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以当时的局势来看,诸葛亮北伐极难成功,曹魏是统一的政权,而且上有明君,下有贤臣,国力强盛,内部稳定,就算是偷袭冒险,也只能使用一次,还不一定能成功,所以诸葛亮会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谋略,魏延的战略不仅无法成功,还有巨大的风险,这不是诸葛亮的选择,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1、稳打稳扎,不冒险,尽量减少己方损失。诸葛亮北伐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有: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为了分散蜀汉内部矛盾、为了增强蜀汉的凝聚力等等,然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以战争的方式消耗曹魏的资源与实力,防止曹魏休养生息而恢复实力,以延缓或者阻止曹魏统一天下为目的,从而达到保全蜀汉政权的目的。诸葛亮北伐有几个特点:

诸葛亮的北伐一直为人诟病,在蜀汉内部也一直有争议,诸葛亮执政时期,反对的声音比较小,诸葛亮去世后,他亲自选定的两个接班人蒋琬和费祎是消极北伐的,实际上就是反对,到了蜀汉中后期,反对北伐的人远远多于支持北伐的人,满朝文武除了姜维执意北伐,其他人几乎都反对。

反对北伐的人还包括蜀地大儒谯周,甚至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是反对北伐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说诸葛亮连年征战,也没有成就功业,难道北伐真的一无是处吗?

这就回到一个问题上来,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1)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有: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为了分散蜀汉内部矛盾、为了增强蜀汉的凝聚力等等,然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

以战争的方式消耗曹魏的资源与实力,防止曹魏休养生息而恢复实力,以延缓或者阻止曹魏统一天下为目的,从而达到保全蜀汉政权的目的

诸葛亮北伐有几个特点:

1、稳打稳扎,不冒险,尽量减少己方损失。

以当时的局势来看,诸葛亮北伐极难成功,曹魏是统一的政权,而且上有明君,下有贤臣,国力强盛,内部稳定,就算是偷袭冒险,也只能使用一次,还不一定能成功,所以诸葛亮会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谋略,魏延的战略不仅无法成功,还有巨大的风险,这不是诸葛亮的选择,也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2)

诸葛亮北伐几乎无损失

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用错了马谡,有比较的损失之外,其他四次都没有太大的损失,而且都有收获,哪怕是撤军,诸葛亮也是亲自断后,不仅自己一方毫发无损,而且还斩杀王双与张郃两员大将,这就是诸葛亮的谨慎。

所以稳打稳扎、不冒险、尽量减少自己一方的损失,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一个特点,因为这符合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目的

2、优先攻打陇右,而不是关中的核心长安

曹魏在关中、陇右、凉州的重要城池和指挥中枢就是长安,长安的重要性相当于关中的都城,从诸葛亮的北伐来看,没有一次是直接攻击长安的。

比如第一次北伐,攻击的是陇右五郡,第二次北伐,攻击的是陈仓,第三次北伐夺取的是武都郡与阴平郡,第四次北伐是出祁山与司马懿的主力对决,第五次北伐是出斜谷,攻击郿县,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3)

诸葛亮北伐地图

以战争来说,夺取敌人的核心城池,是获取战争胜利的一种手段,但诸葛亮偏偏不攻击,这同样是为了消耗曹魏的资源与实力,不以攻城掠地为目标

3、准备将北伐长期化

《三国志 诸葛亮传》: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出武功,分派士兵开荒屯田,作为长久驻军的基础。诸葛亮都把屯田开到了前线,这就是准备把北伐长期化了,历史上极少有这样在前线屯田准备长期作战的例子,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当然不是打败曹魏统一天下了,而是把军队拉到前线,并在前线解决军队的补给,把战争长期化,诸葛亮的军队一直在前线,那曹魏用来防备诸葛亮的军队当然也只能陪着,诸葛亮北伐如果带了五六万军队,那曹魏在同一时间至少有十几万军队在防备。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4)

诸葛亮在前线屯田

十几万人要吃要喝,还要备战,这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曹魏虽然国力强大,但是这样消耗下去,只能让曹魏实力越来越弱,而不是越来越强,诸葛亮将北伐长期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耗曹魏的资源与实力

为什么一定要以战争来消耗曹魏的资源与实力,而不能休养生息呢?

因为双方国力的巨大差距。

以人口来比较,蜀汉人口不到一百万人,以263年的数据来看,蜀汉总人口是94万人,军队是10万人出头,官吏是4万人,曹魏的总人口差不多是443万人,军队差不多是四五十万人,东吴政权的总人口是230万人,军队差不多是二三十万左右。

以人口来看,曹魏的人口是蜀汉的4.7倍多,按照这个比例,曹魏的劳动力也是蜀汉的4.7倍,每年增长的人口也是蜀汉的4.7倍,从蜀汉建立到灭亡一共是42年,假设双方都休养生息,不发生战争,会发生什么事?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5)

魏蜀吴三国实力对比

可以这样认为:曹魏休养生息的速度是蜀汉的4.7倍。打个比方,如果蜀汉一年总收成的粮食是100万斤的话,那曹魏的粮食收成是470万斤,如果蜀汉一年净增加的人口中是10万人的话,那曹魏一年增加的人口是47万人,如果蜀汉42年净增加的人口是420万的话,那曹魏42万的净增加人口就是1974万人,这还是最保守的估算,在此过程中,曹魏的增加会更多。

如果蜀汉与曹魏双方不发生战争,42年后,曹魏的实力与蜀汉的实力差距将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并且越来越大,双方的差距有可能达到10倍以上,那么几十年后,这个仗不用打,蜀汉照样会灭亡,实力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虽然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战役,但以蜀汉和曹魏的情况来看,蜀汉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6)

诸葛亮与司马懿

反过来说,如果蜀汉不休养生息,而是不断对曹魏发动战争,那么曹魏的消耗将是蜀汉的数倍,这与休养生息的效果是倒过来的,打个比方,诸葛亮发动一次北伐,率领的军队是5万人,那对面的曹魏至少有10万人来防备诸葛亮。

诸葛亮一天消耗10万斤粮食,一个月消耗300万斤粮食,那曹魏一天就消耗20万斤粮食,一个月消耗600万斤粮食,这还只是粮食的消耗,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运输部队的人数也不会比前线部队少多少,这会增加后方百姓提供赋税的数量,能够引发曹魏政权内部更多的不确定。

再举个例子,关羽北伐襄樊时期,曹魏的宛城守将侯音与卫开发动叛乱,杀死了太守和功曹,他们为什么要反叛?史书记载了原因,因为宛城地区官吏和百姓不堪忍受曹魏的徭役之苦,因为正在打仗,打仗要消耗粮食,粮食从哪里来?从百姓那里来,百姓就需要交更多的赋税给曹魏,从而引发民变。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7)

战争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如果双方都休养生息,那曹魏政权就不需要向百姓征收那么重的赋税,就有轻摇薄赋的可能性,就能减轻百姓的负担,从某一方面来说,诸葛亮的北伐能够增加曹魏百姓的赋税,加大曹魏可能引发民变的可能,从而消耗曹魏的资源与实力,而且曹魏的消耗是蜀汉的数倍

尽管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有消耗,但是,只要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曹魏的消耗量一直存在并且比蜀汉大得多,就看谁能坚持最后,诸葛亮就是以战争来消耗曹魏,而且在当时,曹魏还不止蜀汉一个敌人,还有东吴的孙权、辽东的公孙氏以及西北的乌桓、匈奴与鲜卑人

曹魏还需要分一部分国力来对付孙权、公孙氏以及西北的胡人,这加大了曹魏的压力,事实上,在诸葛亮时代,曹魏的压力非常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指挥,这显示出曹睿的重视程度。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8)

曹魏并非只有蜀汉一个敌人

而诸葛亮则在一系列的北伐战争中,来寻找曹魏的破绽和错误,一旦曹魏在不断的战争中由于赋税的繁重而引发了民变,或者由于不断的战争导致了内部危机,那就是诸葛亮的机会,诸葛亮以不断地战争来堵曹魏的国运。

诸葛亮本人依靠自己擅长治国理政的能力来弥补蜀汉国力的不足,所以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尽管有反对声音,但是诸葛亮依靠自身能力而解决了国内的问题,到了姜维时期,由于没有诸葛亮这样擅长治国理政的人才存在,所以国内一片反对之声。

可以把诸葛亮的北伐当作一个疲魏的长期战略来看,就看谁先顶不住,谁先露出破绽,谁先犯错误,如果诸葛亮采取休养生息的话,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跟不上魏国的发展,而且还有一系列的副作用。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9)

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疲魏之计

比如长年休养生息没有战争,就会导致军队缺少实战,以古代的平均寿命来看,十几年就是一代人,一旦参与过战争的那一代士兵去世,后来的士兵都是没有参与战争的,没有实战经验,战斗力就会显著下降,一旦到了某一天,曹魏大举南下攻打蜀汉,蜀汉将会一战灭亡。

这是士兵战斗力下降的因素,此外,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一旦没有北伐这种对外战争,其内部就会开始内斗与腐败,尤其是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内部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部斗争,到了蜀汉末期时,连宦官黄皓都出来弄权了,诸葛瞻临死前说了啥,一是不能阻止姜维北伐,二是不能制止黄皓弄权,这就是内部斗争。

看看后期的东吴政权和曹魏政权就知道了,东吴权臣废皇帝,皇帝杀权臣,最后弄个了暴君孙皓当皇帝,曹魏则直接是司马氏夺了曹氏的权,国内还有淮南三叛的军事动乱,以刘禅的治国水平,蜀汉能好到哪里去?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10)

司马懿夺了曹魏的权

没有战争还会导致蜀汉统治阶层松懈,国内歌舞升平,沉迷于表面的安详,但是百姓却不一定能安居乐业,赋税该交还得交,蜀汉到了后期,缺乏治国人才,政治也开始陷入黑暗,小人开始出现,没有北伐这样的对外战争,蜀汉的灭亡将会提到20年时间,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是正确的

蜀汉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综合起来,诸葛亮时代的北伐与姜维时代的北伐是不一样,诸葛亮北伐,他自己能治国理政,把后方管理得好好的,人民安居乐业,姜维北伐时,后方已经没有人才来管理,百姓疲敝,生活穷苦,所以反对的人非常多。

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国力持续衰弱,皇帝昏庸,内部缺少人才。不要把蜀汉灭亡的责任推到诸葛亮身上来,蜀汉灭亡离诸葛亮去世已经29年了,诸葛亮不必承担无限责任,诸葛亮祖孙三代都为国捐躯,是值得蜀汉尊敬的人,诸葛亮一辈子为了蜀汉而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的北伐为什么失败(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11)

刘禅昏庸

到了公元263年,蜀汉国力更弱了,作为皇帝的刘禅更是昏庸,居然重用黄皓这样的宦官,连姜维上书需要防备曹魏的国家紧急情报都需要用占卜来决定,这简单是儿戏,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处理情报居然是这种手段,这个政权能不灭亡吗?

蜀汉到了晚期,国内极度缺乏人才,本来就是一州之地,而且还不能重用益州本地人,根本就无人可用,没有持续不断的人才,蜀汉自然更加衰弱,而曹魏则是人才辈出,钟会、邓艾算得上军事奇才,而司马昭也是能力超强的军政人才,无人可用自然也就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但这不是北伐造成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