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日本有什么工作(80年代日本的病态)
八十年代日本有什么工作(80年代日本的病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日本投资就意味着稳赚不赔,民众也在这场投资热潮中陷入了疯狂。有不少人明明没钱,却要透支自己的信用到处借钱,买入房产后立马转手卖掉,用赚到的差额再进行下一次投资。赚了个盆满钵满的日本人开始习惯用钞票炫耀自己的财富,上班族下班回家时,连10分钟的路程都懒得走,直接挥舞着万元大钞在路边拦出租车;据说曾有一位公司高管在支付了几千日元的车费后,又额外给了司机十万日元小费。“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经济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1987年,日本股票开始疯涨,有人上午买入,到了傍晚账面上就多出几千万日元。日本政府也公开宣布,眼下股市的繁荣是日本复兴的表现,在腾飞的日本经济的支撑下,“股票永远不会贬值”。股市的高回报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大量冗余财富,当局顺势做高房价,诱导民众进行地产投资。短短2年时间里,东京的房价上涨2倍有余,涨幅之大实在骇人。日本也确实不是省油的灯,这个小岛国把握机遇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若是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这就说明社会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它出自日本学者野口悠纪雄笔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着实风光了一把,其社会呈现出的繁荣夸张到了扭曲病态的程度。
简单来说,只要你脸皮够厚,敢放下面子伸手讨钱,日入十万日元都不是梦。您敢相信,在那个时段的日本,连应聘都能变成一种收入不菲的职业吗?
在讲述主题之前,咱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那个时候日本的风光,除了靠自己的努力之外,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干爹”美国的助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备受贸易赤字的困扰,政府在查完账本后,发现他们在跟其他国家贸易的过程中竟然亏损了近千亿美元。那时候的1亿跟现在可不是一个概念,彼时世界上年GDP过千亿或是在千亿上下的国家还不到20个。更令美国倍感不爽的是,其中有约四成都流入了日本人口袋中。
日本也确实不是省油的灯,这个小岛国把握机遇的能力还真强。二战之后,日本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从美国口袋里掏钱。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令日本受损严重,经济由高增速直接变成负增长,几乎一夜回到解放前,谁料日本政府竟逆流而上,豪掷重金大搞产业升级,把电子、电信、半导体等高端产业打造成了自己的招牌。危机非但没有摧毁日本,反而令它更强了。
日本的崛起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连自家民众都嘲笑政府无能,把日本从美国身上捞钱的状况形容为一场“侵略”——几十年前,美国通过战争把日本变成了殖民地,如今日本却悄无声息地反过来做到了同样的事。美国向来不吃亏,这种局面不能忍,遂带着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小弟联手给日本做了个局。
1985年9月,上述国家的财政部门领导人于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美国提出要实现美元的有序贬值,从而压缩沉重的贸易赤字,同时提升日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很显然,这是将祸水甩给他人的伎俩,日本方面却不觉得这是坏事,反而认为是个机遇,断定日元升值能进一步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双方便一拍即合,著名的“广场协议”宣告诞生。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经济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1987年,日本股票开始疯涨,有人上午买入,到了傍晚账面上就多出几千万日元。日本政府也公开宣布,眼下股市的繁荣是日本复兴的表现,在腾飞的日本经济的支撑下,“股票永远不会贬值”。股市的高回报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大量冗余财富,当局顺势做高房价,诱导民众进行地产投资。短短2年时间里,东京的房价上涨2倍有余,涨幅之大实在骇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日本投资就意味着稳赚不赔,民众也在这场投资热潮中陷入了疯狂。有不少人明明没钱,却要透支自己的信用到处借钱,买入房产后立马转手卖掉,用赚到的差额再进行下一次投资。赚了个盆满钵满的日本人开始习惯用钞票炫耀自己的财富,上班族下班回家时,连10分钟的路程都懒得走,直接挥舞着万元大钞在路边拦出租车;据说曾有一位公司高管在支付了几千日元的车费后,又额外给了司机十万日元小费。
那会儿的日本人可以说是有钱没处花,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社会诞生了一个新行业——“求职者”。
人有钱了就开始爱面子,公司企业也是如此。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大量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极其渴求。公司无论大小,都尽其所能地抢夺人才——当然了,只有你愿意来,都会被他们纳入“人才”之列。
彼时日本职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乱象:招聘的是孙子,求职的是大爷,招聘的得反过来哄着应聘的;面试官甚至要提前准备好红包,随时找机会塞给求职者,生怕他们被其他公司抢走。当然了,实力越雄厚的公司给的红包会越大,有头有脸的龙头企业,红包数额甚至会大得离谱。
此外,各大公司还热衷于给求职者许诺各种各样的补贴,仅交通补贴一样就高达几十、数百乃至数千万日元。曾有一家公司开出了年1亿日元的天价通勤补贴。为了吸引年轻人加入,一些公司会提前将这些补贴发放到位。因此,有些大学毕业生在入职没几天后便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大笔钱,这些钱足以让他们几年不愁吃喝,于是立马就辞职享乐去了。
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见状,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他们制作假的简历把自己伪装成年轻人跑到各个公司参加面试,这些人自然不期望得到工作,压根就是冲着蹭红包和各种待遇去的。仅靠从面试现场蹭到的钱,他们便不愁温饱。这些人一两个月出动一次,哪怕是此前应聘过的公司,他们依旧会厚着脸皮去。
有说“成功属于不要脸的人”,在他们眼里,彼时的日本可谓满大街都是钞票。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当企图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成为懒惰滋生的温床时,那么这个社会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即便是眼下的繁荣也不会持续多久。很快,日本便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