄儿、洋金花;曼殊沙花即石蒜花,俗称龙爪花,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摩诃”是梵语译音,意为大、多、胜,可见乃是天上之花。
不过也有人认为曼殊沙花指红花石蒜,曼陀罗花指白花石蒜,而“曼陀罗”才指茄科的风茄儿。这种区别早已被后人混淆了。
有趣的是,周密推断三国名医华佗做手术时用的麻醉剂就由押不芦所制。
据《列子·汤问》篇记载,鲁公扈和赵齐婴二人生了病,共同请战国名医扁鹊治疗。“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扁鹊的毒酒可以使病人“迷死三日”,从而顺利实施了“剖胸探心”的手术。
到了三国时期,据《后汉书·方术传·华佗》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描述的乃是名医华佗的神技,“麻沸散”就是华佗实施外科手术时所用的麻醉药。
那么,扁鹊的毒酒和华佗的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史籍并无记载,周密的推断只不过属于他自己的猜测而已。
直到宋代,曼陀罗的名字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北宋医学家窦材著有《扁鹊心书》,在“神方”一节中录入了“睡圣散”这种麻醉剂,由山茄花和火麻花制成,“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即曼陀罗花;火麻即大麻、黄麻。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曼陀罗花为什么可以当作麻醉剂呢?这是因为曼陀罗是一种有毒植物,整株都有毒,尤以种子的毒性最大。曼陀罗花的主要成分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是东莨菪碱,剧毒,甚至被哥伦比亚毒枭称为“魔鬼的呼吸”,在中国的花语体系中,曼陀罗花则被呼为“恶客”。
曼陀罗的拉丁学名是Daturastramonium,stramonium的意思是能使人癫狂的麻痹性的毒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曼陀罗”其名来自梵语:“《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北斗有陀罗星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名花。曼陀罗,梵言杂色也。”
由《扁鹊心书》的记载可知,至迟到了宋代,曼陀罗已经作为麻醉剂进入古代中国的医学系统。而曼陀罗花的名字,则早在公元五世纪的后秦时期就由印度传入了汉语的词汇库,因为出现“曼陀罗华”一词的《妙法莲华经》就是由后秦的著名译经家鸠摩罗什译出的。
关于曼陀罗花的麻醉性,《扁鹊心书》的记载非常有趣:“收此二花时,必须端庄闭口,齐手足采之。若二人去,或笑,或言语,服后亦即笑,即言语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描述更加生动:“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采摘曼陀罗花的时候,如果含着笑意采摘,酿酒饮此花,则会一直傻笑下去;如果手舞足蹈地采摘,酿酒饮此花,则会一直舞蹈下去。李时珍很好奇,向尝百草的神农学习,自己以身试药,得出的结论是:以花下酒,须饮到半酣,派一人或笑或舞,在面前引诱,自己被幻觉所支配,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或舞个不停。确知症状之后,李时珍从医学的角度总结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南宋学者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中对曼陀罗花有一段著名的描述:“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则挈箧而趋。”
盗贼将采来的曼陀罗花阴干后碾成粉末,偷偷地放入人的饮食之中,就会使人“醉闷”,从而可以从容地“挈箧而趋”,提起昏迷之人的箱子就跑。
周去非这段短短的描述催生了人们对于《水浒传》中屡屡现身的“蒙汗药”的大胆想象。《水浒传》中,凡下蒙汗药者,必下到酒中,比如智取生辰纲,比如十字坡对付武松。让我们联想一下扁鹊的毒酒,华佗的“以酒服麻沸散”,李时珍的“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周去非“使之醉闷”……显然,曼陀罗花末需要以酒调和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
北宋司马光所著《涑水记闻》卷三记载了一则故事:“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副使。 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凡数十人。”所谓曼陀罗酒,即以曼陀罗花的粉末置入酒中。这一记载与蒙汗药的功效若合符节。
据现代药理分析,曼陀罗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对汗腺分泌的抑制作用极强,被人体的胃肠道迅速吸收后,在肝内即可完全代谢,根本来不及通过汗腺和尿液排出;而“蒙汗药”之“蒙”,意为遮蔽、覆盖,“蒙汗”即意味着汗腺分泌受到极强的抑制,药性迅速发生作用,使人陷入麻醉状态。这一命名可谓精确而形象!
既是毒药,便有解药。《水浒传》十字坡押解武松的两个公差被麻翻后,“孙二娘便去调一碗解药来,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梦中睡觉的一般,爬将起来”。这个解药不是别的,正是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说的“甘草解百药毒”。甘草解毒,更早还能够追溯到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他在《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篇中写道:“菜中有水莨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之,令人狂乱,状如中风,或吐血,治之方:甘草煮汁,服之即解。”解蒙汗药的东莨菪碱之毒,必是甘草汁无疑。
关于蒙汗药的成分,还有一条有趣的佐证,不过这一佐证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东西方的曼陀罗花都是从西亚分头传入的,欧洲传入的时间要早于中国。在这部著名的戏剧中,罗马执政三巨头之一的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热恋,缠绵之后,安东尼返回罗马,克莉奥佩特拉相思成疾,害上了失眠症,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于是克莉奥佩特拉吩咐太监:“(打呵欠。)呵呵。给我喝一些曼陀罗汁。我的安东尼去了,让我把这一段长长的时间昏睡过去吧。”(朱生豪译)欧洲人和非洲人真是直肠子,曼陀罗花酿成的汁液干脆直接就叫“曼陀罗汁”,而且当作浪漫爱情的添加剂;心有七窍的中国人却把它用于谋财害命的拿手工具,还给它起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艺名“蒙汗药”。安东尼会满怀柔情地说“美人赠我曼陀罗汁”,武松却会咬牙切齿地说“美人赠我蒙汗药”。东西方文化的差距真是势如鸿沟。
“兰阇”是青岛出版集团旗下人文艺术图书品牌,致力于创造一种融合当代感与现代意味的图书美学,寻求知识与艺术的相互滋养;关注经典文化、民间艺术、影像语言,关注传统的当代表达和学术的大众传播。所有文字、图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更多内容请关注兰阇qdlanshe(兰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