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打印纸质健康通行码出行(刷身份证也能验)
老年人打印纸质健康通行码出行(刷身份证也能验)62岁的韩叔赶着从广州回湛江,对车站推出的这项服务也称赞有加:“手机扫码有时候网速不好就扫不了,有次我试了十几分钟都没扫出来。现在刷身份证,方便了很多!”黄伯连连点赞:“我的手机不能上网,来时还担心出示不了健康码,不让上车呢。没想到用身份证刷一下就办好了,真是方便。”广州老人刷身份证验健康码春运乘车享方便1月28日是2021年春运首日,70多岁的黄伯来到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走进刚启用的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长者绿色通道,将身份证放在识别设备上方,停留2秒后,粤康码信息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绿码,他顺利进入客运站。
“健康码”是疫情防控期间个人出行的重要电子凭证。自疫后推出以来,迅速在各地普及,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必备工具。但是健康码多通过手机生成,这让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犯了难。
这个问题已受到多地的重视,并着力解决,全国各地聚焦老年人因运用智能技术困难而在出行、就医、办事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纷纷推出新举措,努力让老年群体生活更便利。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推出老年人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服务,“手机”不再是必需项,这大大方便了疫情防控下老年人出行、就医等日常活动。
01
广州老人刷身份证验健康码
春运乘车享方便
1月28日是2021年春运首日,70多岁的黄伯来到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他走进刚启用的刷身份证核验健康码长者绿色通道,将身份证放在识别设备上方,停留2秒后,粤康码信息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绿码,他顺利进入客运站。
黄伯连连点赞:“我的手机不能上网,来时还担心出示不了健康码,不让上车呢。没想到用身份证刷一下就办好了,真是方便。”
62岁的韩叔赶着从广州回湛江,对车站推出的这项服务也称赞有加:“手机扫码有时候网速不好就扫不了,有次我试了十几分钟都没扫出来。现在刷身份证,方便了很多!”
广东省汽车客运站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客运站的客流群体中,老年人占比约6%,常常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不会出示粤康码、穗康码的老人,给出行造成麻烦。这次健康防疫核验系统在省汽车客运站首次推出,只要提供身份证,一秒查验、快速进站,不仅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车站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除客运站外,广东目前已在养老院、医院、商场、银行、社区出入管理和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广使用,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02
全国各地适老化改造
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除广东外,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推出了多项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1月22日,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用50条举措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清单中提出,要保留老年人习惯的纸质车票、门票、证明等凭证,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做好人工服务。同时,相关机构、厂商要加大老年人专用智能手机、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等智能产品的研发,针对老年人特定障碍、困难和需求,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生活娱乐、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网网站、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使用体验。
据了解,江苏省还开启了老年人智能化培训,开发一批适合老年群体的智能设备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南京市推出“我来教您用手机”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专项行动。
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数字鸿沟”作为关键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提高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1月25日公布的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也包括了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该项目将由上海市民政局、市大数据中心负责,到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各区、各街镇全覆盖,累计完成100万人次目标。
2020年9月,由四川省民政厅牵头出台了《四川省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2020年10项行动及任务清单》,全面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
这10项行动包括:数字化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行动、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行动、传统出行无障碍行动、公共文化设施便捷服务行动、金融机构网点适老化升级行动、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足不出户”行动、老年人医保经办服务优先行动、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圈打造行动、老年人网络安全教育保障行动、智慧为老服务队伍培育行动。
03
代表委员建议
改善外部条件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便利
在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如何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纾困也成当地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消除“数字鸿沟”不是让老年人完全脱离数字生活,而应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让老年人更多地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上海市人大代表郑惠强说,让数字红利惠及老年人群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数字鸿沟”社会支持体系,逐步缩小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要将数字化服务纳入基本公共设施,纳入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中,开发更多适老化新技术新产品。
江苏省政协委员金云女建议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两条腿”走路,既要鼓励老年人使用新技术、拥抱数字生活,也要兼顾一些老年人对传统线下服务的需求,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选项。另外,社区也应提供更多的帮扶服务,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智能手机培训、网上兴趣群组等,充分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
上海市政协委员高向东建议,技术上要积极探索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软件,设计推出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用手机”,降低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门槛。还可以考虑设计家人远程控制老人智能手机的功能,由子女远程帮老人进行各种复杂的手机应用操作。
社区是老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应成为消除“数字鸿沟”的主阵地。多地代表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数字生活的适老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社区作用,开设老年课堂等,帮助老年人了解掌握智能技术,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
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工程,对待老年群体的态度也最能体现社会的温度。在社会各界合力消除“数字鸿沟”后,老年群体的生活也将更加便捷幸福。
但愿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让那些把老年人阻挡在数字化大门之外的情形少些、更少些,让类似老年人刷身份证就能畅享数字化便利的场景多些、更多些。