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跟疖肿有啥区别(疖和疖病的发病机制)
毛囊炎跟疖肿有啥区别(疖和疖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毛囊炎、疖和疖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临床表现】1.毛囊炎 好发于多毛及摩擦部位如头皮、颈部、须部、背部、臀部等,开始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炎性红色丘疹或小脓疱,粟粒到绿豆大,迅速演变为丘疹性脓疱,中央有毛贯穿,周围有红晕。自觉痒感或轻度疼痛。约7~10天脱痂而愈,多不留瘢痕;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称为慢性毛囊炎。2.疖与疖病 好发于面部、颈部、臀部、臂部及头皮。初起为红色圆锥性毛囊性丘疹,后逐渐增大成为炎性结节,再经数日后结节化脓、坏死形成黄白色脓栓,脓栓及坏死物排除后形成溃疡,再经1~2周可结痂痊愈。患处疼痛和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疖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不但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而且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畏寒、厌食等,甚至可引起败血症,常反复发生、经久不愈。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毛囊及其毛囊周围急性化脓性且常伴坏死性炎症称为疖(furuncle),通常仅1个;多发性且反复发作的疖则称为疖病(furunculosis)。
毛囊炎、疖和疖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所致,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AIDS),某些G—菌(如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也可引起感染。疖病患者鼻腔或肛周常带有金葡菌,与临床复发或再感染有关。
毛囊炎、疖和疖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1.毛囊炎 好发于多毛及摩擦部位如头皮、颈部、须部、背部、臀部等,开始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炎性红色丘疹或小脓疱,粟粒到绿豆大,迅速演变为丘疹性脓疱,中央有毛贯穿,周围有红晕。自觉痒感或轻度疼痛。约7~10天脱痂而愈,多不留瘢痕;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称为慢性毛囊炎。
2.疖与疖病 好发于面部、颈部、臀部、臂部及头皮。初起为红色圆锥性毛囊性丘疹,后逐渐增大成为炎性结节,再经数日后结节化脓、坏死形成黄白色脓栓,脓栓及坏死物排除后形成溃疡,再经1~2周可结痂痊愈。患处疼痛和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疖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不但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而且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畏寒、厌食等,甚至可引起败血症,常反复发生、经久不愈。
毛囊炎、疖和疖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治疗】
1.一般处理原则 同脓疱疮。秃发性或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尚须系统给以抗生素治疗,如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除抗菌药物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并口服异维A酸可能有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脓肿可切开引流。
2.局部治疗 可外用抗细菌药物制剂如百多邦软膏或0.1%雷佛奴尔溶液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未化脓者可局部照射紫外线或短波理疗;已化脓破溃者尽早切开排脓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