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5天进icu(感冒住进ICU是)
感冒5天进icu(感冒住进ICU是)出现低烧、头疼等症状一年轻男子连续加班熬夜生理意义上的“恼火”即“脑中大火”有媒体报道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用“恼火”这个词
来表达生气的情绪
但是你知道吗
生理意义上的“恼火”
即“脑中大火”
有媒体报道
一年轻男子连续加班熬夜
出现低烧、头疼等症状
以为是感冒
并没有在意
结果却一度昏迷,住进ICU
最终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吃瓜网友可能产生疑惑:
自身免疫性脑炎究竟是什么?
为何会引发自身免疫性脑炎?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预防?
下面就来听一听专家的解答吧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因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脑组织破坏的炎症性疾病,是一种严重但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
有研究发现,人体外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并逐步蔓延破坏全部脑组织,医生形象地将这一过程比喻为“大脑里的火灾”。根据临床综合征及相关的自身抗体,其主要表现会有差异。
引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抗体有抗钾离子通道抗体、抗LGHI抗体、抗GABAg抗体、抗AMPAR抗体等。
因发病率不高,抗体检测费用较高,目前很多医院尚未具备检测这些抗体的能力,需将患者血液及脑脊液标本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抗体检验。
自身免疫性脑炎怎样引发“火情”
正常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是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发挥自我保护功能。
如果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区分敌我,针对组织的无差别攻击导致了组织损害,便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果产生的自身抗体靶向神经系统,则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疾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致病过程有3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诱因。肿瘤、细菌或病毒等诱因能刺激外周免疫系统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
第二是血脑屏障通透性被破坏,在免疫和炎症状况下,自身免疫性B细胞以及相应抗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到大脑里,靶向自身抗原而致病。
最后一步是这些特异性自身抗体作用于神经细胞的膜蛋白或离子通道,引起受体内吞或通道功能障碍,进而改变神经传递及可塑性,引起相应的疾病症状。
简单来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是由于人体产生了“攻击”自身脑组织的特异性抗体,其中以NMDAR脑炎最为常见。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脑炎以精神行为异常、认识障碍、近期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及意识水平降低与昏迷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在早期,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疑似“感冒”的症状,此时往往容易忽视,耽误病情。
当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行为异常或性格改变、记忆力丧失,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可能发生死亡,幸存者有很大的概率遗留脑损伤。
数据显示
每年全球有50万儿童和成人患脑炎
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发病1例
自免脑病情进展往往比较迅速
可在几小时内发展至严重程度
治疗不当会危及患者生命
但是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它的表象所“迷惑”
为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及早诊断和精准治疗
是至关重要的
得了自身免疫性脑炎
要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需要结合相关症状,结合脑脊液检查、头颅磁共振、脑电图检查等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经神经内科医生判断患者有患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需对患者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进行检测。通常需采集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送至专业检测机构或具备免疫检测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目前,有许多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抗体被发现并报道,通常采用细胞法和组织法对患者的自免抗体进行定性,以协助医生确定患者属于哪一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发现了“火情”
确诊自身免疫性脑炎
应该怎么“灭火”呢?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免疫治疗
分为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和长程免疫治疗。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交换。二线免疫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与静脉用环磷酰胺,主要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长程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吗替麦考酚酯与硫唑嘌呤等,主要用于复发病例,也可以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和肿瘤阴性的抗NMDAR脑炎患者。
2 肿瘤或畸胎瘤的治疗
合并肿瘤者进行切除肿瘤等抗肿瘤治疗,如抗NMDAR脑炎患者。
3 抗癫痫及精神症状治疗
合并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予以抗癫痫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专家建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最正确的应对方法
当感受到身体不舒服时
一定要及时就医
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作息不规律、不良生活习惯等
只是诱发因素
免疫机制出现问题
才是关键
所以,最好的预防方法是
坚持锻炼、预防感染、劳逸结合
保持积极、乐观、谨慎的心态
增强自身抵抗力
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生活哦
关于自身免疫性脑炎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南都健闻(nanduijk)出品
专业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党超副主任医师
资料来源:中科院之声、医脉通神经科、有来医生、武汉微博健康
策划 文案|揭琪 实习生张婷婷 南都记者王道斌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